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 天道酬勤—访河南新乡市金鑫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锡兰校友
日期:2011-12-02
 

【简介】谢锡兰,女,1943年生,河南新乡人。19649-19707月就读于华南工学院重化工系无线电陶瓷专业,现任河南省新乡市金鑫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七月的绿城郑州,到处生机盎然。我们提前约好了谢锡兰校友,下午四点钟,谢锡兰准时出现在河南天地粤海酒店,开始了我们轻松愉快的访谈交流。在来之前我们就听说了她一人挽救四个濒临倒闭工厂的传奇,我们也十分期待能与这位传奇校友有近距离的对话。

初次见到谢锡兰,和想象中的其他老人一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完全没有董事长的架子。谢锡兰是我们采访过的最年长的一位校友,虽然谢锡兰年近七十,但依旧精神矍铄,讲话铿锵有力,她对生活、对事业充满了激情。

先做人 再做事

当年,谢锡兰孤身一人,南下三千里,开始了漫漫的求学之路,怀揣着有朝一日成为工程师的梦想,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化工专业。谢锡兰从小就有男孩子的性格,爱动手,所以特别喜欢工科,希望成为工程师。谢锡兰提到,自己最爱物理化学,每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去实验室做理化实验。在那里,她快乐地学习着,进步着,享受着她的大学生活。

谢锡兰是1964年考入的大学,在入学两年之后便遭遇“文化大革命”,从此大学生活被彻底改变了。起初,她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以“忠于革命,忠于毛主席为荣”,也参加批斗闹革命,学业荒废。但是,当看到自己的一个同学被“抄家”时,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段时间之后,她决定不再跟其他人一起闹革命,而是专心学习,在当时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极具先见之明的选择。当大部分学生还在忙着批斗、闹革命的时候,她已经投入到学业中了,这也为她今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像很多校友一样,22路公交车是谢锡兰至今印象深刻的大学记忆,从广卫路到华工门口,那是一段承载着回忆与快乐的路线。很遗憾的是,几个月前,这趟承载了太多老华工人记忆的22路公交车已经停运了。那时,谢锡兰在广州爱群大厦附近有一家亲戚,所以每到周末,都会去亲戚家住。22路公交便成了她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后来,为了省下13分钱的公交费用,她决定骑单车往返,周六骑单车回去,周日再骑回来。这样的生活伴随了她好几年。

同时在广州的这个叔叔也给了谢锡兰很大的影响,他在工作中从来公私分明,不贪图私利。有一次大学期间的谢锡兰拿走了他办公桌上的一瓶墨水,事后被他发现了,他又默默地自己去楼下买了一瓶拿回来还给公家。这件事一直影响着谢锡兰。“我日后的工作中就是以此告诫自己,一直这样公私分明。要不那么大数额的钱,每天从我手中过,我早就成了贪污犯了。”

因为“文革”的原因,她在华工呆了六年。这六年,华工精神以及家里人的影响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伴随着她今后的工作、生活。这六年时间,社会虽然乱,但是她自己一直没有乱,一直坚持学习。动乱的生活与家里人的影响,让她明白了“先做人,再做事”。

勤恳干 硕果收

毕业后,谢锡兰被分配到农场做炊事员,还要负责喂猪,但她对这样的工作丝毫没有怨言。本来可以利用亲戚关系,安排一份体面而前景好的工作,但她没有这样做,任何时候她都不想依靠别人,当我们问道她的成功原因的时候,她赶忙说:“成功?不不不,没有成功,我认为一个人没有成功。”她说:一个人要不断自己去奋斗,她只相信四个字:天道酬勤。

她是一个只知道实干的人,从来不会去考虑工资待遇。她告诫我们:越是跳槽的人越不行。在华工的这几年,她学会了做人做事。她说华工精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脚踏实地地干,而不计较结果。

