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十三年 趣侃人生励后生——访华能汕头电厂党委副书记王秋明校友
日期:2013-09-26

 

简介】王秋明,男,汉族,广东汕头人,1963年12月生,高级工程师。1985年华中工学院本科毕业,1988年任职汕头电厂车间主任,1997年调到华能汕头电厂任车间主任,2001年升任副厂长,2002年2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班。现任华能汕头电厂党委副书记。
    八月的汕头海门湾边,闷湿的海风夹着海鱼干味扑面而来,高耸的烟囱,盘曲的管道,华能电厂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我们坐在生产中心三楼的办公室,和王秋明校友面对面交谈。之前他任华能汕头电厂副厂长,今年六月刚接任党委副书记一职,但是出入办公室找他办事的工作人员仍尊敬地称呼他“王厂”。
“华山一条路”
    王秋明校友是广东揭阳人,现居住汕头市区。1981—1985年他在华中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十几年之后,才选择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攻读EMBA硕士学位。访谈一开始,王校友就开门见山谈起他对华工的印象:“目前在广东而言,我觉得华工老校区的环境是最好的。华工学生学的不单单是知识,人也非常活跃,不单单有技术,而且善于与社会接轨,个别学生创业做得很好,学校的科研能适应社会需求。我们这班去华工读EMBA的同学,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阅历,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管理素质都很高。” 被问到读大学时印象最深的事情,他应声回答:“世界杯中国对科威特3∶ 1赢了,这是当时我在学校印象最深的第一件事;第二件就是解决户口问题,农村人考上大学,户口是农转非,高考录取通知书一张纸就改变了一个人的身份,华山一条路,农村人就一条路!第三是大学里面的老师很负责任,同学们很热心帮助你,提醒你到哪里可以买到什么东西,而且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浓。但是到去读EMBA就又不一样了,那时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处理问题更加有分寸了。”
    王厂是个很健谈的人,说话条理性很强,我们都很乐意倾听。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王厂主张一个学生的思想形成关键是在大学期间,而当毕业后走向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三:第一个是对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更加强调团队配合;第二个是对家庭的责任,以前是父母挣钱供你上学,现在毕业后就该你赚钱给家里人,再伸手拿钱就不负责任;第三个是对老师要有一份回报,在大学里面成绩好是一种回报,现在工作得好也是一种回报。他那些大学的老师大多退休了,以前的班主任现在被调到中大去做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老师傅比你有本事” 
    从华中工学院毕业后,王厂被分配到汕头电厂工作。开始出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老师傅叠工程图纸。因为他英语好,所以对于哪张图配哪张图很快就轻车熟路,之后就开始参与一些图纸的技术注释工作,慢慢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半年之后他就当上了值长。当时企业是很重视大学生这类人才的,但刚来没有经验,所以企业就先安排他从基层开始实践。王厂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技术应用工作需要从大量的实践中积累起经验,凭经验去判断。“不要小看叠图纸,这也是一门功夫!老师傅叠的图纸很整齐,里面有很多乾坤。工程的图纸都是很大的,要怎么叠怎么放,拿起来展开看才会比较方便,都是有讲究的,我一开始叠得也不好,但经常在老师傅旁边看就慢慢熟练起来。”王厂说着呵呵笑起来:“嗯,这就是非常细节的事情,不像课本一样都可以写成理论的。我曾经去买过一本书《绳结的技术》,厚厚的一本书,专门教我们在生活生产中如何绑不同的绳结,粗结怎么绑、细结怎么绑,船上和车间里又不一样,包括领带也是属于绳结的一种。在工业中,吊设备打绳结是一种专业,比如码头工人要知道钢梁要怎么绑、木头要怎么绑,会绑的话会相当结实,绑不牢就可能出事故了。”
    王秋明校友后来被派去法国学习两个月,回来之后继续担任值长。1988年升为车间主任,1997年调到华能汕头电厂任车间主任,直到2001年才升任副厂长。王厂一边泡着潮汕人喜欢喝的凤凰茶,一边说起做十三年车间主任的感受:“第一,老师傅比你有本事,以前当车间主任是在管老师傅,但是老师傅有本事,你必须尊重他,人一定要尊重他人;第二,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你做得越深会学得越深,你做得越久会发现知识越不够,社会上出版一天的杂志够你看上一辈子;第三,知识更新非常快,这么多年在我的车间里面有好几次技术改革。当时从国外引进LNG发电技术,即是用天然气发电。我们这班人主要负责这批设备的应用技术改进,控制各项指标使设备寿命最长。还有,粤东粉煤灰的回收利用也是我们单位首先推行的,当时粤东地区没有人愿意用,后来我们厂和建委合作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市场上。粉煤灰以前是电厂生产的废料,主要污染是扬尘,现在叫副产品,它可以降低水泥的凝聚速度,提高建筑质量,回收利用价值提高了,我们国家的三峡大坝建设中就利用到这项技术。”
