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 |
团队合影 | 招聘现场调查 |
![]() | ![]() |
街头调查 | 整理分析数据 |
“当时我们最担心的不是获奖的问题,而是害怕辜负学校领导、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希望。”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筑梦队”队长钟滔决赛前最常说的一句话。几天之后,当他得知团队作品“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分析”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的时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筑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而明德的本质在于明白自己的内心。我们利用社会的资源成长了自己,就一定要回报社会。”校长李元元在开学典礼上的一句话令钟滔和他的同学们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因为这句点亮心扉的话语,2009年12月,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人走到了一起了。考虑到我国正处在转岗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大学生就业三大洪峰同时到来的非常时期,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于是,队员们决定以此题为题,做一项社会调查。
“我们的课题具有非常多的亮点。首先是覆盖面广,调研囊括了全国29个省份。其次是角度全,分别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政府四个相关群体系统地分析就业难的现状和成因。最后是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谈起这些,这位温文尔雅、面庞白皙的小伙子,微笑着,眼角里都是满满的自信。
第二次成为“挑战杯”特等奖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的陈明老师一直以来十分支持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陈明老师说:“同学们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素质教育。”
逐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2号楼一间普通的小教室,多少个日夜灯火长明,只听得见敲击键盘的声音;多少次来回反复讨论,只听得见激烈的争论。“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个通宵了,我们编制问卷、查阅文献、调查录入、分析数据,枯燥与烦躁无处不在,支撑我们的只有心里的那份热情和团队的凝聚力。”那些一起拼搏的画面,像被定了格的照片一般深深地印在队员黄悦新的心里。
但是在那段日子里,对于队员们来说,最纠结的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备考与备赛之间的矛盾。一万多份问卷调查收回来后,面对堆积如山的问卷,队员们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尽快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进行分析。正值期末,第二天就要考试了,黄悦新还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看到班里的同学们都在埋头备考,作为核心队员的她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手仍在键盘上急速地敲打着。晚上9点,黄悦新忍不住向队长请假了:“给我1个小时,背完重点,我马上回来。”说完她就飞速冲向了自习室。1个小时之后,黄悦新安心地回到了电脑前。那晚,12号楼工作室的灯又亮了整整一宿。
圆梦:中华振兴 我辈担当
2010年的5月,筑梦队的调研文集出版了。之后,捷报频传,调研报告于2010年7月22日获得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的亲笔批示,2010年7月23日获得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亲笔批示,核心成员沈忱、章沐扬于2010年11月分别被保送至浙江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
2011年10月17日,决赛现场,突然“造访”的评委让只身一人负责答辩的钟滔有些紧张。他迅速调整了呼吸,热情地向评委介绍起作品。可是,评委的眼神只是滑过他们的展板,似乎没有很大的兴趣,钟滔灵机一动,撇开其他方面的论述,直接向评委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力培训模型。评委们顿时来了兴致,不仅询问了很多具体问题,还动手摆弄起模型来。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大学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研究、去解决这个难题。就像我们校歌中所唱的一样:中华振兴,我辈担当!”当钟滔把手中的奖杯高高举起的时候,他幸福地笑了,仿佛已经看到他和队员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文/周玉 林燕飞 学生记者团 图/筑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