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大学
日期:2012-05-02

   南方日报5月1日A6版讯(记者 雷雨 通讯员 周玉 祝和平)
    77、78级一代的大学生,是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是改革开放历史的见证。前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华工举办“青春·感恩·圆梦”77、78级校友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活动。经过30年的磨砺,他们已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骨干:两位院士、数位国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或首席科学家,还有好几位国内知名企业老总。 
    昨日,同学、师生重逢于华工五山校区孙中山铜像下,逛宿舍、吃食堂、穿学位服,重温“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大学”,分外感怀。

                                       班长眼圈红了30岁入学当年介绍班主任入党

  踱步到毕业30周年图片展前,当年的一个个同学如今已生华发。77级的陈桃生凝望这一幕,再也抑制不住,眼圈红了一遍又一遍。“看,这是我军训打靶获优秀射手的证书。”陈桃生在照片中找到了自己,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班号:机械系焊接专业(10477)班。 
    陈桃生是老三届,在接到华工通知书时已经30岁了。此前,他在粤西当知青,种了10年橡胶。1978年春,新婚燕尔的陈桃生,来广州读书。入学后的他,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同学之一,因此当了班长。他平时里负责班级的琐碎事务、节假日还要组织班级活动,一个月才回去看一下爱人,因此他要比其他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年纪大一些,记忆不行了,只能更加勤奋。”陈桃生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他们的勤奋程度是空前绝后的,从16岁到31岁,经常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他的班主任、华工继续教育学院老教授侯迈回忆,77、78级学生特别珍惜时光,学习特别自觉。当时,由于侯迈有台湾关系,一直入不了党,最后还是靠着陈桃生介绍才入党。 
    谈起往事,陈桃生眼睛又红了,声音也哽咽起来。

                                       院士笑说当年“修地球”从未想过做科研

 进入华工,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感触颇深,学校的整体格局虽然尚未变化,但周围的农田却已经变成高楼大厦。“那时候,我们经常一起去‘广州’,因为我们自认这里是乡下,到了原中山医学院才算进城……” 
     唐本忠回忆,当年物质生活艰苦,一盘青菜3分钱,很多人还吃不起。但精神生活却很充实,同学中多才多艺的人大有人在,学习之间竞争很厉害。 
     说起77、78级大学生人才辈出的现象,唐本忠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运气很好,碰上了黄金时代。国家当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加上个人努力,积压了十年的人才洪流在一朝井喷,造成了人才大量涌现的现象。当年下乡劳动之时,他从未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当年‘修地球’的时候,从未想到以后会做科研。” 
   “77、78级都在经历实验。”从华工毕业后,唐本忠又赶上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他去了日本京都大学读研究生,随即又去加拿大读博士后,并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至今。对于大学教育,他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创造知识。 
     对于近年来饱受争议的自主招生,受惠于高考的唐本忠认为,“不以一考定终生”的方向是对的,但高考的规则却是最公平的。他提醒人们注意,“文革”时期的工农兵学员就是某种形式的自主招生,但最终却失败了,这要求自主招生一定要建立严密公正的规则。

                                     15岁大学生追忆“历史误会”高一就考上大学

 “历史的误会让我加入了光荣的77级……”1977年,15岁的马远征读高一,凭借惠来县第一中学78级第一名的成绩获准推荐考大学,一举考入华南工学院(后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当时录取成绩最高的机械系,而且以优异成绩跳级至77级。 
     好事多磨,由于录取通知书寄错了地方,马远征在开学一个月后才拿到录取通知书,为保险起见,父亲陪着他赶到了广州。在那个都是自己拎着行李上大学的年代里,同学们对这个父亲送来的小同学有点“鄙视”:一定是温室里的小花。 
     可是,马远征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最小、一直在学校读书,就感到自己比那些离开学校、离开书本十年的同学们有什么优势,反而更加用功地学习,反而从他们身上了解了“文革”、了解了上山下乡、了解了小小县城之外的广阔社会。 
     马远征说,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话很少,他总是认真地听他的“大”同学们怎么说,懵懵懂懂的他,因为和这样一群身份、经历特殊的同学四年,他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沉稳。 
     1982年毕业后,他不甘于在工厂里做一名生活平稳的技术工人,三年后,他又考取了华工的研究生,“我的年纪不大,还应该学习更多,还应该做得更多一些。”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