    汕头海湾大桥下的华能汕头电厂用的是35万吨运煤船,总装机组容量120万千瓦,而这边正在建设的华能海门电厂用的是15万吨运煤船,一台机组容量就有100万千瓦,准备建设六台这样的机组。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冰心女士读书奉行九个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她这句话在王秋明校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王厂的办公室里一大排书橱便可见一斑。在访谈中,他时不时跟我们推荐一些好书,饶有兴致地交流一些他的读书体会和经验。
    “我先推荐你们看三本书,《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看的是什么?义气。做人要有义气,这本书到梁山泊被朝廷招安之后就不好看了。而《三国演义》写得最精致的是‘谋略’,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他文武双全有谋略,而刘备是靠收买人心、靠那些谋士为他出主意,靠两兄弟为他打仗。《红楼梦》呢?等你们看完了我们再交流!读书是永远的,一本好书,初中看,高中看,大学看,毕业后五年再看,每一次你看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
    王厂认为书本会不知不觉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例如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后发现自己的行为语气都变了,所以就有“女不看西厢记,男不看三国志”的说法。王厂告诉我们:“读的书多了,知识拓展了,人就会看得更远更大气。在大学毕业后五年内,大量读书非常重要,这个时候还没有成家,时间比较充裕。这个时候如果起步快,你的事业会做得比较顺利。但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书要一生读到老的。书本有很多精华的东西,有些书要精读,有些书翻翻就好。所以毕业出来后五年内,你要是基础打得好,第一个专业、第一份工作做得好的话,以后你回头看会觉得这个阶段对你的人生路影响很大,很多东西你就会看得更远,且能够打开局面。”我们问:“师兄大学时候主要是在看什么啊?”“大学期间我在大量地看专业书!”王师兄的风趣幽默,引大家哈哈大笑。
“奋斗是人生永恒的课题”
    在交谈中我们深深被王厂睿智的言语所吸引,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带来不少启迪,关于人生的课题也是越谈越深。谈及个人人生选择的标准,王厂告诉我们每次选择都是有取舍,有快乐也有痛苦,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后前几年是学习的环境,应该以学习为主,选择比较少;30~ 40岁青年时期是发展的环境;40~ 50岁是展现才能的环境,50岁后是稳定的环境。王厂又告诉我们IT界精英王选曾有过这样一段关于人生的精辟论断:“一岁堂堂亮相,十岁天天向上,二十岁充满幻想,三十岁基本定向,四十岁年富力强,五十岁挣扎向上(因人体力精力下降),六十岁告老还乡,七十岁搓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一百岁照片挂墙上。”所以王厂告诫我们,奋斗的同时要保护好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访谈的最后,王厂仍不忘给现在的青年学生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学会把握机会。失去机会虽然可惜,但是不要气馁,人生道路是宽广的也是曲折的。奋斗是人生永恒的课题,没有奋斗就没有一切,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第二,要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文化积累对人的指导意义很大,其中史书一定要读。每一本名著能在社会上流传,都会有它的精髓,都有好的东西,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它会显露出不适应社会的一面。此外,网络上的读物比较粗糙,可阅不可读。
    第三,与社会接轨,长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和社会发展接轨,你很快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作者:苏鑫杰 陈玲楠 陈梓铠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