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简介】 陈雄,男,1983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工学学士毕业,1986年华南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理论与设计硕士毕业,同年进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现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机场设计所所长,是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首批内地与香港互认的专业建筑师。担任广州市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规划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1年7月19日下午,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陈雄办公室所在楼层。当我们正在走廊上,期待又耐心地找寻陈雄时,一个身着衬衫西裤、发型“艺术”、背着手提电脑的男子出现在面前,他就是陈雄——年轻、干练又朝气十足。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后,他亲自给我们倒了水,而后,一场访谈由此开始。
妙解建筑 乐在其中
陈雄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莫过于一个字——“忙”。原定于下午四点半的访谈,由于陈雄还有事情未处理完,只能推迟到五点。在访谈开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陈雄接到了几个关于询问建筑工作事宜的电话,他告诉我们,他现在正在负责潮汕机场的建筑项目。习惯了大学里“悠闲”生活的我们,异口同声,由衷而叹:“师兄真忙啊!”风趣的陈雄调侃自己说“你把忙字拆成两半,就会发现,心死了,就是忙,忙是不得已,很无奈的事情。”但是,从陈雄嘴角露出的发自内心的会心微笑,我们很容易看出,他很享受、很陶醉于这样的忙碌之中,为建筑而忙,是他再乐意不过的事情了。
在访谈中,陈雄多次不经意地跟我们提到建筑。其中最精辟的部分,莫过于陈雄说:“建筑是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行业,它需要有艺术的审美和设计,又兼具科学的实用,一个只有美感,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称不上是真正的建筑。”这是他从事建筑行业25年来最深的心得体会。他对建筑的深刻理解和极度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访谈中的每一个话题都可以被陈雄恰到好处地与建筑联系起来,并对其中的相似点进行了精妙绝伦的讲解。
听了陈雄很多关于建筑的妙解,我似乎觉得,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忽然之间变深,变透了。陈雄还说:“建筑其实是具有技术特色的服务行业,每一个建筑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业主的实际需求。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常与业主沟通、协调,处理不好,就是建筑过程的瓶颈,所以说,建筑也是一个极度综合的行业。”这么多的精辟解释和心得体会,我想,是唯有像陈雄这样极度热爱并全身心投身于建筑的人,才能有的!
兴趣使然 演绎成功
陈雄与建筑之间的“浪漫邂逅”,少不了父亲这个“月老”的功劳。“在上大学之前,我对专业这回事也没有什么主意,父亲看到了我对美术的喜爱,又深谙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便鼓励我报考建筑专业。就这样,父亲的鼓励与自己的兴趣结合,我选择了建筑。”没想到,此次“撮合”是如此成功,在大学里,他慢慢爱上了建筑,在华工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后,他又选择了建筑作为职业,来到了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5年,也为建筑奉献了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年华。如今年近半百的他,仍然为着建筑忙碌奔波,在一片片空白的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可以想象,当看到自己领导的团队日夜的付出,使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建筑平地而起,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个城市最亮丽的风景和标志的时候,那种自豪兴奋的感觉是可不言表的。黄天不负有心人的深切感慨,再一次激荡起他内心荡漾着的建筑热情,鼓励他在建筑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行业,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促使你不断地探索、学习,不懈坚持,最终有所成就。”我想,他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25年职业生涯,能在建筑行业上始终如一,乐在其中,便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完美的演绎和最精准的诠释。只有爱一行干一行,才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本职领域取得不菲的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一行干一行,而不是干一行爱一行,应是所有想要体现自己价值的职场人应恪守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忆起母校 梦想起航
不论毕业多久,华工都会是相聚的华工人谈论的共同话题;不论离开校园多远,那些镌刻着华工人难忘回忆的亭台楼阁、承载着华工人美好梦想的花草树木,都将永远在华工人心中驻留、绽放!
在访谈之前,我们把去建筑学院拍的一些照片送给陈雄,拿到照片,陈雄如获至宝,兴奋地跟我们谈论起照片中的那个地方那些故事。“这是走廊,我以前曾经在那里溜旱冰”;“这是教室,我以前自习的地方”……每拿到一张相片,陈雄总能回忆起建筑学院的每一个角落,并娴熟地叫出它的名字,偶然也会跟我们描述他在大学期间的轶事。他对华工记忆的清晰,让我们这些如今仍在华工的人都佩服不已。可想而知,华工曾留给陈雄多么美好且深刻的记忆,那些点点滴滴,令他如此难以忘怀,常记心间。毕竟,陈雄在这里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他人生最美好、最富激情的时光,都是在华工度过的,他与华工共同拥有的宝贵的记忆,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最宝贵的一道痕迹。
“在华工学习期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做人的道理,我在那里遇到过很多很好的老师,他们不仅教书,更注重育人,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迪,有些影响,甚至是终生的”。陈雄深情地说,他的眼神,坚定执着,流露出深深的感恩之情,从他的话中,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华工的热爱和感激,以及一颗念念不忘的赤子之心!