后来,她被分配到新乡一家国有化工公司,在那里,她勤勤恳恳,一干就是十几年,凭着自己的突出能力和实干精神,她后来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但她从不满足自己的成就。后来,她又屡次临危受命,先后让四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当问到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时,她说:自己把全部资金投入到企业经营中,把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正是她这种对事业执着奉献的精神,才使她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在聊天中,她谈到一件趣事,自己在大学期间辅修了俄语,后来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俄国商人,结果公司没有一个人会讲俄语,于是她和俄国商人交流了起来,这也促使了生意洽谈的成功。所以她告诫我们,有时自己的付出短期内可能见不到收益,但是你的每一项付出都会有回报。

爱企业 为企业

谢锡兰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她视员工如同自己的家人,每到星期天,她就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厂子里转,一来锻炼身体,二来看望员工。在去年的世博会期间,她分批把自己的员工全部送去看世博。一方面是工作之余的休闲,另一方面,她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去见识和学习一下当今世界科技的前沿,启发在工作中的灵感。在建设新厂的时候,她首先要求建一个好食堂。这些活动和行为极大地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然她对于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一次她接管一个将要面临倒闭的企业时,进厂之后发现厂区内空空如也,什么机器都没有,要债的人排着长队在门口追债。当所有要债的人要她这个刚接管的厂子的人还债时,她没有退缩,只凭她一句:“给我一年时间,我还清债务。”出于对她的信任,大家纷纷散去了。事实证明,她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在她手里,这个厂子又活了起来,一年时间不光还了债,还实现了盈利。

谢锡兰视自己的工厂如同生命,她把手里的钱全部投入企业,而不用于个人物质享受。原来她住在五楼,后来因为楼梯踩空摔伤了,才换到一楼住。她一直都过着很朴素的生活,从她的穿着上我们也能看出,坐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威严的董事长,而是一位和蔼的亲近的老人,一位高我们四十多届的师姐。

在聊天的过程中,谢锡兰一直强调感恩。她很感激党,感激社会,没有党的教育,她就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也没有今天的成就。她说小时候,看见八路军在村里转,她就会喊爸爸,因为爸爸也穿着那样的衣服。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如此纯粹和朴素。所以她不忘回馈社会,经常帮助一些困难家庭。她很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

她说她这一辈子有很多梦想,很多已经实现了,还有很多未实现,当问到她如今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本以为她会说不用再操劳工作之类的,结果她的回答出人意料。她说她想再建个分厂,把企业做得更大,上缴更多的税收,吸纳更多的工人,替社会分忧解难。

这一刻,我们深深感动了,感受到了谢锡兰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她从不为自己着想,只知道不知疲倦地工作,工作着就是最大的快乐。将近七十高龄,她却还把全部身心投给了企业,干了一辈子的化工,她从没有厌倦,相反,她从始至终,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事业。她是一个女强人,她却刻意忽略这一点,她认为男女都一样,只要努力拼搏,就能取得成功。

深情语  寄期望

谢锡兰虽然工作繁忙,却不忘每天关注时事新闻,关注行业动态和科技进展。她希望我们这些学弟学妹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实现祖国强大。

她非常欢迎我们华工的毕业生到她的公司工作,她说她正求贤若渴,她一定会手把手教所有新来的员工。她说在家乡发展挺好,希望我们毕业生不要忘了家乡的养育之恩,将来可以考虑回家乡工作,建设家乡。

她还告诫我们年轻人,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眼高手低。一定要脚踏实地工作,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要不然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坚信:天道酬勤,并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希望我们趁年轻努力拼搏。

谢锡兰提到自己会经常回母校看看,那里还有很多她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说年轻时的友谊到老了会更加珍惜,希望我们多交一些良师益友,那会是一辈子的财富。

对母校的发展,谢锡兰也是建言献策,希望华工继续发挥工科优势,注重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的特色,争取全面赶超。另外,谢锡兰希望母校能保护好悠久的校园景观,秉承着一贯的华工精神,给校友们保留更多可以追思和回味的地方。

作者:邱新安 陈亿桐 刘振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