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心怀感恩且行且珍惜一访开封东大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福贞校友
日期:2011-12-02
 

【简介】王福贞,男,1953年出生于河南虞城。1973年至1976年就读于广东化工学院有机系高分子专业。曾连任河南省人大代表与市委委员,是河南省第一届首选十佳青年企业家之一,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平能化集团开封东大化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

2011723,恰逢大暑,骄阳似火,热辣辣地烤着大地,我们一行四人来到校友王福贞的工厂进行采访。我们从广州到了开封,一路风尘,略显仓促,面对陌生的地方,也要即将面对一个陌生的人——撑起河南化工业一片天空的王福贞,让我们心怀忐忑又有期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当时都是工农兵大学生,我是73级有机高分子专业的。”初次与王福贞见面,第一感觉就是随和,十分地平易近人,没有领导者的架子,有的就是实业家所具有的踏实和稳重。王福贞对我们的嘘寒问暖消除了我们的紧张,也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上大学之前,王福贞是开封化肥厂的一名操作工。出生在农村的他,得到梦寐以求在工厂上班的机会,心里自然激动万分。“当时我在工厂里,只有一个信念:当个好工人。”在王福贞眼里,成为好工人的前提条件,就是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把自己的任务出色完成,让同事对自己心服口服没有任何不满。“于是进厂之初,我就要求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我眼里,没有什么苦能难倒我的。” 简单朴实的话语里,体现出他的刻苦和执着。

当时的工厂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上夜班的工人们,即使白天休息得再充足,在生物钟的作用下深夜依旧会打盹。王福贞在上夜班时,每当困意来临时,他总强迫自己站起来走走、冷水洗洗脸或用手掐大腿,以保持意识清醒。“无论在哪里都要把工作做好,避免周围人对自己有不满。”由于工作踏实,王福贞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工作半年后在化肥厂入团,一年后成为车间团支部书记,两年后如愿推荐进入大学学习。“我们车间的小王很不错的,工作认真踏实,又有文化知识,爱学习,平时在车间一有空就看书,下了班就钻研业务。”车间老主任如是说。从推煤工,到巡查员,到自动化操作员再到推荐进入大学,王福贞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路上稳扎稳打地前行着。

心系感恩情,拥抱好生活

“得知我有上大学的机会后,心情无比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我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下决心要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光阴如梭,转眼间王福贞已经阔别华园数十载,回忆起当年,他神采熠熠,说道:“当得知自己能够推荐上大学,非常地高兴,也十分期待上大学,学到真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确,在那个年代,农村青年的出路无非就是那几种,而能被推荐上大学,可以说是最好的一条路了。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与王福贞的踏实勤劳、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没文化,是很难改变自己命运的”。王福贞特别强调道,自己在大学里也是同样的努力,每晚都要学到11点。青年人就是要多学知识,要有文化,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方为人上人”,才能干一番事业。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班里的人缘也是十分的好,也因此成为了当年班上第一名入党的人。

学习固然重要,但在王福贞眼里,在大学里学会做人才是关键。

“当年我们班是全校最大的班,我们的党支部书记李瑛,患有肺结核,还要搞好这么多学生的思想工作。由于当时班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闹小团体,李瑛书记的任务便可想而知。”王福贞总是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出于对李瑛的关心,他把自己从家里带的两斤香油毫不保留地送给李瑛书记让她补身体。现在看来两斤香油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是相当大的付出。

“有一个工人师傅胃疼,我二话没说就把他背到医院。那师傅很感激一连说了很多‘谢谢,说他儿子也没有这么一路背过他。”

“这些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做个好人,做个不甘落后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华工读书的几年时间里,很多老师都影响着王福贞,他们带给王福贞美好的记忆和人生的指导。谈起那数十年前的老教师,王福贞如数家珍,记忆犹新,系主任冯国德经常讲道理启发我们照亮我们的人生路,吴秋纫老师关心我们的发展带我们实习,教英语的张家瑞老师,教政治的周老师,教物理化学的广东老师,教数学的爱光脚打排球的冯老师……”老师们教书育人教学严谨,每一位都在王福贞心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迹。

双脚踏实地,奋发且图强

因这一颗感恩的心,王福贞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华工给予他的三件珍贵礼物:一是“华工的老师教学非常严谨,言传身教,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二是“在学校四年的学习,扎实了我的专业基础。”三是“五湖四海的同学,开阔了我的眼界。”

“在同龄人当中,我得到了这么好的上大学的机会,一定要多干工作多做贡献。我们要成为社会的脊梁,成为社会的中间力量,作出回馈社会的优异成绩。”于是,1976年,王福贞从学校毕业,回到了开封,在化工三厂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走上工作岗位的王福贞,一步步踏踏实实地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作到了车间副主任,然后是主任,后面又是副厂长,最后做到厂长一职,这条看似漫长的路,王福贞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28岁的他也就成为了开封最年轻的厂长。

在王福贞众多优秀的品格中,最让我们敬佩的依旧是踏实与上进。谈到自己的成功之路,校友就用极为朴实的话语,说出了自己对成功的看法:“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厂,做个好工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作为党员,做个好党员。”虽然话语很简单,但很多的大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又深刻,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

后来,王福贞被调到化工二厂做党委书记,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不变的,依然是那踏实上进的品质。多年的社会历练使得王福贞对自己的奋斗之路颇有感悟:人生之路,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的时候,顺利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不顺利时就要坚持住,不能放弃,一对自己失去信心,那就全完了。王福贞就是这样,不说那些空洞的大话,就在这些平凡的语言中,让你感悟一个不同反响的人生。

一路走来,王福贞满载着收获,坦荡且踏实,因为他一直脚踏实地做实事,同时他寄语当今的大学生:当今社会的生存竞争压力比较大,但面对这些困难,年轻人还是要去闯荡,要在大学里,尽量学到真才实学、干实事,当走入社会迎接挑战时,就会有自己抵御风浪的能力。

访谈中可以看出,王福贞对母校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也十分关心母校的发展,毕业之后也时常回到母校,坐在湖边,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十分感谢母校,给了他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他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可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问心无愧的人。

站在工厂大楼上,那画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开封,如今尽收我们的眼底;现在,王福贞和他的东大化工,为开封这座古城带去了一抔涌动的清泉、一股勃勃的生机。他的脚踏实地让他的事业蓬勃发展,让我们的浮躁变得羞涩与冷静。

作者:李会祥  赵倩慧  张睿翔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