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亲笔批示肯定华工学子“对于国家、人民、民族的关心和热爱”
日期:2009-06-17

座谈会现场张振刚副书记讲话
走近农民工,专注聆听2006年至今,这些沉甸甸的报告集记录着同学们农村主题社会调查一路走来的足迹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广大的农民工何去何从?”2009年寒假,华南理工大学组织开展了针对返乡农民工问题的专项调研活动——“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实践调查”。全校3000多名学生深入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走访调研,带回了3679份调查问卷,完成了738份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关于返乡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2009,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文集》和数篇农民工问题专项论文。这部文集涉及农民工返乡原因、就业意愿、面临的困难等各个方面,共206页,18.5万多字。沉甸甸的报告满载同学们关注社会的热忱:《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原因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金融海啸冲击下两代农民工就业选择差异研究》、《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实证研究》……报告对于返乡农民工的返乡前就业状况、返乡后就业意向、就业面临的困境与矛盾均作了调查分析。
       4月20日,李登月等5位同学试着把这本调查文集寄给了温家宝总理。6月8日,温总理亲笔批示:“华南理工大学数千名学生利用寒假时间深入到28个省区市,开展了关注中国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提供了大量事实和数据,分析了造成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反映了返乡农民工的困难和需求,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建议,他们的调查报告材料详实,文风质朴生动,意见中肯,很有参考价值。……他们的思想、热情和活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人民、民族的关心和热爱。”
       6月12日上午,华工学子学习温家宝总理批示精神座谈会在励吾科技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振刚,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与20余名参与调研的学生代表一起,学习温家宝总理批示精神,畅谈心得体会。
    张振刚副书记在座谈会上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首先转达了王迎军书记和李元元校长向同学们和指导老师们表示的由衷感谢、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并指出,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同学们取得了三大收获。第一,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获得的重大进步的认识,加深了对国情的全面了解,加深了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第二,增强了能力,提升了素质。通过社会调查,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了沟通,学习了合作,经历了磨练,建立了友谊,收获了成长,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思考变得更加理性。第三,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感同身受,进一步激发了为民族的崛起而勤奋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进了对人民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明确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张振刚副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让我们倍受鼓舞,华工学子肩负使命,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完成了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成果令我们深感自豪。他指出,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体现了同学们把责任和使命担在肩上,把学习研究装在胸中,把祖国和人民爱在心里,把困难和挫折踩在脚下的崇高追求和精神向往,体现了同学们严谨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这是华工师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华南理工大学十五次代表大会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华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三创型”人才的成果展示。对于今后如何学习、贯彻落实总理的批示精神,张振刚副书记代表王迎军书记和李元元校长,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要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学习与民族的兴旺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二、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既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学好其他相关知识;既要重视在课堂上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再接再厉,追求卓越。要以今天的成绩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把温总理的批示作为我们今后工作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去攀登新的高峰,追求新的目标,为增长智慧和知识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为服务祖国和人民而走向广阔的社会。
      座谈会上,参与调研的学生代表均非常兴奋和鼓舞,执笔的李登月同学第一个发言,她说没想到总理如此重视一份大学生完成的调查,自己已经大四,即将保研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将继续进行关于农村的调研;李俊杰同学表示,虽然自己家在农村,通过调查,最大的感慨仍是自己对农村认识还很不够。“虽然出身农村,但一直读书,我们真正在农村生活的时间有多长?认识家乡有多少?”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董晓燃坦言,许多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和心理上的优越感,但大学生更应学习农民工的乐观、坚强,勇敢去面对困难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温总理的鼓励下,将更加关注农村问题,以所学报效祖国、服务人民,06级法学院苟红丽同学表示毕业后将回到家乡为乡亲们服务。   
      多年来,利用假期,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社会实践,成为了华南理工大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必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特别是自2006年起,校团委利用学生寒暑假返乡之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农村的大型调研活动,主题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等,这些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了思想素质,锻炼了实践能力。
       近年来,华南理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在华南理工大学致力构建的“创新、创造、创业”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已日见成效。社会实践实现了基地建设与实践环节并重、科技创新与文化熏陶齐抓,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着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中成长的我校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欢迎,华工就业率长期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今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截至6月11日,华南理工大学2009届本科生的就业率已经达到90.90%,同比去年有所提高,稳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据介绍,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社会实践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使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朝着有制度、有平台、有主题、有团队、讲科学的方向发展。
       我校学子得到温总理批示之事被社会主流媒体高度关注,6月12日,新华社率先详细报道了此次活动,6月13日,南方日报以头版予以报道,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近十家均在重要版面以大篇幅进行了详细报道。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