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覃碧霞:这份工作,一辈子都不会厌烦
日期:2010-04-28
覃碧霞(右一),在椰树椰汁生产线上与女工交流产品质量等问题。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海南日报428日讯(记者 魏如松)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覃碧霞,看上去就像一位普通的车间女工。

  雪白的工作服,一尘不染的工作帽,覃碧霞的平和与朴实,让人很难与“高级工程师”的头衔联系在一起。

  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覃碧霞,现为椰树集团副总工程师、集团椰汁饮料公司技术副总、高级工程师。

  29年来,她一直从事着食品工艺研究和技术管理,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巾帼建功标兵、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首届“十大专利发明人”……

她的时间几乎都泡在工作岗位上

  在椰树集团高塔车间,高压蒸汽的蒸腾声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飞速运转的流水线,将高温杀菌后装有椰汁的马口铁罐传送到包装车间。

  “经过这个车间高温高压杀菌,就可以把微生物全部杀死了。”覃碧霞几乎贴着记者耳朵在喊,经过杀菌处理后的罐装椰汁,将会被贴标装箱,远销世界各地。

  从椰肉验收,清洗压榨,到调配均质,装罐灭菌,每天早晨8点不到,覃碧霞都会准时来到热气腾腾的车间,记录着各种参数,检查产品质量。

  “作为集团主抓质量的领导,你每天把时间都泡在车间里,有必要吗?

  “产品质量,不是100分就是0分,我们搞技术的,坐在办公室能搞出什么名堂,必须用心、用全力做好每一个细微的环节。”

  在别人看来,覃碧霞的生活很单调:实验室、办公室、生产车间,三点一线。可覃碧霞却干得津津有味,她告诉记者,她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一辈子都不会厌烦。“在我看来,如果因为我的努力,能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我就很满足了,这个过程,我很享受。”

  厂区院子里一段小拇指粗细的枯枝,覃碧霞看到后,会跑过去弯腰拾起;车间里,地板上溅落的积水,她会跑回值班室拿来拖把,主动拖干净。

  “她这人,就这个习惯。生产车间对环境卫生要求高,哪怕再小的细节,覃总都看在眼里,落实为行动。我们工人看到后,都感到很惭愧。”仓库管理员周赶美告诉记者。

  “当干部就要带头干,对工人总是指手画脚,也不好。”覃碧霞看来,“只有埋头苦干,努力做好分内的事,才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工人对她的信赖。”

383次实验终获成功

  1974年,覃碧霞高中毕业后,遇到了那个年代许多人都无法改变的命运——上山下乡。

  “海中毕业后,家里原本打算让我接祖父的班。但是,上山下乡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改变。”19757月份,覃碧霞来到海口琼山演南大队农场,从最艰苦的基层干起,她一丝不苟工作,不到1年,就当上了农场副场长。

  197711月份,覃碧霞听到国家恢复高考的喜讯,立刻找来课本,刻苦复习一个月,顺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系。

  “我读书时,海口罐头厂是海南比较出名的企业,但我进厂时,厂里已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覃碧霞告诉记者,1982年到1985年这段时间,厂里换了三、四届厂长,但一直搞不好。“85年以后,厂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给了技术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时,厂里搞新产品开发,计划利用椰子这一海南独特的水果资源,对其进行深加工,覃碧霞积极参与,把在学校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

  “我们饮用普通椰肉压榨出的椰汁,往往会有油腻的感觉。而生产口感清爽的椰汁,就必须解决两项技术难题——油水分离和蛋白质凝固”。覃碧霞所在的技术攻关小组卯足了劲儿攻关,一次又一次修改方案,一遍又一遍测试实验,但得来的却是一回又一回失败的苦果。

  实验持续有一年多,“当时,小组里的5个人几乎绝望,个别人还打起了退堂鼓。然而,一旦放松,将前功尽弃。大家调整心态,互相鼓励,继续进行调试。”