他的大学,过得简单又富有规律。陈雄说:在他们那个时代,通讯不发达,没有像现在一样,每人一部电脑,一部手机,也没有很多懵懵懂懂的恋情,经历过“文革”之后的他们,很珍惜恢复高考给他们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部分人的心里,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他们过着宿舍,教室,食堂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有空我会去百步梯跑跑步,也会去球场打篮球,锻炼身体嘛”。这样有规律,全身心投入于学习又纯真的大学生活,使他学习到了很多建筑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日后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华工,是陈雄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它展现自己、释放激情的舞台。
辛勤严格 身体力行
“这项工程设计的成功,是集体智慧与力量的体现”。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完成、二号航站楼进入初步方案设计阶段时,记者采访了目前担任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三期工程扩建项目设计责人、广东省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陈雄,在回顾新机场一期工程设计项目时,他作了这样的评价。
1999年2月承担新白云机场航站楼初步设计协作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起,他就带领机场组队伍一路兼程,历时四载春秋,度过1600多个非比寻常的日日夜夜,经受了一次广东省设计院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设计服务周期最长的单项工程设计的艰苦洗礼。
为更快更好完成新机场一期工程设计任务,在省院机场设计组团队中,有的人放弃了外出学习的机会,也有的人放弃了升迁的机会,还有的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工作怎样劳累,他们都始终昂然面对。陈雄究竟靠什么力量能带领这班人马,几年如一日地摸爬滚打在新白云国际机场工程项目的工地上?采访中,机场组的同志是这样回答的:“这是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事业,没有个人名利;更是因为有了陈雄这样的好带头人,我们是看着他的背影工作的。”
陈雄所付出的辛勤与操劳,是令人赞叹的。平时他无论多劳累,脚步总是那样快捷;无论加班多晚,第二天早上总能按时到工地现场。在工作上,他要求十分严格,几乎近似于苛刻,事后待人又是那样谦和真诚。因此,在同事眼中他既是个令人“讨厌”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使人肃然起敬的人。
2003年2月,“非典”病毒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春节期间,陈雄赶紧购买一批“板兰根”,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发给了机场组的同事们并一再叮嘱:“咱们谁也不能病倒。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一定要坚守岗位,注意卫生和防范,相互之间要多提醒、多关心,保证一个人不倒,工作一天不受影响,拜托大家了!”这就是陈雄给机场组的“拜年词”。
可能是精神上的愉悦,也可能是心灵上的息息相通,在那段最为紧张的日子里,机场组竟然没有一个人病倒,没有一个人请假,也没有一个人影响工作。
正因为陈雄兢兢业业、身体力行的日夜付出感动了身边的人,使他们心甘情愿与他一起奋斗,一起“没日没夜”,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这样宏大的工程!
幽默儒雅 尽显本色
在采访中,陈雄耐心、细心地回答我们所问的每一个问题,对他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淡定而从容,谈吐高雅,举止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作为一个建筑人的儒雅气质。
当我们感叹陈雄很忙时,他妙解:忙就是“心死了”,展现了工作之外的他幽默的一面,这样的幽默,让我们感觉不到一点无奈的“苦楚”,相反,却让我们体味到了他为建筑忙碌的幸福;谈到教育经历时,他对我们说“在学校呆久了,想出去闯闯”,声音里带一点笑,很有朝气,这样的一个建筑师居然用如此方式跟我们表明“心迹”,说出了被久困学校的我们的心声,顿时缩短了我们年龄和地位上的差别,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我想,这大概就是幽默的最大魅力吧。
陈雄每每讲到建筑,眼神里都会有一种异样的光彩,我们的任何话题,他都能“扯”上建筑。可见,他爱建筑,真的是爱到骨子里去了,建筑已成为他生活的绝大部分,与他密不可分。
迄今为止,陈雄在建筑这条道路上已走过了25年,完成过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等重量级项目,成就斐然。而今,他仍在为建筑坚持、探索、忙碌着,我们相信,他就如一头展翅的雄鹰,在建筑这片广阔的天空里不知疲倦地飞翔,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作者:黄翠敏 温亿明 闾菁 尹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