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踏实勤勉 成就事业——记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统广校友
日期:2013-09-26
![]() |
【简介】许统广,男,1964年出生,199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历任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营业代表、市场部副经理、经理,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副总经理兼汕头高威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和副总经理,汕头华工校友会常务理事。2008年荣当汕头市奥运火炬手。
采访当天,汕头的日光很是猛烈,闷热的天气和灼热的阳光让人有些烦躁。在之前结束对林诗彪和莫翊斌两位同为超声高管的华工校友的采访之后,这一回,我们又一次走进超声,再次看到整洁大方的办公氛围,在见到热情、爽朗的许总出来迎接我们时,所有的烦躁也烟消云散。现任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许统广今年45岁,1986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超声电子厂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
联系虽浅,却谨记师恩
1986年从华农本科毕业之后,许统广便开始了在汕头超声电子厂的工作生涯。许统广本科学的是农业机械专业,毕业之后公司安排他从事与他专业毫无关联的市场营销工作,他硬着头皮开始苦干。从市场营销员到市场部经理,再到后来的副总经理,许统广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他来说,这些经验虽然可贵,但因缺乏理论指导,显得略微单薄。
1994年,市委组织部要在国有企业中挑选优秀骨干到华工读MBA,进行进一步的深造。这对于当时的许统广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好机会。在读MBA期间,他与华工的老师,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同学深入交流,紧密地将学到的理论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对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与老师的交流、学习之中,他将自己10余年来工作的零散营销战略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形成一个系统,由此而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3年的MBA课程学习,让他得以用更高的眼光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人生进行全新的战略定位。
三年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在汕头进行,许总说,当时华工的老师在每周的周末晚上为他们授课,所以比起其他的校友来说,他对华工的印象并不如其他人深。但提起当年授课的老师,许总一下子便回忆起很多,当年工管学院的院长、工商管理的老师、市场营销学的老师,等等,许总都能清楚地说出他们的名字。他说,这三年的学习,是带着自己多年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是带着思考去学习的,老师们的教导为他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从被拒绝开始,迎难而上
相比起其他超声的校友来说,许统广的超声之旅开始得有些艰难。由于本科学的是农业机械,接触的皆是些农机具的设计制造,毕业后被公司安排去当市场营销员,许统广当时的心理难免会有些落差。不懂营销,不了解行业背景知识,零人脉,零经验,零基础。如若这样的困难摆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面前,或许早把人吓跑了。但“干一行爱一行”的想法让许统广坚持了下来,他坚信,只要认认真真去做,边工作边学习边积累经验,总能让自己融入并享受于这样的工作之中。于是,那开始的三年,他每年几乎都有250天在外地奔波。谈及三年的销售工作中最大的困难,许总笑了笑提到一个词——拒绝。
零人脉,零经验,零基础。刚开始跑业务,被人拒绝也是家常便饭。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谁能够认认真真地将三年的工作坚持下来,并从中总结销售经验,成为市场部经理?而说到这个坚定的信念,许总依旧是爽朗地笑了笑,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再而转为认真的神情:“我的宗旨就是不管去到哪里,单位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全力以赴去做好。”
采访的过程中,许总时而拿起桌上的茶杯喝几口。屋外的阳光照射进来,显得许总的发梢有些银白。我们似乎看到了23年前的许统广,意气风发,一心只为工作,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也乐此不疲。“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怕输不起。”这是许总说到的最感染我们的一句话。对于当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许统广来说,社会与学校是有极大的落差的。如今许统广身为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分管人力资源工作,每年都要接触、培养新一批的大学毕业生。他结合自身的经验,也对华工的师弟师妹说出了自己的期望。他说道,社会与校园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现在的大学生要懂得让自己去适应环境。要想让自己做得更好,只有选择积极地适应,而非选择回避。而任何一项工作也都需要自己花时间和代价去进入和熟悉,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够渐渐了解这个行业并成为行业的专家,这样,个人的成就也便显现出来。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许总语重心长地说,忌浮躁才是关键。
近些年由于忙于工作,许总也很少回母校华工,但时常也有与当年一起上课的一些同学相聚。提到华工人,许总也无一例外地提到“实干”这个词。与他一样在那一年代毕业的很多华工人,后来选择回汕头工作,现在都零散于各个部门和工作岗位工作。他笑着说,我们这些华工人啊,就只知道埋头苦干了。确实,正是这般心甘情愿地埋头苦干,这般认真踏实地实干精神,才造就了那一代华工人今天的成就。
集体,就是需要不同个性的人结合起来
提到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总说,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从毕业后到如今20余年,他与超声的情结越结越深。对于许总而言,每一个企业都有让自己成才的土壤,关键要看自己怎么努力去把握了。而他与超声之所以能够延续这么多年的缘分,并不断晋升,不断让自己的羽翼丰满,其实得益于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从1986年毕业之后,到1989年任印制厂的市场部经理,三年营销经验的积累,让自己变得有厚度起来。这也使得他在1989年担任部门经理时,能够自信地将自己宝贵的营销实战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谈及超声的企业文化及宗旨时,许总也提到了“四个满意”,即投资者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如今许总分管超声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对“员工满意”这一点深有体会。
在接受采访之前的一段时间,许总忙于对今年刚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与指导。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像大哥哥一样的亲切。许总正是站在一个过来者的角度,用心去引导这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以便使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融入工作之中。谈及超声的员工氛围,许总用到了“以和为贵”这个词。在宽松自如的企业环境中创造和气,这样一股精神力量,才能支撑整个企业上下一气,一起去面对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说到对新入职员工的期望,许总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企业很希望员工也能踏实肯干。超声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绩效,但也不代表这样的企业精神无法与个性鲜明的员工相和谐。“我们也不希望大学生被企业磨得无棱无角,集体就是需要不同个性的人结合起来。”许总这样说道。正是看中了每一个人身上不同的特点,通过了解与培养,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企业中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以学为主”
谈及现在的大学生,许总感慨颇多。他说,现在外面社会的诱惑大,加上企业招工倾向于实践经验,使得很多大学生以兼职、社会实践为主业。他认为,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许总说,虽然在大学能学到的知识很有限,但用心去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本领。如若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社会实践上,小部分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最终很可能会两头空。知识学不到,社会实践也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许总更是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的学生要学会坚持和专注。可能一开始并没能看到什么成效,但坚持下去了,用心去做了,慢慢地便能有个人的成就。只有在同一件事情上倾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自己的成长才能得以积累。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许“浮躁”是我们成长的关键词。诱惑与选择,使得我们难以静下心去安分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待的位置上。而当采访完这三位华工校友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特点,那就是华工人的精神——务实与实干。简简单单的两个词,却贯穿着他们的人生,支撑着他们的智慧。也便是这一个共同的特点,使得这么多华工人在毕业这么多年之后依旧秉承着务实与实干,踏踏实实地活跃于汕头的各个工作岗位,为汕头的发展和华工精神的延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者:许嘉玲 沈佳玲 刘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