-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张宪民: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最幸福
张宪民,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密装备和机械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 申请专利36项, 其中发明专利15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被SCI收录18篇,EI收录70多篇。理论成果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这是世人眼中的张宪民,一个以实验室为家的“工作狂”,一个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专家,一个把成果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创新精英。层层荣誉加身,他却一笑置之:“我是一个很容易知足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现在是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谈到自己的工作,张宪民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言谈里散发出自信的气息。
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张宪民,如今指导着二十多名研究生。此外,他还主动承担了<<机械工程概论>>这一门本科课程:我很喜欢上<<机械工程概论>>这门课,上这门课的多为大一新生,每年我都会在课堂上问他们,你们现在选择的真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吗?一个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不会感到累,也才会感到幸福。”
2000年,张宪民结识了业内非常著名的权威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杰出教授A.G.Erdman,随后他应Erdman教授之邀,前往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在美国这段经历,在张宪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 因为这为他现在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美国, 我学会了怎样跟企业进行合作研究。美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很强,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他们的项目在全美范围内招标,需要学校给他们提供一些新思路, 把所有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摆上桌,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然后定好各自的工作内容就散会,进入一个新的环节,绝不拖沓。”
回国不久,张宪民便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随后便迅速展开了与东莞科隆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研发合作。重视产学研结合的张宪民教授领导着两支队伍,一支是实验室,另一支在企业。目前,他领导的课题组与东莞科隆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面向线路板组装的视觉全自动无铅锡膏印刷和无铅焊接成套设备”,在国内已有包括格力、海尔、台达等为代表的200多家用户,并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创直接产值4亿多元,其中出口3 000 多万美元。
张宪民告诉记者,他年少时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人生总是有一条最优轨迹的, 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最优轨迹, 就找一条无限靠近它的。很幸运, 我靠近了这条轨迹,实现了我当时的理想,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 我还是愿意当一名大学教授。” 如果说人生还有什么目标, 张宪民则希望能够把产学研合作做得更好些,同时为业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中国是制造大国,可是我们的许多高端设备还主要依赖进口, 我相信, 未来几年,通过产学研合作,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一定会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人物小传
张宪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获得奖励:1999年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2年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并获得50万元的研究经费;2002年获得首届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2007年获第九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第六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作者:马燕婷 宁鑫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