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与厂同成长 自强抢先机——记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覆铜板厂总经理莫翊斌校友
日期:2013-09-26
![]() |
【简介】莫翊斌,男,41岁。199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现任汕头市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覆铜板厂总经理及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汕头市第六届十佳“青年科技带头人”,并于2009年被评为“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采访那天,我们坐车来到位于汕头市保税区的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覆铜板厂。烈日当头,天气很是闷热。想起电话里头莫总再三嘱咐要注意防暑,并热切关心我们的路途安全,我们心里满是感动,而见到莫总本人,这份亲切自然的感觉有增无减。
务实与实干的华工精神让我很光荣
谈及母校华工,莫总回忆起很多。第一次离家求学,第一次看到如此大的校园,第一次结识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许多的第一次,都让莫总现在回忆起来倍感怀念。而当问及华工的校风与精神时,莫总毫不犹豫地回答:“实干和务实,而且这种‘二流子’的风格我觉得不错,让我很光荣。”莫总解释到,实干和务实,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秉着踏实肯干会吃苦的理念去做。但务实与实干并不代表墨守成规,华工的精神里还蕴含着在实践中灵活地创新,而这便是莫总理解中的“二流子”风格。踏实肯干的同时不忘较为灵活地思考、创新,才能真正地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出来。
创业,就需要一股迎难而上的“狠劲”
1990年大学毕业之后,莫翊斌回汕头工作,一直奋战在超声电子生产的第一线。1998年,超声覆铜板厂成立时,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委任年仅30岁的莫翊斌当总经理。对于莫翊斌来说,真可谓是挑起了一副重担。从建厂之初到如今超声覆铜板厂已迈上发展的快车道,11年的辛苦打拼,莫翊斌可以说是与厂同成长,而这其中的艰辛与困难,如若没有争先、创先、负重拼搏的信念做支撑,则无法从容地面对和解决。谈及这些时,莫总说,创业就需要一股“狠劲”,这是每一个汕头人共同的信念。
超声覆铜板厂于2000年开始生产,而2001年就遇上了“IT泡沫”。当时全球的电子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而覆铜板是生产电子产品的主要材料,超声覆铜板厂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时整个行业走入大低谷,对于这个刚起步的新厂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都亏本,厂子遇到很大难题,而到了2003年,工厂的经营情况开始好转。”说到这里,看着莫总认真的神情,仿佛让人觉得他又回到了当年。而作为当年厂子的带头人,新上任没多久的莫总明显感觉到莫大的压力,提到当初的应对策略时,莫总笑了笑说:“现在想想总觉得当初的做法真的是没有经验的表现。”紧抓每一个订单,过分重视个别订单的利润,而没有从宏观大局上去考虑整个危机的应对方案,做起事来便难免会缩手缩脚。
时隔6年,碰上如今的金融危机,有了之前应对“IT泡沫”的经验和教训,莫总说,整个应对状态显然要从容很多。但从容并不代表可以放松警惕。“一个企业的生命在于产品的质量。”无论是在覆铜板厂起步初期,还是现如今陷入金融危机的低谷大环境中,莫翊斌依旧坚信自己的信念:“无论多大的困难,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严抓技术管理,严格品质控制,绝对不允许以次充好,败坏厂的信誉。”细至一丝一毫的质量控制,也正体现了莫翊斌作为一名华工人的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
回忆起这些,莫总不免感慨:“很多人说上了大学就是一只脚踏入了社会,我却不这么认为。至少对于当时上大学的我来说,我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连社会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等进入社会工作,才发现社会和校园的截然不同。”社会的环境是严厉的,不像校园般宽松,谁都没有义务教导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自己去面对,去解决。而这时,乐观敢拼的精神则尤为重要。莫总特意提到前不久看的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他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剧中主人公的乐观态度,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理智冷静的心态,问题与难关总会有办法解决。
每一个人肩上都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
谈及超声覆铜板厂的企业文化及氛围,莫总提到一个词“宽松”。宽松不代表松散、没有纪律,而是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的带头人,莫总想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宽松自如的工作环境,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把厂子当作自己的家。说到这儿,我们不禁问到此次企业面临金融危机是否有采取裁员的应对方式。莫总摇了摇头说,无论是多大的苦难,我们都希望大家能够拧成一股绳,共同去应对困难。莫总提到,覆铜板厂目前拥有200多名员工,当初裁掉20名员工的考虑后来被否定,毕竟对企业来讲并不是一个太大的负担。如若可以从其他途径来应对危机,我们并不想通过裁员而使得我们的员工失业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生活。
“每一个人肩上都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这是莫总所强调的。不管是对于想营造以人为本、宽松的企业文化氛围,抑或是对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的企业目标,社会责任感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作为实体经济部分的制造行业,超声覆铜板厂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用莫翊斌的话讲,就是“经营好企业,就是对人民、对党、对社会最好的回报”。而也只有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这份社会责任感,明确了手下每一名员工的责任,才能共同为社会创造利益,为社会和环境带来和谐。
书陪我成长
谈及在华园求学的四年,莫总不忘提及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已经翻新,那时我们经常去图书馆看书,经常借小说,写论文时则研究学术书籍,那样的时光令人难忘”。
而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莫总的办公室时,一眼便看到办公桌后面一排棕色木质书橱,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厚薄不一的书籍。采访过程中,莫总还从书橱上取下一本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尽管我学的是应用化学,但工作之后也经常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也许一下子无法将里面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但书籍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这本和化学、制造业、覆铜板一点边都不沾的《微观经济学》,莫总也反复琢磨,其中浅显易懂的经济学理论让他受益匪浅。
被问到对后来的华工人有什么样的寄语和期望时,莫总也提到了读书。他说,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慢慢建立的阶段,而就在这个阶段,书籍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刚开始可以看一些历史书和人物传记,而后可以开始尝试看一些哲学书。而这些文化便在人脑中慢慢积淀成为一个人的修养与品性。读书和做人亦是同一个道理。莫总说,技术上的知识固然需要扎实掌握,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在看待问题上的广度和深度,而这便影响到我们的为人。
在与莫总轻松愉快的交谈过程中,莫总也不忘给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一些勉励。他提到,现在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企业招聘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华工的招牌固然响亮,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待毕业求职时,让这一纸华工文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证明,那才是本事。
是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信念。对于莫翊斌这一代校友来说,没有太多的选择和想法,执著于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奋斗历程来说,便也无憾。成功,便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华工人的乐观豁达,华工人的敢闯敢拼,华工人的求真务实,也同样,在这一点一滴之中熠熠生辉。
作者:许嘉玲 沈佳玲 刘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