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无悔华工人——记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侯清麟校友
日期:2011-09-28

【简介】侯清麟,男,1956年4月生,湖南安仁人,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先后担任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现任湖南工业大学教授、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氯碱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2002年获中南大学EMBA硕士学位, 2004年获中南大学管理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8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TSY-1型盐酸提纯设备、一种2,4-二氯甲苯的生产方法国家专利2项,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5项。出版《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之研究》等专著5部,在国家、省部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出版散文、杂文、小说100多万字,书法作品多次在省报和全国竞赛中发表,并多次获得金奖,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
       侯清麟是一位在为官治学方面都取得不凡成绩的校友,在采访的过程中,侯清麟几次强调,他终生无悔成为华工人,他会用一生的时间来为华工增光添彩。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被侯清麟校友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动着。
忆往昔,历经坎坷终进大学殿堂
       说起童年,侯清麟多了几分感慨。在山清水秀的湖南安仁,侯清麟度过了清苦的童年。1966年,母亲去世了,当时侯清麟只有十岁。面对着体弱多病的父亲和当时仅有四岁的妹妹,正在读小学的侯清麟只能休学,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那时候一年缺半年粮,我就拼命挣工分,从1968年开始为生产队放牛到1971年,熬过了那段日子。”侯清麟说,其实他一直都非常喜欢读书,心里一直对书本割舍不下。1972年,经过几番周折,侯清麟终于有机会读初中。于是,他早上先干农活然后去上学,放学回来还要继续干活,这样读书养家两不误。1974年的时候,侯清麟因为初中时表现优秀得以就读10多公里以外的高中。1976年高中毕业,侯清麟想在家乡做一名教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父亲当时是不支持我读书的,他一直卧病在床,家里经济条件困难得很。但我当时就是像着了魔一样地喜欢读书”。
       1977年恢复高考,侯清麟也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离高考报名截止日期仅差几天的时候,侯清麟走了30多里路到安平镇照相并回到公社报了名。之后,侯清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华南工学院这个神圣的殿堂。进入大学的侯清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每年都获得学校的甲等助学金。“当时的甲等助学金是20块5毛钱一个月,我吃饭最多只用18块”。靠着助学金,侯清麟读完了大学,为日后的发展积蓄了能量。
下基层,刻苦磨炼奠定发展基础
       1982年1月,侯清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株洲化工厂工作。他从总调度员、车间技术员做起,与大家一起“三班倒”。他的思路很清楚,必须到基层工厂去,才能使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可以学习企业管理的运作方法。在日常的工作中,他既从领导者的角度留心观察了大型国有企业生产管理及企业经营的“套路”,对工业化生产中如何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等细节了如指掌;又从生产者的角度,理解了工作的辛劳,以及激励机制对调动工作积极性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临渴掘井难能如愿,未雨绸缪方可成功。在基层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的侯清麟迎来了自己一展才华的机会。1990年,濒于倒闭的原电子工业部三二七厂,因资不抵债被株洲化工集团兼并,在历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厂办副主任、衡山县副县长后,侯清麟受命调任该厂厂长,他率先试行全方位改革,推行战略管理,依靠科技,开发了石英玻璃盐酸提纯装置等,五个月内就实现扭亏为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挽救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1993年,他调任株化研究院院长,组织了4项新产品攻关,完成了巯基乙酸的研究开发,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成果实现了株化历史上技术转让零的突破。1994年先后任株洲化工厂厂长助理、副厂长,主管经营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工作和领导经验,对侯清麟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日后取得的不凡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重担,战略管理引领株化发展
       1997年,由于企业体制不顺,株洲化工集团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侯清麟挺身而出,担任株洲化工集团技术委员会主任和首任总经理,带领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构建了企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体系和企业发展基本思路,促使株化集团进入不断发展的良性轨道。1998年,侯清麟带领班子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提出“十件大事保不亏,十件小事树形象”的工作思路。1999年,确定“六大创效工程”,即“达标达产工程”、“技改技措工程”、“改革改制工程”、“严抓细管工程”、“人才素质工程”和“塑造形象工程”,以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精神,为确保效益提供保障。这一年,完成产值7270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7113万元,实现利润1351万元。本人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企业经营者称号。2000年,在“一保、两降、三改革;四增、五抓、六提高”工作思路下,为了使广大员工有正确的渠道反映问题,侯清麟倡导主持开展“制度化的全员参与管理”活动,设立总经理接待日,及时处理员工上访问题。该管理成果2001年被省经贸委、省企管协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评为湖南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国家现代化管理成果二等奖。
       2001年,侯清麟被任命为株化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先后确立了“三三目标管理”、“德诚实真治株化,强降保促增效益”等工作思路,使企业在2002年、2003年再上新台阶,株化集团跻身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2004年是株化真正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的一年。在侯清麟的带领下,全体员工励精图治,使企业生产出现了月月产值超亿元、月月赢利的大好局面,实现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全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80%;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76%;利税同比增长3941%;利润同比增长9785%;员工收入同比增长10%,利润、利税及企业积累已远远超过1998年提出的“实现三个株化”战略目标。
