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亚运天使”示范团队 |
“能够参与到志愿者大家庭,一同服务亚运,宣传亚运,我们很高兴担任这样的角色。”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大三女生裴昕怡面带微笑地说,显得很有亚运颁奖礼仪的“气场”。
和她一样来自华工的姐妹共有20人,她们犹如经过淬火的钢铁,散发着夺人的光芒。8月28日那天,第16届亚运会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培训毕业典礼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举行,她们激动得又蹦又跳,围着校团委的老师,抱着华工获得的“优秀组织奖奖牌”,毫不吝惜地“谋杀”相机内存,激动之情,至矣尽矣,篾以加矣!
这也是她们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她们在现场表演了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的舞蹈、声乐、小品、诗歌朗诵等节目。长达40天的集体培训,从最初的站不稳,到能整齐地跳着舞步,“表演完下台,我们都感动得哭了,拍大合照时,不少人还流着眼泪。”
秀外慧中是基本条件
杨婷婷来自甘肃,是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从没遇过这么隆重的盛会,这是一份荣耀。”她说,最初想当一名亚运礼仪志愿者,是为了自己的校园生活有一点突破。
把亚运礼仪志愿者当做校园生活的突破口,其实并不容易。从2009年5月开始,广州亚组委就开始通过全国选拔和广州高校校园选拔两大途径选拔,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几万名报名者当中“高标准、严要求”地遴选出550名亚运礼仪志愿者候选人。
“高标准、严要求”的部分内涵是:年龄在17到25岁之间,身高168至178厘米,身材匀称身姿挺拔舒展,具有女性曲线美;五官端正,肤色健康细腻有光泽无疤痕,牙齿洁白整齐;形象气质好,微笑甜美,具有亲和力;性格开朗,举止端庄……
当然,这仅仅是基本硬件,软件也必不可少。“颁奖礼仪志愿者不仅要具备外在美,她应该承载着、表现着岭南文化和广东人民的一个形象,以及中华女性的风采。”亚运会颁奖仪式处处长吴朝纲特别强调。
裴昕怡参加了华工的亚运颁奖礼仪候选人校内选拔赛,亲身经历了两轮激烈竞争的洗礼。她对选拔过程很清楚:“初赛考察的主要是走台步以及参赛者的基本素养,复赛部分更注重参赛者的静态美,我们要长时间摆着同一个姿势,这对参赛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耐力要求很高。”
天使是这样炼成的
经过千挑万选的层层选拔,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这些“校花”还得再一次回炉淬火。从7月22日开始,亚运礼仪专业志愿者候选人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进行了为期40天的魔鬼训练。
“这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重头戏在于专业实践的培训,我们学习了将近一个月的芭蕾形体、颁奖礼仪基础和颁奖仪式实践训练。”周梦迪告诉记者。
颁奖礼仪专项训练包括站姿、引领、托盘、走位、问好、上位递物、退位、转身、微笑等。“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都会被放大,有一定的标准”,每个动作每天都得反复练习,很多人脚都磨出泡了。
“腿夹一张白纸、纸不能掉下来、腿不能留缝隙;头顶一本书,耳朵与肩膀保持平行、头不能前倾,整个人保持这样的直立姿势半个钟以上。”不论是书还是纸都不可以掉下来,否则就得重做。
“在保持原来站立形态的基础上,引领时身体前倾15°;转身45°;手腕成一条直线而不能拐弯,掌握好手的高度,不能太高或太低;走路时控制摆臂幅度;保持眼神交流及微笑……”
“手臂成直角,跟身体相距一个拳头大小。”这是志愿者练习托盘的基本标准,张玉告诉记者,托盘练习的时候,举久了就很累,但是又是必须的,“颁奖时多则十几块奖牌,重达十几斤”,为了找准角度,志愿者们常常要对着镜子练习。
那段时间,连笑也突然变成很艰难的事情。“笑的时候,至少要露出四颗牙,最好全部露出来……”衔着筷子练笑,甚至咬着金属汤勺练笑也成了司空见惯之事。张玉说,有同学“笑到脸抽筋”,“笑到流口水”,“笑到收回来也不容易”。
40天的魔鬼训练,“天使”就这样练成了。
11月12日,广州亚运会即将开幕,颁奖礼仪志愿者也将开始履行她们的亚运使命。整个赛事期间,她们将为在亚运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为全世界爱好体育的人们奉献476场隆重、热烈、庄严、盛大的颁奖仪式,合计颁发3989枚奖牌。
破茧化蝶,翩翩待飞。这20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天使”,将在那旷世盛典上,高标准精心打造颁奖仪式,零失误完美呈现亚运风采,接受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检阅,让我们共同期待。(图/校团委 李卫青 文/党委宣传部 祝和平 视频/党委宣传部 卢庆雷 王云昀 推荐单位/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