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 |
会见现场 | 王迎军书记与陈平绪合影 |
![]() | ![]() |
陈平绪和华工校友彭彬获得奖章 | 省委副书记刘玉浦为获奖者颁奖 |
5月5日,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亲切会见了第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级博士生陈平绪同学,对陈平绪同学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号召华工全体青年学子学习陈平绪的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学校党委副书记张振刚以及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材料学院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鼓励陈平绪取得更大成绩
“最近生活方面有困难吗?”王迎军书记对陈平绪同学的生活很关心,在招呼大家落坐之后,王书记首先问起了陈平绪同学的生活情况。
“没有困难,我现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陈平绪自豪地回答,并且向书记汇报了自己生活状况。陈平绪来自河南兰考县的偏僻农村,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身体的伤痛和经济困难,靠自身努力获得学习和生活费用,并在学业上取得不俗成绩,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王迎军书记对陈平绪乐观的生活态度表示赞赏,并指出家庭贫穷并不可怕,只是暂时现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善。学校一直以来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困难同学完成学业,比如研究生的“三助”政策、本科生的“勤工助学”政策、各项奖助学金等,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王迎军书记鼓励陈平绪不要有心理包袱,她说,人的一辈子是一个立体的人生,时时刻刻、或多或少总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在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主动去帮助他人,回报学校,反馈社会。
同时,她也关照陈平绪这个先后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多个奖项的“小名人”,要科学地生活,锻炼好身体、踏踏实实进取,“人生才刚刚起步,不要被荣誉压住,希望你能取得更好成绩”。
成功的人都需要一种精神
陈平绪向王迎军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他表示,自己最大的兴趣就是学习、做实验,特别是在探索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而自己无论经过多少次失败但最后成功时,会感到非常的快乐,也非常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现在已经有多项专利已经投入生产了。
面对病魔的折磨,陈平绪发出了“只要206块骨头还连在一起,我就能工作”的豪言壮语。可对于大家的夸奖,他又谦逊地说:“我又不聪明,再不勤奋怎么办?”
王迎军书记对陈平绪同学这种精神非常赞赏。她说:“这是一种精神在起作用!”她回忆说,她读书的时候,实验室也经常是彻夜长明,吃住在实验室里。 她认为无论物质条件怎样,但人一定要有一种精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王迎军书记表示,华工学生一直以来都有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许多优秀校友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现在学校为同学们创造了优越的成才条件,她希望大家要好好把握青春时光、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成才。
青年学子要继续弘扬践行五四精神
正值五四青年节,王迎军书记向所有辛勤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青年教师和全体青年学子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王迎军书记对校团委再次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表示衷心祝贺。
王迎军书记对全校青年学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一要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弘扬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爱国报国”的远大理想,为将来建功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二要勇于创新,担当社会责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必须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担当起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三要刻苦学习,全面成长成才。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科学本领,同时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图/梁启华 文/通讯员 房俊东 校团委 编辑/祝和平)
新闻背景:
4月27日,第12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揭晓。经广泛推荐,严格评选,团省委、省青联决定,授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平绪和华工校友彭彬等10人获得第12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是团省委、省青联授予我省青年和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今年奖项分设个人奖和集体奖,其中集体奖是首次设立。自3月初启动至4月1日,本届评选共收到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213份,其中个人奖参评134人、集体奖参评79个,为历届之最。
据介绍,本届个人获奖者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平均年龄34岁;获奖集体中14至40周岁青年占比90%以上的7个。获奖集体和个人不仅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折射出过去一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