抓技术,不断积蓄株化发展后劲
      技术改造是企业不竭的动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源泉,身为株化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侯清麟深知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带领全体株化人,秉着“只有亏损的厂长,没有亏损的企业”的信念,坚持德诚实真,厉行艰苦奋斗,狠抓技术创新,勒紧裤带搞技术改造。先后主持完成了“从日本引进25万吨/年PVC聚合装置”、“10万吨/年烧碱装置扩能改造工程”等3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此外还组织实施了其他20余项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为公司年均创效3000多万元。
       2002年,侯清麟带领公司广大科技人员进行了“水合肼副产盐渣的综合利用”、“80系列型材开发”、“邻氯苯甲酸研制”、“合成水溶性树脂乳液的试制”等18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的科研课题工作,使全年仅科技工作就为公司创效63804万元。2003年,侯清麟带领公司2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4万吨/年离子膜技术替代石墨阳极烧碱工程技改”和“10万吨/年PVC树脂扩改工程”项目的实施、氟氯的下游产品的开发、对现有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等19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设计研发工作,为公司创效1800多万元。2006年,“离子膜烧碱替代石墨阳极烧碱的工艺技术”项目获得株洲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重学习,学以致用铸就株化辉煌
       在谈话的过程中,侯清麟幽默地说:“一日未到马克思那里,一日都要努力。”侯清麟不光在年轻的时候对读书执著,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1998年,侯清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进入中南大学攻读EMBA,从开学到获得硕士学位,他没有缺过一节课。2002年,在成功获得中南大学EMBA硕士学位后,侯清麟的导师鼓励他继续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后继续攻读管理学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湖南省厅级干部英语强化训练班,在参加出国人员英语考试中,获得了湖南省第五名的好成绩。在2003至2004年被省委组织部选派美国学习半年并获巴尔的摩大学MPA、MBA培训合格证。
       2004年6月,侯清麟被湖南省委组织部选送到美国学习培训半年回来后,运用新学的知识,思考如何做强做大株洲化工集团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五亿带动二十亿,株化跨入四十亿”的正确决策,并得到了湖南省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株洲化工集团20万吨/年PVC扩改工程,不仅写进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报告,而且被认定为湖南省2005年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至2006年8月侯清麟受命离开株化时,企业总资产为236亿元,净资产1295亿元,株化步入了辉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中国化工管理英雄、湖南省优秀企业经营者、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中国化工新世纪十大希望之星、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的“中小型精细化工企业行业领先战略的实施”管理项目在2007年获得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谋发展,投身高教事业成果丰硕
       2006年8月,侯清麟根据组织安排担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任职以来,他按照党委要“把好方向,总揽全局;抓好大事,谋划思路;管好干部,协调各方”的原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理清学校发展思路,倡导节约型大学的建设,主持湖南工业大学特困生助学基金会工作,提出把学生当做“高校上帝”和“产品经营”理念,狠抓学生教育和服务,全心全力为教职工办实事。任职以来带领学校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紧密围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重要中心工作,突出“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两大重点,团结务实,真抓实干,有力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使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管理、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目前学校正处于飞速、稳定发展时期。
       侯清麟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钻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认真备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好,学校教学网评稳坐“前三甲”,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积极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弘扬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等专项课题,并积极寻求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主持横向项目电石渣制备高纯、高白轻质碳酸钙技术研究、电石渣部分替代生石灰用于电气混凝土砌块的研究和利用多晶硅副产四氯化硅生产食品级沉淀白炭黑技术研究,现在这些项目均已经和湖南省株洲化工集团签订合同,并完成中试。
谈人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侯清麟说,他最欣赏的一句诗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侯清麟校友从来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正直、低调,组织要求他到什么地方,他就在什么地方扎扎实实工作,并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他长期从事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科研以及教学工作,既有深厚的工学背景、丰富的企业管理实务经验,特别是经营战略与资本运营,又有扎实的EMBA和管理科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生产、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他力争“五栖”,在企业管理、教育、著书、书法和政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
       侯清麟一直都坚持“三个一”,即: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看一个小时的英语频道;每个星期写一篇文章;每天练一个小时的书法。值得一提的是业余时间侯清麟同志热爱书法和写作,作品多次获奖。他的散文和杂文贯通古今,嬉笑怒骂得心应手。至今已经出版散文集《铭刻的记忆》、《有色自来香》、《居美见微》。

     谈到自己的成功,侯清麟说自己也没有值得骄傲的成绩,也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无非就是脚踏实地把事情做好。“做百姓就做个好百姓,做官就要做个好官。”侯清麟同时寄语华工的师弟师妹,不管出身如何,不管做什么工作,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永远要努力进取,那么一生都能为母校增色,为自己人生添彩,为社会发展出力!

作者:董兰兰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