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燃气技术的专家 企业管理的专家——记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起龙校友
日期:2013-09-26
![]() |
【简介】刘起龙,男,汉族,1964年8月生。1981—1985年于华南工学院化机系化工机械专业学习。曾在贵州工学院、贵阳市燃气公司工作,现任贵州燃气集团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贵州燃气集团副理事长、贵州省天然气公司董事、贵州黔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董事、贵州省暖通及热动力学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员。
完善自我 见证贵州燃气从无到有
刘起龙校友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华工,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最想做的就是工程师”,他这样回忆道,“如果能当上大学教授就更好了”。21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贵州工学院(现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化工原理教研室、化机教研室任教。年轻的刘起龙校友在此期间关注外界变化,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机遇的把握,在多家企业任科技顾问,兼任过贵州工学院院办化工厂厂长,也曾下海创办企业。这些经历,不仅真正接触工业生产实践,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也积累了企业管理的宝贵经验。“社会活动比较多”,这是刘起龙校友对进入燃气业之前经历的回忆,也是今天的刘起龙校友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贵阳市曾经是黔中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严重的酸雨区之一。贵阳市的城市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乡居民大量使用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批示:“煤气工程要下决心把它搞上去,省、市都要集中财力支持该工程,同时要大胆引进外资和外省资金,切勿错失良机。” 1987年,贵阳市煤气工程提上日程,20世纪90年代初,贵阳城市煤气工程开工建设。因专业对口,加上刘起龙校友希望进入社会工程建设,深入工程实践工作,故于1992年进入刚成立的贵阳煤气输配工程建设指挥部,从事技术工作,从此与燃气业结下不解之缘。1993年8月在原贵阳煤气输配工程建设指挥部基础上成立了贵阳市煤气公司,1994年元月贵阳煤气工程建成通气。新的平台给了他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创新的机遇,由他主持实施了贵阳市多项全国领先的燃气利用工程项目。刘起龙校友真正见证了贵州燃气从无到有的历史变迁,为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懈追求 闪耀商界智慧
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务实勤恳的作风和近十年在科技界、商界摸爬滚打的经验,刘起龙校友在新生的贵州燃气业站稳了脚跟。1995年,刘起龙校友受贵州省委组织部选派到浙江大学就读工商管理硕士(MBA),毕业后继续在贵阳煤气公司任职,先后任市场部部长、总经济师、常务副总经理等职,从此真正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对刘起龙来说,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如何优质高效地生产输送燃气,保障社会用气安全,更要考虑如何带领企业,带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提升经营水平,履行社会责任。
贵阳燃气业尽管起步晚,但见效快,质量高。清洁、高效的能源为净化贵阳市大气,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93年到2003年公司改制的这十年间,公司实现了十年建设与发展、十年安全运行的良好业绩。
然而,一个旧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缺乏活力。据刘起龙校友介绍,1996年到2003年全国大量国有企业都在困境中挣扎,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混乱,人浮于事,“干多干少都一样”,毫无市场化意识和观念,这些问题同样出现在当时的煤气公司,成为企业脱困、做大做强的障碍。当时包括经济行政部门和时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来推进此项工作,譬如2002年12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在国有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字大政方针下,贵阳市煤气公司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标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于2003年12月30日实现改制成功,刘起龙是其中主要参与者,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把全新的观念带进新的贵阳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全国燃气行业第一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十六字方针的股份制企业。
2004年底,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刘起龙抢抓时机,在公司再一次跨越式发展中担当重要参与者。2005年更名为“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成立“贵州燃气集团”。2004年至今的六年间,公司扭亏为盈,年利润数千万元,资产增值5倍,经营范围从省会1个城市扩大到全省7个城市。作为老国有企业以自身力量改制成功的第一家、最优秀的一家,贵州燃气集团是燃气业的榜样,也是国有企业的榜样。
行业先锋 企业管理有一套
对于企业管理,刘起龙校友颇有建树,不仅在多家企业董事会任职,还在贵州大学兼任MBA硕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员。谈起这些,刘起龙校友说道,“工科学生再来做经济管理有优势”,在名校华工得到的逻辑思维、学习方法、工作方法的锻炼,使他在经济工作中更有逻辑,更严谨,且“严谨中不失去开放,不失去创新”。在理工科与管理知识的结合上,刘起龙校友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刘起龙校友曾在员工培训中写过两个“管理公式”:布置工作+不检查=不落实;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这就是一个管理学循环:决策—指挥—执行—反馈”,对于第一个公式,刘起龙校友这样解释道,任何工作布置下去后一定要有跟踪检查,否则就无法了解执行情况,失去修正改进的机会。检查与落实很重要,代表了信息的沟通,所有接到任务的人不敢轻易降低任务完成的质量,对于决策者,也是再度提升的途径,得以完善决策,提升水平。
在访谈短短的一个小时里,刘总仍旧公务繁忙,处理文件、布置工作、接待来客……从细节中,记者感受到了刘总的管理魅力,访谈还未开始,刘起龙校友便热情地问起记者的专业、籍贯、双亲,有新员工前来办事,刘总边看资料,一边也问起他的家乡,说到工作的情况,十分从容。“对别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是我们做事做人基本的、重要的习惯。便于双方沟通,拉近距离。”
谈起自己身兼多职,业务繁忙,经常出差,刘起龙认为,个人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环。第一,需要宏观的掌控能力和微观的思辨能力;第二,工作要有轻重缓急,什么事情才是对公司、对事业重要的,最初不一定很清楚,急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事也可以循序渐进;第三就是要列计划,这样处理事情就不会忙乱,记者看到刘总办公桌上的台历上就写有待办事项;第四要有效调动资源,自己的、他人的、下属的资源何时稀缺何时充裕,把握了它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对贵州燃气业发展前景,实现跨越式发展,刘起龙有新的希望。燃气作为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和服务,现在目标就是进一步将企业做强、做大,实现天然气在全省的联网气源(目前贵州天然气供应仅限少量来自四川的LNG、CNG供气)。实现企业上市是刘起龙等企业领导的另一个梦想,“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天的刘总仍是燃气业的先锋,优秀的团队将再次引领贵州燃气冲向另一座高峰。
华工忆昔 校训石的记忆
回忆起华工往事,刘起龙校友有着生动的印象。有次期末复习应考,一天只吃一顿饭。下棋、踢球、听音乐会是当年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刘起龙在大学时代就是一个文娱积极分子,曾经参加过围棋比赛、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在校园里交际广泛。
据刘起龙校友回忆,华工现在的校训石是当时那两届校友发现的,国父孙中山训导“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印刻在中心。当时是在一片杂草的乱石堆中发现这块石头的,被草木覆盖着,当时的学生经常去拍照,并将这块校训石清理出来,一度还作为同学们休闲聊天的好去处。
务实与创新,是刘起龙对华工精神的理解,也是对华工在校校友的期望。第一,珍惜人生充满阳光、最辉煌的大学时代,珍惜在华工的每一寸光阴,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再懵懵懂懂;第二,毕业之后先学好做人,再学会做事;最后,持之以恒,终有回报。
“祝母校发展越来越好,让我们校友倍感骄傲。我很自豪我是华工人。”这是访谈的最后,刘起龙校友对母校的祝福和问候。
作者:吴迪 张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