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方圆规划的“川”流不息
——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宪川校友
【人物名片】曾宪川,男,1963年出生于四川,祖籍广东。1981-1985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到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1990年入党。现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广东省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城市规划行业优秀工作者”;负责推动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部、省级规划设计奖,其中包括: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等行业最高奖。
初到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省规划院”),其外观给人印象十分简约,进入大门,我们才发现里面的装潢却非常现代考究。入门大厅电子显示牌上面显示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欢迎您”几个大字,大厅处的值班姐姐笑容可掬地招呼我们过去登记……这些都让我们倍感温馨。院楼如此外观简约内涵丰富,院长又将是怎么样的人呢?
通过和值班姐姐的交谈我们了解到曾校友平时上班很早,八点半才正式上班,但他经常七点多就到了。曾宪川虽身为院长,但平时和普通员工的交流却不少。这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曾宪川一定很守时、很平易近人。确实,不到十点(我们约好的时间是十点),值班姐姐就接到通知让我们搭乘电梯前往曾宪川办公室。一见面,他就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并主动和我们聊了起来。我们就是在这种亲切的聊天中不知不觉开始了访谈。
情系广东 志在华工
1981年,曾宪川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很淳朴,曾宪川怀着非常憧憬的心情只身从四川坐火车来到广州。那时从四川到广州大概需要60个小时,沿途要转3次车。当年华工建筑系在四川的招生名额只有一个,但曾宪川还是毅然选择了华工建筑系。当我们问及为什么会选择离家那么远的华工时,曾宪川坦言,首先是受父母影响,父母是广东人,自己虽然从小在四川出生长大,他名字中的“川”字透出了这一点,但父母和自己都希望能考回广东;其次是自己平时除了学习之外还喜欢画画,与建筑学比较对口;第三是华工在内地的影响也比较大。
当年外面流传着一句俏皮话:华工是“二流子”。”但是“华工的学风实际上很好的。”曾宪川和我们讲起大学时光,不禁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
曾宪川初到华工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大一时除了学习外很少参加其他活动,后来上了高年级因为专业的缘故接触面才变得大些。那时曾宪川经常下课放学就先去图书馆霸位,然后再去吃晚饭,回来后就继续学习。当然,除了学习之外曾宪川也会参加一些运动。说起运动,他特别强调,运动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他最喜欢的就是游泳,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都会去游泳,冬天也不例外。“游完回去冲个凉,特别精神!”曾宪川畅快地说,让我们特别羡慕。
如果你在那个年代的深夜听到华工6号楼传出刘文正的歌声,千万不要惊讶,那是建筑系的学生在熬夜做工程设计呢。曾宪川说,到了高年级后他们经常边听刘文正的歌边熬夜做工程设计,深夜回去宿舍被吵醒的同学会大叹:“夜猫子回来了!”
谈及老师时,曾宪川动情地说到,岭南古建筑研究代表陆元鼎教授、岭南园林研究泰斗刘管平教授等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课程设计后老师进行讲评,个别学生在画图和写字方面不太严谨。有位老师曾拿出一份卷子说:“自己从事这个行业几十年,现在写仿宋体还要用铅笔轻轻画个底线。但是我们很多同学天马行空,写字写得歪歪扭扭。”曾宪川从这堂课中深刻体会到了严谨的重要性。这种严谨,对曾宪川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他以后的事业也有巨大的帮助。
看准行业 沉稳积淀
1985年,曾宪川从华工毕业,经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推荐,来到了省规划院。当时曾宪川的工资比较低,才四十来块。尽管如此,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孝顺的曾宪川还是特地请父母吃了一顿烧鹅,“因为广州烧鹅比较有名”曾宪川深情地回忆道。
回首二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曾宪川说:“看准了一个行业之后,相对稳定好过总是在事业上漂浮。” 曾宪川1991年去了惠州挂职锻炼,两年后回到省规划院……“虽然期间工作的部门有几次调整,但是始终都比较稳定,都是在城乡规划建设行业。”曾宪川强调,“相对稳定可以使自己对工作的理解更为深刻,更有利于施展才华。”是啊,看准了规划设计这一行业,曾宪川一直都坚定不移地在事业上不断攀升,不断进步。
谈到单位管理理念时,曾宪川只说了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他在校求学时,每天都会给自己做计划,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每天早晨曾宪川来到办公室,都会先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他说:“办公室里摆放乱七八糟往往会影响自己工作心情”曾宪川也以此勉励华工的师弟师妹们:要把握时光,扎实学好知识。学习是首要任务,要从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开始学习,为将来打下扎实基础。当然,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会做人。他希望母校能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发扬良好的学风,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忠党爱国 无私奉献
曾宪川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党员,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之际,被推选为候选人参加省直机关“十个模范共产党员”的评选活动。谈起当初入党,曾宪川笑着说:“还真有一些故事可以跟你们分享。”
当年在校的学生党员很少,出来工作不久后曾宪川就萌生了入党的愿望。曾宪川是1988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历了1989年“六四”风波的考验,并于1990年6月23日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亲身经历过那段特殊时期,曾宪川深刻意识到,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艰辛的历程,在这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这让曾宪川的信念更为坚定。
曾宪川作为一名党员,在工作上,党员身份给予他更多动力和激励,同时也促使他率先垂范、无怨无悔地为社会作出奉献。曾宪川曾参与了援川、援疆和援藏工作。据了解,汶川地震后,曾宪川就第一时间主动申请参与救灾援助。作为单位负责人,还积极发动全院干部职工参加救灾援助,并组织成立了汶川规划设计援助队,前往灾区现场参与救灾援助。十多天的时间里,至少发生过七、八次余震。面对灾区余震不断、交通不便利、物资严重匮乏、条件异常艰苦、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尽早出方案,他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天天熬夜,不畏艰险,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深入细致地到灾区乡镇村开展现场踏勘,加班加点认真做好救灾援助工作。
忆往昔,曾宪川情系广东,志在华工,不辞千里由川返粤。华园四载情悠悠,奠定了毕生事业之基础;及至曾宪川毕业出来奋斗二十余载,忠党爱国,无私奉献,至今仍坚持不懈,为城乡规划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谓“川”流不息!
作者:陈枫 吕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