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简介】许超英,男,汉族,祖籍广东澄海,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州供电局变电工区工作,曾担任广州供电设计院院长、调度通信中心主任、广东省电力局副总工程师、广电集团副总经理、南方电网调度通信中心主任等职务,现任中国南方电网总工程师。2005年获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
2011年7月19日上午,我们依约来到许超英校友的办公室。许超英校友戴着眼镜,坐在办公桌前专心致志地办公,见到我们的到来,紧忙起身热情地与我们握手,招呼我们坐下……就在亲切的氛围中开始了访谈。
一个人生的重要抉择
那一年,许超英从广州第五十三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山区当了知青,当时所在的林场,正处于到处开垦荒山种植杉树的时期。在山沟里,知青们住的是搭在山沟边的大茅棚,用的是锄头砍刀等原始简单的工具。在山里,每天爬山不止,清除野生植物、种杉树、修防火线,是当时知青的主要工作。许超英回忆说,“由于没有任何可供驱使的牲畜,知青们时常需要肩扛百多斤重物,在山中穿梭,动辄负重翻越数里山地。而肩挑数十斤重的饭菜茶水,历时一两个小时送到山上工地,竟然属于‘轻工’,常由体能较弱或者需要‘照顾’者承担。”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许超英坚持着。
后来,许超英进入供电局工作,在接受短期的技工培训后,成为了一名电工,跟着师傅开始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打交道。工作初期,许超英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一次失误导致被220伏电击。“这次电击虽然没给我造成大的伤害,但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至今还在不断警醒着我!”许超英补充说,“当然,日复一日,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熟练,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电越来越多的疑问和困惑,进而对电的本质及其生产、控制、利用等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几年中,知青的山区林场艰苦劳动和电工的高风险职业磨练,使得许超英培养起不惧艰辛、认真做事、尊重规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1977年,由于“文革”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给青年们提供了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对许超英来说,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原来被推荐上大学机会渺茫,一下子变成很有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这给他深深的触动,下决心争取这个机会。虽然,当时工作繁重,通常加班到晚上7、8点钟才下班,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着他边工作边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8年的高考中,许超英考入了华南工学院。
可是,真的到了入学的时候,到底是进入大学系统地接受教育,还是维持现状边干边学,开始真正困扰起他来。上大学前,许超英当工人的月薪已经有47块多了,比当时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少不了多少。当时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再加上上大学还将面临基础差、学习艰辛、毕业时还将面临国家全国统一分配工作等因素,让他一直犹豫是否该放弃工作去上学。最终,对知识的渴望战胜了对现状的满足,许超英为自己人生做了一个正确抉择——在1978年那个金色的秋天走进了大学的殿堂。许超英幽默地说道:“当然更幸运的是被华南工学院电力系录取了。”
四年求学的艰辛历程
回忆起当年的求学历程,许超英感慨万千。虽然那时的学习条件很艰苦,但是学校的有效管理和组织、老师的博学和敬业以及学生的刻苦和认真给许超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超英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届学生,包括华工在内,全国各高校教学、实验、文体活动甚至生活资源普遍匮乏,最困难的是教材稀缺,很多课程书店并无现成的教材出售,华工的老师们就自编自印,确保了课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和其他发展快的地方一样,广州的水电长时间供不应求,尤其在夏季供电、供水高峰期,断水停电对学校来说也是常事,有时断水时间太长了,学校没水可用,还要劳动消防队出动消防车给学校的饭堂送水做饭。每逢夜晚,最常见的是成群结队的学生,手提水桶抱着衣服四处寻水,或肩背书包手端油灯往来于课室与宿舍之间。“星星点点的景象还不时会在脑海中浮现。”许超英回忆说,“尽管条件十分艰难,老师们教学和同学们学习都热情很高,无怨无悔。”这是那个年代华工人求学的真实写照,条件艰苦和坚持学习构成了那一代华工人的独特记忆。谈到这里,我们已经被老一辈华工人那种执着的求学精神深深感动了。
课余时间,同学们还常常在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篮球、足球和排球都是许超英常参加的体育项目,那时主要是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而锻炼身体的习惯也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许超英还保持经常和球友们凑在一起打羽毛球的习惯。
谈到大学军训,许超英现在还记忆犹新。许超英说:“我们那一届的教官都是打完越南自卫反击战回来的现役军官,实战经验非常好。”在一次扔手榴弹的训练中,一个女同学手拿着手榴弹往后甩的时候,拉开了引信的手榴弹冒着烟掉到了那个女同学的身后。教官发现后,没有丝毫慌乱,马上捡起手榴弹扔向远处,手榴弹在远处炸开。当年教官这种认真负责、临危不乱的品质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让许超英非常敬佩。
卅载耕耘的电网情结
从许超英毕业工作至今,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
在谈到许超英这三十年做过最让自己满意的事情的时候,他笑着说:“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只是坚持用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的理念对待工作。因此,工作基本做到大差错不出,小差错极少。从担任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起至今,近三十年过去了,在任职期间各单位都有较好业绩,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所做出的决定至今回想起,没有让自己感到懊悔之处。”略微顿了一顿,许超英又笑着说:“其实,没有出现差错就是我应该做的,要是出了差错就不应该了。我们从事电力工作,绝大部分工作风险很高,一旦出错,后果极其严重,小则祸及自身,大则祸及同事甚至社会,绝不能出错。”
经历多年工作历练的许超英对工作中的缜密严谨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逐步养成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习惯。就是分析问题要全面缜密,决策要纲目兼顾,行动则要做好所有细节。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差错。许超英告诫我们:“在读书考试时,我们只做错一道题可能关系不大,但要是在电网工作,可是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现实电力生产具体工作中,就结果而言,通常不是100分就是0分,这也是工作和学习最大的不同。” 因此,许超英常提醒自己:“做人要自信而不自负,自尊而不自傲;做事则要遵循规律,积极进取。避免在学习和工作中头脑发热,做出不当的决定。”
许超英的话看似平淡,但正是无数像许超英这样敬业严谨的人默默耕耘着,中国南方电网才能保证南方五省区万家灯火通明。朴实敬业,许超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席良言寄学子
作为一个走在前头的大师兄,许超英总有很多话要跟师弟师妹分享,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让师弟师妹们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成才,早日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认为,大学生首先需要认真完成学校和老师们制定的教学计划,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自学方法和习惯。关于这一点,许超英有很深的感触。在刚踏入大学之初,自以为只要努力学习完成大学学业后,就什么都懂了。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虽然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但发现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毕业工作后,更是深深感觉到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实际工作中都远远不够用,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和加深,才能胜任工作。“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到岗位上面对工作时,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许超英笑着跟我们说。
许超英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让他在学习工作中受益,他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努力做到兼听并蓄、分清轻重、遵循规律、积极进取,要注意培养系统、缜密的思维习惯,练就快速、准确的决策能力,并迅速付诸实施。凡事都有规律性,系统地认识规律并且按规律行事对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许超英给我们举了个例子:用多枚螺丝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这种最简单的工作,也必须遵循对角的两颗螺丝相继适当拧紧,如此类推,逐渐按顺序加力拧紧,才能把拧螺丝这项工作做到最好。
在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许超英在我们的采访队旗上写下了给华工母校的祝福——“感谢母校!”字数很少,话语简单,但其中却饱含了一名华工学子对母校真挚的感激之情。考虑到我们下午还有另一场采访,体贴周到的许超英就让我们中午在他的办公室休息。吃过午饭后,许超英没有午休又回到办公室办公。老一辈华工人,朴实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作者:苏佳 庞盼盼 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