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取得新突破 华工获三项国家科技奖励
日期:2010-01-18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现场(新华社图片)国家自然科学奖得主谢胜利在指导学生
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万金泉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赵谋明

    1月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国务院关于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有3个项目获奖,占全省的1/4,数量居广东高校之冠。
    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了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他在讲话中反复提到“创新”。他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他表示,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撑;他要求,要营造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他号召,科研人员要奋力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科技工作者对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感同身受,感慨颇多。大会结束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谢胜利仍难掩心中的兴奋,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不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先机,都离不开创新。这个奖将继续激励我们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我国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早在50多年前就建立起了。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这些变化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国家对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越来越重视。
    华工在本年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奖3项,创历史新高。华南理工大学的谢胜利团队凭借《盲信号的分离和辨识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万金泉团队的《废纸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赵谋明团队的《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从1996至今,华南理工大学已经有1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12个项目是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奖项。同时,在反映学校“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方面,华工也首次取得突破。
    据悉,广东省本年度有26项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23项。在12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成果中,华南理工大学独揽3项,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各1项。(图/资料图片 文/祝和平 通讯员 傅铭 科技处)

附: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华南理工大学获奖项目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盲信号的分离和辨识理论及其应用》(谢胜利,李远清,谭洪舟,谭营,何昭水)项目简介:

    “盲信号的分离和辨识理论及其应用”针对国际上关于盲信号处理领域的难点问题或公开问题以及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发现了“Stone猜想”的错误,并发现了新规律、给出了严格的理论证明,建立了盲信号的可分性理论;2、发现了两个最重要的稀疏解的概率关系,从理论上为这两个解建立了等价性的概率论框架,建立了欠定盲分离的可分性理论;3、发现了著名学者Giannakis“不可盲辨识”结论的错误,进行了修正,完善了相应系统可盲辨识的理论框架;4、成功地将盲分离成果应用于实际系统中。分别创新了胎心电检测系统、通信抗干扰系统的体系架构。发表论文124篇,出版专著3部,被SCI收入96篇,他人正面引用1782次;获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废纸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万金泉,马邕文,王艳,李迪,黄明智,周深桥)项目简介:

    “废纸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属于轻工业制浆造纸工程,用于实现废纸造纸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以达到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目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根据废纸造纸废水悬浮物比重及ζ电位特点,首次获得适合废纸造纸废水混凝-沉淀处理的复合絮凝剂及其最佳工艺条件;2、根据废纸造纸废水混凝过程中反应特性、水力影响特征和颗粒活性炭吸附机理,创造性研制了高效物化处理设备;3、针对物化处理出水中含有苯环形结构的物质及阴离子垃圾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创造性研制开发出碳源协同生物共代谢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4、合成3-氯-2-羟丙基-三甲基铵盐,采用合成的铵盐对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进行改性得到两性聚丙烯酰胺对物化处理沉渣进行处理。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本成果处理工程总投资减少30%以上,处理吨水运行成本减少40%,处理吨水可创经济效益197.74元/年。该成果已在全国五十多家造纸厂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应用,每天共处理废水73万吨,每天减少COD排放860吨,每天节约纤维386吨,通过节水、节电、节约造纸纤维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
    《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赵谋明,章超桦,崔春,黄文彪,孔令会,王金水,刘通讯,李理,赵强忠,潘来灿)项目简介:
    “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针对我国利用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呈味基料及高档调味品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1、通过系列预处理技术提高低值蛋白资源的酶解敏感性,显著提高了蛋白资源的利用率;2、建立了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控制水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和酶切位点、显著提升酶解产物呈味效果的酶解新技术,获得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3、通过筛选诱变出高产特异性内切蛋白酶的微生物菌株,并结合商业酶制剂的协同增效作用,使酶解产物中小分子亲水性肽含量较常规酶解液提高20-30%,酶解产物醇厚味提高1 倍以上;4、通过内源性蛋白酶激活,结合商品酶制剂的协同增效作用,降低了低值鱼虾贝酶解酶制剂用量2/3 以上;5、通过在酶解液中接种耐热性植物乳杆菌解决了酶解过程防腐和祛除腥异味的技术难题,并利用连续美拉德反应增香技术实现产品风味的系列化,开发出了系列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列高档调味品。申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34 项,其中17 项获得授权。相关核心技术相继在佛山海天等8 家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收购低值蛋白资源12.5万吨,实现新增产值25.7亿元,新增利润3.7亿元,新增税收2.2亿元,节支1.4亿元,创汇1077万美元,直接安置就业 2000余人,实现农民增收1.2亿元。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