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心责任在肩--访广州珠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署平校友
日期:2011-12-02
 

【简介】郑暑平,男,1964年生,广东普宁人,建筑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198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曾任广州珠江房产公司技术室副主任,广州珠江实业总公司团委书记,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副书记,海南珠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036月当选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夫君子之行,勤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短短五十几分钟的访谈,郑署平校友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既如这《诫子书》中的精髓名句,又似一壶上好的香茗,平淡之中见悠长,细腻之处显真知。从入学、实习、工作,到今日的功成名就,他回忆着,隐隐透出的坦然和儒雅的气息,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们跟随他,走进一道属于他的人生长廊……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1982年,郑署平怀揣着激情与梦想,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就读建筑专业。回忆起华园的生活,他用了两个字形容——“简单”。宿舍、饭堂、课室,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平淡而单调。正是在这样简单的生活中,他学会了如何排除外界干扰,静下心来汲取知识的养分,充实生活,沉淀浮躁的心灵,放满脚步,接受华工精神的洗礼。“那时候的大学生活很纯粹,首先是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其次外界也没有给予什么压力。”轻松的就学环境培养了自由的学术氛围,也给了他们全面发展的空间。学习之余,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最大的乐趣便是打篮球。“在我读书的年代华工的体育很厉害,”他笑着对我们说“我还参加过校篮球队的选拔呢,可惜因为身高不够没有被选上。”回忆起来,曾经痴迷于篮球的他,脸上依稀露出一丝遗憾。

物资的匮乏阻挡不了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群体对生活的热爱,一旦有了机会,年轻的心便开始肆意飞翔。一年国庆,郑署平与几个好友结伴,骑着自行车从华工出发,抵达顺德一位同学家中,稍作停顿后到佛山游玩数日,最后返回华工。这次一次简单的旅行,没有物质保障,没有设备支持,一群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背着简单的行囊,推着自己的或者借来的自行车,便朝着目的地出发了。顶着烈日炙烤,穿过崎岖山路,这种在我们看来全程充满挑战的“越野”行动,郑署平回忆起来依旧兴趣盎然——“记得在到达南方大厦的时候,我们几个都在那里买了一顶具有象征意义的红帽子留作纪念。”说到年少的张扬和疯狂,他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郑署平说:“大学生涯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只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完善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家园。虽说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受到许多冲击但大学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开始觉醒,你开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谈起大学生活的另一个话题,郑署平顷刻之间变得严肃。上个世纪80年代,能够上大学并不简单,大学生被形容为“天之骄子”一点都不为过。社会在赋予这个群体以荣誉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份责任。建筑生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每天都过着夜猫子的生活,不觉得累吗?对于我们的困惑,郑署平诚恳地回答道:“累是肯定的,但是乐在其中呀!” 集美学、力学于一体的建筑学行业,以其追求的广度深度考验着学者,同时也以其博大精深让他们陶醉其中。“建筑不像数学,一加一便是二。我们经常是为了一件作品废寝忘食,但是当它成型的那一刻,便会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强烈的满足感、成就感,就为这一刻,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逢英雄时势  踏实肯干

毕业后,郑暑平选择了广州珠江房产公司作为施展才华的平台。刚开始因为没有进入自己想进的部门,他甚至有想回学校的冲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恢复了自己认真做事的干劲。“虽然工作了,生活基本还是宿舍、饭堂、办公室三点一线,每天除了休息,其余时间都留在办公室里学习、工作。”进入岗位后不久,就有一位领导就当众表扬说,郑署平这个小伙子,做事认真踏实,而且效率高!“其实天才只是少数,我效率高只是因为我比他人勤奋罢了,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我就利用起来在学习实践。”他的勤奋博得了领导的信赖,还给他带来了机遇。

当时的珠江实业集团起步不久,各方面的人才都比较欠缺,基于他的优秀表现,领导把他推荐到团委兼任副书记。一心想搞技术的郑署平又一次面临着与自己愿望相悖的工作与机遇,虽然心里不喜欢,但还是接受并认真对待这一份“兼职”。当团委书记调走后,他便成为成为团委书记。团委工作期间,郑署平经常组织球赛、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广大员工有更多平台表现自己,增进相互的了解。在注重培养员工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之余,他还积极维护群众利益。当时是改革阶段,用工比较复杂,存在正式工、临时合同工,临时工,三种用工的待遇相差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展开了一个调查活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实现了同工同酬,让企业与员工双赢。谈起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一脸的自豪。为大家做有意义的事情,站在为民谋利的立场上,自然会受到民众的爱戴,管理之路也自然会走得顺畅。

由于在团委工作出色,年仅29岁的郑署平又调任公司设计院副院长。在人生的拐弯处,这个青年再一次遇到莫大的挑战。 “还记得第一次上台说话的时候是多么的不自在,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大脑一片空白。”说到这,郑署平露出了些许拘谨的微笑,仿佛又回到了羞涩的青年时期。但是面对新岗位的诸多困难,他又迅速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投入到了新的岗位上。

一心想在技术工作上扎根的郑署平,却在行政管理方面做得有声有色。回忆起这一段人生历程,郑署平颇有感触:“现在的大学生都流行一个词,叫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能给你带来无穷的动力,但是同时有一个问题我们也要正视,很多时候,你可能有自己的很多很好的想法,但实际未必能照着你的理想发展,在这种时候,人更需要的是一种自我调整能力。回顾我的人生会发现,这二十几年来,我的人生并没有按照我理想的轨迹前进着,但是每一次变化,我都会尽力把它做好,做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拥有这种意识,人生无论是走到什么地方都会是顺畅的。每一次不同的工作经历都是人生的一个完善,每一次不同行业的学习都是人生的一次升华”。

即便不是自己的意愿,也要把工作做好,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修炼,人不可能一辈子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也如前辈所说,这也是人生经历的完善和升华。放弃抱怨,只要你足够优秀,机会终会来到你的面前。”

思用人方略 德才兼备

身居企业管理层,郑署平对人才的概念也有着他自己的见解。“真正的人才是以德为先的,德才兼备是为材,无才无德是废才。每一个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都会着重考虑‘德’这个因素,试想企业招到了一个无德之徒,在你辛苦培养了他几年之后,某天他突然带着这身学来的本领消失了,这样对公司不只是人才的损失,更有可能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万万要不得!” 郑署平继续说道:“现在的社会过于喧嚣,而教育机制过多地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品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弊端啊。希望华工学子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注重品德的培养,真正成为栋梁之材!”

如同朋友般随意寒暄,更像是与长辈的深层交流,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采访已经接近尾声。握手道别的同时,郑署平真诚地祝福母校办学蒸蒸日上,早日成为一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府。

作者:陈书霞 钟林森 温亿明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