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坚持 抱朴守一—记厦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圣斌校友
日期:2011-09-28

苦心坚持  抱朴守一

——记厦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圣斌校友

【人物名片】周圣斌,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1980年9月进入华南工学院(即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就读船舶船厂电气化自动化专业,1984年7月毕业。曾担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厦门航天测控站站长,圆满完成指挥监测“神七”发射初期进入轨道工作。现任福建省厦门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
       一件白色镂花衬衣,一条有些发白的牛仔裤,一个深棕色的公文包,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一张平易近人的笑脸,这就是我们的师兄——周圣斌。在和周师兄的谈话中,我们都被师兄谦虚的为人、朴实的言语,和在谈到工作时候所体现出来的坚韧毅力深深折服,我心里突然想到只能用这样的两个词来形容周师兄:苦心坚持,抱朴守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问到周师兄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华工时,师兄沉思了一会,跟我们说,他在高考选学校的时候,因为年纪还比较小,对学校、专业之类的理解还很少。当时只是觉得,学校在广州,经济比较发达,人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恢复高考之后的他们那一代人很向往那些经济比较发达、思想观念比较先进的地方,而华工的地理位置不错,并且是一所重点大学,办学规模大,设施条件相对比较完善,而专业选择时是服从专业调剂的。我们之中很多人都是经过专业调剂的。“但是,遇到自己本来不喜欢的专业,或者是自己根本就不熟悉、不了解的专业时,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专业的知识呢?”我们问道。周师兄说:“我们之中很多人的专业都是经过专业调配的,只有你喜欢了这个专业之后,你才能尽心学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爱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知识面的不断扩大而发生改变。一开始我们对专业感不感兴趣是靠我们的感性认识,当你学进去之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专业都蕴含着很深刻的内涵,只是要我们慢慢去适应,去感受。当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又将是一个从兴趣指引学习,从学习深入到兴趣不断浓厚的良性循环。”就是这样,周师兄来到了广州,进入了华南工学院,开始了他四年丰富多彩的求学生涯。
爱好有助于社交
       虽然说当时人的思想还不是很开放,但是校园生活还是挺丰富的。来到华工之后,周圣斌师兄感觉华工的氛围比想象中更为接近现代,给师兄最深刻的就是在华工参加的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华南工学院(华工)和香港理工大学联谊会。师兄笑着回忆:“我们当时是狂欢了三天,因为我们感觉这样的活动很新鲜,而且,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跟不同地方的学生产生观念上的碰撞,感觉校园活动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有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周圣斌师兄大学时候很喜欢踢足球,课外运动的时间几乎都是拿来踢足球了。出来工作之后,他还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师兄说,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打篮球的人反而不多。他们基本上都是把篮球场上的球篮架当球门一样来射。“当时我们对广东的一些足球明星、足球队很崇拜。”周师兄笑着说。接着,周师兄跟我们谈到他对大学的理解。他认为,在大学里应该多培养兴趣爱好,喜欢踢足球的这一兴趣爱好就是当时在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并且在前几年还在跟单位的人一起踢足球。周师兄语重心长地看着我们说,“你们在学校要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不一定要去学精,因为你学精的话,除非是你达到了运动员的水平,否则就会浪费时间。比如你如果会一点羽毛球,人家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刚好缺一个人,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补上去。你们可以在学校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一是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另外就是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我们培养兴趣爱好不但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我们还可以结识各个圈子里的人。打乒乓球可以结识打乒乓球圈子里的人;喜欢唱卡拉OK的人,可以接触到唱卡拉OK圈子里面的人。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嘛,朋友多了好走路。”说完之后,周师兄开心地笑了。
成功在于做好每件事
       当我们问到周圣斌师兄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时候,师兄说:“你们现在的基础和条件比我们当时要好,可是出去之后社会的大环境比不上我们当时的情况。你们出来之后,大学生非常多,竞争激烈,我们当时是学校分配的,而且当时的大学生少,分到各个单位的时候,单位都非常重视我们。你们不同,你们出来后要靠自己的内在素质。比如我们原来的单位每一年都要接收几个刚出来的大学生,大家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过了一两年之后,有的进步快了,有的进步就慢了,这并不是哪一个笨的问题,而是自身努力程度的问题。工作之后是靠自觉,靠磨炼,靠锻炼。现在不同以前,我们以前在单位的时候,都是要求在机房学习啊,都不让我们看电视。现在不同,现在你们去到一个单位,基本上没有人管你,只要你完成了领导交给你的工作就行。如果领导交给你的工作你这次完成得好,那么,领导下次还把工作任务交给你,因为领导觉得你这人做事认真,可以相信。那么,你工作做得越多,锻炼的机会就越多,能力提升得就越快。如果你这次工作做不好,那么下次,领导就不敢把工作交给你,因为怕你做不好啊!所以当领导找你‘麻烦’的时候,说明你这人还有用处,领导不找你‘麻烦’的时候,你就麻烦了。”
       所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做好每件事。碰到困难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单位里面,基本上是没有人逼着你学习的,你全部都得靠自觉。如果你在单位里不学习,靠吃老本,顶多能维持个三四年。另外,就算你在单位里非常努力地工作,你也不可以有这样的心理:我在单位里干了那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给我加工资啊!还不提升我啊。并不是你不够优秀,只是因为你还不具备某些条件,要相信功到自然成。
       周圣斌师兄用他半生奋斗的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们:成功没有偶然,如果要说秘诀,那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当我们进入同一所学校的时候,大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当我们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大家依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人有绝对的优势,而是否能够成功,就在于我们是否坚持,坚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进步,坚持做好繁杂琐碎的工作。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才能够一点点、一点点地进步。是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周围的人群当中,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努力的人,在坚持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之后,终究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而能够真正坚持下来直至成功的却很少。周圣斌师兄正是秉承着这样的一个信念,从基层的技术员,再到工程师、总工程师,一直到航天测控站站长。一步步地坚持了下来,这样一个成功的历程,途中有多少的挫折和磨炼啊!周师兄就是克服了这许许多多的阻碍,走向了成功,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周师兄还嘱咐同学们:出来工作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公司或者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注重的是人品、素质。人品主要体现在做事方面,体现在细节方面。就是说在做事的时候,人的本性才会显露出来。看看做事的时候有没有弄虚作假,有没有偷工减料。在单位里面要守纪律,然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不能够完全了解一个人,因为我们仅仅是靠第一印象来下最初的判断。“就比如现在,那位同学少说话,并不是他没有思想,可能是他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但是,换一种场合,比如技术之类的东西,可能就是他的舞台。一些专业术语之类的,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师兄笑着说。

    当说到华工人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力量时,师兄神情严肃,沉默了好久,然后跟我们说,他感觉我们华工的人思想比较开放,而且具有开拓精神。周师兄还指着其他人说,你看来厦门的这些华工人,都成了大老板了。我们听完之后都笑了。最后,师兄跟我们讲了他对母校的祝福和建议:作为华工的学子,我们希望母校能够在学术方面、在科技创新发明上走在前面,教育水平蒸蒸日上,大家作为华工人也会更加光荣。“华工在南方的宣传力度还可以,但是在北方,宣传力度还不够,因为我单位里面北方的人都不怎么知道华工,所以,希望母校能在这个方面下点工夫”。师兄的话语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衷心地感谢师兄,祝福师兄!希望师兄能够一马平川,前程锦绣!

作者:张以涛 范伟华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