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坚持梦想 持之以恒
——访深圳市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生校友
【人物名片】王文生,1964 年出生,1987—1990 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管理硕士。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深圳市第三届政协委员,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总商会理事。
7月深圳的天气总是反复无常的,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早晨,我们来到了王文生校友的公司。原本以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采访可能会被耽误,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王文生校友早已在会议室中等着我们的到来。
选择华工,成就梦想
“喜欢做实业,想认认真真做一些实事,所以选择了华工的工商管理学院。”王文生校友一语道出了选择华工的原因。在华工的3 年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王文生校友觉得受益匪浅,他特别提到了母校工商管理学院的院长厉以京老师,认为正是有如厉老师这样开明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有自己今天的成就。在当时那个年代,研究生很难在外企单位实习,而作为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厉老师却无私帮助王文生,让他成功进入外企进行实习。当我们问到王文生校友初到外企实习的感受时,他不无感慨地说道: “在外企中,老板会让你承担很大的责任,比如说将一个完整的项目交给你,这个过程中的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困难都要靠自己解决,而他要的只是结果,所以说每一步工作都是需要自己去主动摸索的。”
执着、认真的王文生校友没有辜负厉老师的期望,他从基层车间一步一步做起,从技术到管理,将难题逐个击破,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习将要结束的时候,我对一个产品,从图样设计到模具制作、再到生产装配乃至质量控制,每一环节都了如指掌。”王文生校友自豪地说。
勇于挑战,合理定位
王文生校友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直很明确,那就是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毕业时,他毅然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坚持自己的梦想,接受创业的挑战。在创业的初期,一切都非常艰难。王文生校友向我们描述他当时的情况:当导师来到他家做客时,他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和桌椅全部都是用泡沫拼凑成的。尽管创业的条件在常人看来十分艰苦,可王文生校友把创业一直当成自己的追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并乐在其中。
1994 年,王文生校友敏锐地洞察到通讯行业即将大发展的气息,用全部身家出资,与人合资创立深圳市日海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走上了艰辛却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
作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文生校友一直心无旁骛地专注于通讯网络物理连接领域。通过在营销网络、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不断地投入建设、精耕细作,日海通讯已成长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建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凭借着“借船出海”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公司成了全球五大电信主设备商,即爱立信、NokiaSiemens、Alcatellucent、华为、中兴的供应商,产品销往全球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海品牌与华为、中兴一起走向了世界。
公司成立当年,王文生校友主持开发的JPX38 总配线架产品投入大批量生产,该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年3 月,在他的主持下,日海通讯率先成功开发出19 英寸大容量光纤配线设备及国内首台光缆交接箱。1998 年,日海通讯在“北京光纤接入网120个光缆环项目”的国际招标工程中国内独家中标,成为国内首个开发接入网光纤配线设备替代进口设备的公司,并荣获了国家重点新产品奖。从此,王文生校友带领日海通讯从创业的荆棘中成功突围,年销量在业界开始处于领先地位,并连续4 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2009 年12 月,日海通讯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成功跨入资本市场。
当我们问到如何令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时,王文生校友精辟地总结了两点:第一是要对自己的产品有合理的定位,而这个定位则要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来决定;第二就是要持之以恒,踏实肯干,当你的目标已经明确的时候,就要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5 年不行就10 年,10 年不行就20 年。在关于这两点具体的描述中,王文生校友的一句话感动了我们: “我没有打败过任何对手,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多么谦虚而又朴实的一句话啊,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王文生校友身上谦虚严谨、低调务实的华工人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让我们意识到王文生校友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思维敏锐,管理超前
公司财务部的何经理跟我们说:“王总是个能敏锐把握市场动态、管理思想超前的好领导。”王文生校友能敏锐把握市场动态,这点可以从他能白手起家,逐步将“日海通讯”发展成一家通讯网络物理连接设备行业的领头羊企业,直至成功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何经理用一个不久前发生的例子向我们说明王文生校友管理意识超前。
在最近的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有位副总提出了公司日益增多的80 后、90 后员工的管理问题:认为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型员工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由、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造成工作总体绩效下降、不服管束等局面。而王文生校友在做总结发言时,却发表了不尽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分析问题要结合问题的背景,全面地考虑,就这件事而言,王文生校友认为“只有落后的管理,没有落后的员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80 后、90 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6 +1”(6 个大人1 个小孩)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IT 技术普及的社会环境下,难免娇惯、任性,但同时,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新型员工又具有可塑性强、容易被激发、兴趣涉猎广泛、学习能力强、自信和创新等特质。作为管理者要考虑的是,在现有资源下如何挖掘他们的潜能并有效发挥,而不是抱怨。
关注民生,回馈社会
王文生校友创办公司15年来,随着财富的积累,他越来越感觉到社会责任的重大,并以实际行动表现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追逐财富,并回馈社会的良好风范。
王文生校友将振兴民族品牌作为办企业的目标之一。日海通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通讯网络物理连接领域创造了诸多的业界第一,在同国外企业的竞争中频频胜出,为通信产业的国产化作出了贡献,曾获得“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深圳市50 强民营企业”等光荣称号。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到生产过程控制,力推节能降耗产品,有效处理废物资源,实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促进了社会和谐,公司厂区更是被评为“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单位。
公司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员工人数从创业之初的100 多人发展到现今的2 000 多人,王文生校友认为,办企业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发展人,要站在关注人、引导人、培养人的高度去运作一个企业,这是创办企业的出发点,也是公司“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王文生校友坚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长。公司厂区修建了阅览室、棋牌室和篮球场,并通过每年的旅游计划、晚会活动、厂庆活动等大型文娱活动促进员工关系建设。基层员工中,一家人都在日海通讯工作很常见,生活区一家家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是日海通讯园区的一道道风景。
公司在王文生校友的带领下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在东南亚海啸、南方冰灾、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后积极捐款捐物,并组织特别抢修小组奔赴冰灾、地震灾区一线,直接参与救灾工作,并获四川移动颁发的“5·12 特大地震赈灾纪念奖”。
王文生校友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日海通讯与供应商、银行、政府部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被评为“诚信中小企业”。近3 年来,公司每年平均上缴税收2 000 多万元,被深圳市南山国家税务局评为“2008 年度纳税百强企业”、“2009 年度纳税百强企业”。当谈到当代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时,王文生校友重申了两个观点:第一,合理定位;第二,持之以恒。在他看来,当代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选择上大多由家长代劳,缺乏自己的选择,所以在就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做出选择,将来才不会后悔。另外,当今的社会十分浮躁,社会中充斥着一些所谓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说法,而大学生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工作。特别是第一份工作,对大学生显得特别重要,一定要在这份工作中锻炼出扎实的基本功,日后才能有良好的竞争力。
这就是王文生校友,一个能够坚持梦想,并持之以恒的华工人!坚持梦想让他在奋斗的道路中不曾迷茫,持之以恒则完美地诠释了拼搏与创造的精神。王文生校友,加油。
作者:刘云凤 李菲 朱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