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新增博导71人 近四成是70后
日期:2010-10-21
会议现场副校长朱敏讲话

分组讨论与会人员
    10月16日,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博士生导师培训与经验交流会在佛冈举行。副校长朱敏出席会议,相关部处负责人、50多名新晋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代表、博士生代表等共7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据悉,2010年华工新增博导71人,其中校外兼职博导10人,本校博导61人,新增博导中40岁及以下占38.03%。
    会上,朱敏副校长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和博士生教育的基本情况,要求各位导师要清醒地认识华工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要以提高学术水平、追求学术为价值为导向,成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并带动整个学科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良好的学风,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培养高水平的人才。
    针对博士生导师们如何在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作用,朱敏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坚持,形成自己有特色、稳定的学术方向;二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多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三是要承担起学风建设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学风建设,培养良好的学风;四是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学科发展上有着共同的责任感,形成合力,共同进步。
    在人才培养方面,朱敏副校长着重谈到博士生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是“育人”而不是“育成果”,“育人”是本,“育成果”是末,切不可本末倒置。他从“育人”的角度对博士生导师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学术上指导学生,在思想上帮助学生,为学生创造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要真心关爱学生,导师不应仅限于在工作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三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博士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与学生共同成长。朱敏副校长还建议成立“博导学校”,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博士生导师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学科间进行广泛交流。最后,他祝愿各位博士生导师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学术上成为“大家”。
    研究生院负责人在会上做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专题报告。该负责人在报告中向各位新增的博士生导师介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当前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华工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新举措,并就“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等新观点提出了新的思考。会上,研究生院负责人还详细解读了华工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环节的要求和规定,并介绍了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各项政策。
    本次会议邀请了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廖世军教授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彭俊彪教授介绍他们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和体会。两位教授都在报告中强调在博士生培养中要育人为本、关爱学生、重视学风建设、不断引领学生走向学科前沿。廖世军教授“如何引领学生走出黒障期”、彭俊彪教授“如何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等做法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令在座的各位博士生导师深受启发。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思想政治学院的心理学专家宋广文教授作以“共情、互动、携手同行”为主题的报告,并邀请博士生代表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学生的需求和对导师的期望。
    会上,各位导师围绕“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博士研究生、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举措”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各组的博士生导师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在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学风建设以及提高博士生导师自身学术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博士生导师们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与交流活动使他们获益良多,并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举办此类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图/冯振华 学生记者团 文/通讯员 李若英 研究生院 编辑/祝和平)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