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他,
凝聚智慧与学识,
在时代风云的旅途,
显示出众的气度,
在多年实践与摸索的过程中,
顿悟出明智的哲思,
迈出的每一步,
左右着众人前行的方向。
【简介】洛少宁:男,1962年生,1984 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塑料机械及加工专业,中共党员,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处处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坐在我们对面的洛少宁校友,是个标准的东北汉子,不仅个子高大,而且有着北方人特有的热情和坚韧,特别是他豁达乐观、卓尔不群的气度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那股子豪爽大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已看出洛少宁踏实沉稳的品格,然而这次访谈让我们从更深更远处走近他,探寻他在灵魂深处的境界。干净简洁的办公室里,洛少宁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的访谈就从洛少宁爽朗的笑声中轻松开始。
“我的人生有太多的巧合”
洛少宁从小在部队长大,6岁的时候第一次随父亲到部队办的塑料厂去玩,从此便与塑胶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想起当年考入华工,洛少宁告诉我们,不仅仅是他选择了华工,也是华工选择了他。因为当时一点差错,让本应学习电机专业的洛少宁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橡机专业,并且一干就是几十年,而如今,橡机厂成了他一生的光荣与梦想。“我的人生真是有太多的巧合,如果当年没有学橡机专业,我现在可能也不会在这个岗位了。”
当然,就以洛少宁现在的成功,我们不能不承认他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以及那种始终走在众人之前,引领潮流的洞察力与领导力。当我们问及洛少宁机遇与能力之于成功的重要性时,洛少宁以其极赋逻辑与哲理的言辞睿智地回答了我们,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对我们的疑惑,洛少宁解释道:“相对于机会,我认为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洛少宁微笑着,眼里尽是智慧的光芒。现实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小活不干,自恃清高,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们往往又把握不住。从“机遇”与“能力”看,成功当然不是偶然的运气,古语有“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的确,从古至今,白手起家的英雄常常需要这么一个机遇,一个人生的拐点,而现在我们常称之为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这些机会往往隐藏在无数件小事中。洛少宁强调,“小事做得好,才能做得大事。”所以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使机遇出现了,能否抓住机遇也要看一个人有没有这个能力——一个能捕捉成功的习惯。我想,洛少宁之所以能够从众多高水平的工程师中脱颖而出,走到今天的位子,除了自身具备的胆识与才智之外,就是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无论巨细,他从未懈怠。
不论是对自已的科研能力还是管理能力,洛少宁总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他只是淡淡地告诉我们:“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机遇叩响自已的房门时,我们能够把握住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拥有的是,始终保持优秀的习惯和从小事做起、精益求精的品质,因为机遇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洛少宁的故事,对此就是一个最好的注释。我们虽然不能像他那样发挥到极致,但我们至少要做到尽力。要认真,不要好高骛远,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遇到一些小到不起眼的事情,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会令你远离优秀,到头来,就连及格也危险。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谈到自已的管理经,洛少宁再一次地让我们感悟到了他清晰的思路分析与敏锐的逻辑思维,以及他恰到好处的比喻。洛少宁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亦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要实事求是,就要把握客观规律;是艺术就要运筹帷幄,就要加以体会和感悟。从表层看,科学与艺术是两回事,但在管理上即要讲原则,又要灵活。“只坚持原则,办不成事;太灵活了,又会把事情搞砸”,一阵爽朗的笑声,洛少宁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因此,在管理的科学中不妨有些灵活,而管理艺术的多变中又不可失去根本。
不错,科学,是可以重复的,而艺术则是不可复制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洛少宁给我们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运用科学的管理、生产方式,麦当劳可以做到“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味道”;而中国的厨师则是艺术,因为同一道菜,每个人都会做出属于他自已的味道。在实际生活里,具体工作中,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一个是笔,一个是颜料,结合得好,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
智商情商都不赖
一个人要做到智商情商的比翼齐飞,看来是比较难的。要知道,五个指头还不一样齐;有的根本就是一商独大,没有全面发展。而洛少宁则是属于那种智商情商都不赖的。
洛少宁的智商是没的说,上大学的时候,为了打球,经常不完成作业,但考试的时候又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工作以后,获得国务院和大连市特殊津贴;现在在大连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又是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同时,洛少宁的情商也是可圈可点。在大学,全班推选一个人当班长,他是得票最高的;在工厂,全厂选举一人做总工程师,当选的又是洛少宁。对此,洛少宁深有体会,他告诉我们,在工作中,个人性格魅力很重要。为什么有时候两个经理,下同样的任务,但别人只愿意听从其中的一个经理,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也就是管理中情商的重要性之所在。
谈及自已在厂子里的事,点点滴滴,洛少宁总是讲得那么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天高云淡,27年的时光更是让他刻骨铭心。回忆起自已当时刚进厂的情景,洛少宁告诉我们,“我的人缘非常好,那时候经常串岗,下到别的车间去和师傅们闲聊,这对我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因为每个部门只是了解自已的产品,并不全面。而我在串岗的时候,可以和其他部门的工程师交流,当然,师傅们也很愿意教我。久而久之,我就对所有产品的性能和结构很熟悉了,也就有了发言权。”正如洛少宁所言,在串岗的过程中,他不仅积攒了好人缘,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对这一点,洛少宁感悟很深:“要学会交流,通过交流,我们能获得大量的信息,不能只闷着头干,这样的人是挑不起大梁的;通过交流,我们还能让别人知道自已的想法,并通过交流,让别人认同自已的想法。”
由此看来,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是不矛盾的,而且,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洛少宁让我们明白: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为自已做另外一件事情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发展智商和提高情商,基本也是这个道理。
寄语:角色转换是成功的起点
临近访谈尾声,洛少宁对自已的成功之道做了一下总结,来启迪我们的当代大学生。他强调,对于成功,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学会实现自我的角色转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是买方,学校是卖方,二者交换的产品是知识。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学生服务的。然而毕业以后,大学毕业生就好比是学校的产品,走进社会以后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买方变为卖方,毕业生要向企业出售自已。此时企业就是上帝,大学毕业生是要为企业服务的。如果不转变思维,不改变观念,不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大学生一定难以适应企业,是会碰壁的。
除此之外,洛少宁再一次告诫我们大学生,做事情要认真,首先做到不出错,然后就要力图完美。“认真”二字,看看简单,做做不易。但我想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简单平淡也会绽放光彩。
作者:张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