  在第383次实验中,覃碧霞所在的团队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加工方法,攻克了油水分离和蛋白质凝固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并于198710月成功研制出椰子汁产品。

  “新产品研制成功后,我和同事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技术难题,如何让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实现大批量生产。”覃碧霞说。

  “大批量生产,对生产中的工艺技术,还有对质量的控制,都要有相适应的管理方案。”这对覃碧霞来说,无疑又是一场艰苦的攻关。

  从投料时间到操作搅拌,为了验证工艺实施的可行性,及时发现新的生产问题,覃碧霞可以24小时不间断泡在车间,不断调整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生产椰汁从400公斤增大到600公斤,再到一吨、两吨、十吨……生产规模扩大了,覃碧霞为自己的劳动感到欣慰,“技术人员靠的是埋头苦干,拼的是耐心和毅力,只有掌握科学方法,坚持不懈,困难是可以战胜的。”

从老职工身上我学到更多敬业精神

  198710月份,覃碧霞所在的科技攻关小组研制成功天然椰子汁后,覃碧霞的事业也踏上新的台阶。

  19885月,她被任命为海口罐头厂七分厂副厂长。2000年,被集团评定为二级一档元老。此外,她还多次被评为海口市质量管理工作先进个人,1990年、1998年当选为海口市第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回首往事,覃碧霞最想感谢的,是那些传授给她工作经验的老师傅,“从罐头厂老职工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自己大学毕业刚进厂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技术方面只是书本上的东西。老职工教会我很多。工作中,我从他们身上学会了怎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老师傅手把手教会了覃碧霞如何剥椰子皮、如何切块、如何下刀、如何确保产品更好的质量,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在覃碧霞看来,是特别有技术分量的一项基本功。

  覃碧霞还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通过向老工人学习,我学到更多的是敬业的精神,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

  一花独放不是春。如今,覃碧霞希望自己能像当年老师傅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新人,帮助新人,为国家和企业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为此,她义不容辞,不厌其烦地示范帮助年轻的技术人员,“这就是我想要的,平淡而充实的人生。”

  如今,覃碧霞考虑更多的,是集团整体的技术革新、生产中的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虽然思考的问题更加宏观,但在她心底,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

        记者手记:人生中的低调与高调

        第一次接触覃碧霞的资料,得知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海口市“科技女状元”……

  如此多的荣誉,记者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位知性,有内涵,集聚着思想的女工程师形象。

  初见覃碧霞,一身工装打扮的她,让人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普通工人。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在做着普普通通的事。”说起话来,覃碧霞异常平和,娓娓道来,透着平实与真诚。

  每当谈及她研制椰子汁、创新工艺技术,为企业技术进步所作的贡献时,覃碧霞总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她说,那是集体的智慧,是大家的力量。独木难支,孤舟难行,是企业给她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她构建了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现代社会中,我们看到有太多浮躁的人,有了一点付出,做了一些好事,唯恐天下不知,到处大肆宣扬,有时还会制造一些刺激我们道德底线的事情。

  覃碧霞却在默默奉献,无声无息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出有益的事情。

  这种默默奉献,也使她变得乐观豁达。

  覃碧霞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因此没有自满骄傲的心理,才能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缔造完善的人生。

  覃碧霞为人低调,但工作中却毫不含糊,永远保持着一种向上的激情。

  近年来,她参与主持开发成功的新产品有近30个。其中,椰树椰汁、椰树矿泉水在国宴、国事活动中,成功接待过多位外国元首和政界要人,成为海南的骄傲。

  为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她像一台永不磨损的机器,一天运转十多个小时。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与员工一起奋战在车间一线,成为她十分享受的过程。

  作为企业里的一名科技工作者,383次实验后,终于研制成功椰子汁的经历,让覃碧霞记忆深刻,她总会给自己留下一个希望,“不管遇到多揪心的挫折,我们都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把自己打磨成一个不怕困难的人。”

     心态上的低调,行动中的高调,看似矛盾的两极,就这样在覃碧霞身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