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潮汐——访青岛瑞星实业公司总经理王应刚校友
日期:2013-09-26

 

商海潮汐

——访青岛瑞星实业公司总经理王应刚校友


简介】王应刚,男,1964年5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1988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电子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回青岛,在声学研究所北海站从事计算机的销售工作。1993年,申请外资企业执照,创建青岛瑞星实业公司,现任青岛瑞星实业公司总经理职务。
        王应刚始终秉承诚信、务实的原则,逐渐发展壮大青岛瑞星实业公司,成立了青岛瑞星木业有限公司、青岛金品木业有限公司、青岛三信家居有限公司、青岛顺驰电子有限公司等四个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家居类产品,其中90%销往海外,年销售额达2800万美元。2004—2006年期间,青岛瑞星实业公司与日本签成一笔2000万美元的巨额订单,同时开辟网上通道,创建新大陆天天家居购物网,开始面向国内市场,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向国内客户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
        从最初销售计算机赚取第一桶金,到创办公司并不断扩大,王应刚有了一种常人少有的沧桑感。真实、自信,展现出标准山东大汉的形象。在谈话期间,他习惯地点燃香烟,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
学生时代不迷茫 
    在中学苦读,从乡村考出。王应刚单纯地想着如何解决生计问题,踏上了远赴华工的火车。从闭塞农村走出,面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除欣喜之外,那颗希望接触高新技术并努力学习的心也更加坚定。
    在勤奋学习之余,王应刚朝气蓬勃、敢想敢干,希望靠自己减轻家庭负担,承担起部分生活费。大二迎新之时,借助新生入校的自豪心理,他买来普通的白色T恤,加工印上“华南理工大学”,用25元的成本,以4元售出,挨个宿舍推销给新生,成功售出近200件T恤。第一次小本生意的高业绩,似乎是他敏锐眼光的证实,也暗示着他未来自主创业的历程。
    丰富的大学生涯转瞬即逝,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四年的努力、四年的拼搏,在最终的毕业设计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高难度的毕业设计,王应刚起初完全失去了往日的信心,无奈硬着头皮潜心研究,却发现其实世上本无难事,从此也树立了实干钻研的个人特色。而班主任“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也为他之后的创业之路点燃了一盏明灯。
    “用3分学术上的能力和7分社交上的能力,会比用7分学术上的能力和3分社交上的能力活得更好。”这是班主任对王应刚的寄语,也是之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他坚信机会是在交往中得到的,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提倡自我展现,努力将销售和公关做到最棒。
    学生时代不迷茫,王应刚努力学习,同时四处调研商机。而大学毕业就是事业的开始。
求变化  朴实经商 
    因毕业分配不理想,想念家乡的王应刚看中海滨城市较多发展的机会和如画的风景而来到青岛,在北海站声学研究所从事计算机销售工作。“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是当时销售的情况,那时,计算机行业在中国才刚刚起步,而青岛的网络也还未普及,对于每台几万元的计算机自然是很少有人问津的。王应刚只得不断地向客户游说,四处寻找买家,五年间,终于以良好的销售业绩赚取了大约20万元,获得了第一桶金。同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四处调研,广交朋友,建立了良好的人脉网。1993年,王应刚认为条件成熟,决定下海自主创业,通过朋友帮助,申请了外资企业执照,创建了个人企业——青岛瑞星实业公司。
    万事开头难,王应刚联合几个化工校友,投上五年的所有积蓄,尽其所能,终日奔波在外。同时,他注意到众多台湾山东籍老兵的投资热情,看好台湾成熟的喷漆技术和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青岛市场。于是与台商反复洽谈,终于引进技术,并成功与轻骑摩托车、北京福田汽车等公司签约,为其产品喷漆加工。就这样,在所有成员的努力下,公司业绩逐年攀升。
    创业总会有些波澜,青岛瑞星实业公司的成长也不例外。在国家市场经济地位刚刚确立的时期,信用体系仍不健全。轻骑集团面临连续几年的亏损,非法挪用了上市公司25亿元巨款,面对合作伙伴的破产,面对自己的70万元货款无法收回,对于这个仍在起步阶段的公司的打击可想而知,王应刚的事业也随之陷入了低谷。“反正我没有哭”,一句幽默无法掩盖几年努力化作泡影的悲痛,王应刚再次点燃了香烟,其中的苦涩无以用言语描述。“轻骑倒闭,本钱都收不回来。人生要求生存、求发展,当时真的没办法,工作人员都走了大半……”当王应刚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低沉的嗓音中透着内心深沉的苦楚,这苦楚,恐怕早已印上心田,无法摆脱了。
    “油漆行业和轻骑摩托车的下坡路不得不让我有所应对,恰逢1999年中国临近入关,外贸出口渠道顺畅,朋友又在外贸公司做家具,我就在胶州、平度建了厂房,转移到对家居产品的生产和对外(欧洲和日本等)销售上。”王应刚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巧妙应用和对商机方向的准确把握无疑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1999—2006年期间,王应刚始终秉持诚信、务实的原则,又在青岛瑞星实业公司基础上创办了四家子公司,王应刚的事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席卷全球,整个进出口贸易遭遇风波,“2008年的订单不足2007年的40%”,王应刚的事业再一次到达低谷。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能不能顺势而为、跟上步伐,便成为能否成功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下一步做些金融方面的产品投资,尽量减少加工制作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但这并不是说我要放弃家居业的生产和投资,我可以将投资方向由国外转移到国内,现在国内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家居行业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家居,他拥有自己的厂房来做实业,通过转换销售目标群体,测试网络销售途径,从而拯救被金融风暴侵袭的产业,在狂风暴雨中继续壮大自己的公司。王应刚现将自己的资产分布在喷漆、家居和房地产三方面,始终在观察市场发展的方向,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公司进行扩建与发展,而这种方式,无论经济周期如何变换,只要稍加调整投入资产的比例,便可应对自如,加上王应刚敏锐的经济视角和沉稳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而成就了这样一个触及各方领域的全能商人。
务实  诚信  坚守职责
    “做到了这个位置,就要坚守职责,瞅准时机将其扩大发展,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在几次事业瓶颈中,王应刚始终着眼于市场的发展趋势,都巧妙地化劣势为动力,寻找到新的商机。
    王应刚还表示近期打算在淄博老家投资房地产,想先试探行情。其中过程免不了和政府打交道,感觉很是麻烦,坦言不喜欢做那些工作,但是为了公司的扩建和更好的经营,作为责任不可推卸,还是要尽力去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当然是最佳状态,在其位就要坚守职责,拿定主意求产出,尽量做到圆满。
    与此同时,王应刚始终坚持诚信、务实的工作作风,他坚信换来的信誉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财产,有了信誉,大家才敢相互做生意,成为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言而无信做法实在不符合诚信商人的原则。
    采访接近尾声,王应刚在关心我们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衷心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和务实,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相信自己,不要瞻前顾后;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工作中积累得到的经验和知识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要把工作简单看做是领取报酬的对等付出。”

    最后王应刚表示,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华工,同时,衷心祝愿母校华工继续发展,更上一层楼。 

作者:白凝 申丹丹 王宣媚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