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海尔路上 勇往直前——访海尔集团副总裁周利民校友
日期:2013-09-26
海尔路上 勇往直前 ——访海尔集团副总裁周利民校友 |
【简介】周利民,男,1965年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模具设计和制作的研究,现任海尔集团副总裁兼海尔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8年,被授予青岛市技术拔尖人才。他的《制品及其模具一体化设计的知识系统及应用研究》、《集成化的RE/RPM产品快速开发系统的研究》等成果荣获2000年度青岛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带领的海尔模具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山东省九五CAD/CIMS应用示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周利民本人亦荣获“山东省九五CAD/CIMS应用示范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企业家、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其个人对集成化系统研究、模架自动化研究项目、虚拟模具企业研究与实践论文多次被评为山东省或青岛市科技进步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论著奖。
7月的青岛,不像广州那般闷热,风从海上吹来,带来丝丝凉意。在石老人海滩旁边的一家饭店里,我们见到了周利民校友,我们面前的他,睿智而严谨,举手投足间都透出一种大家风范。一件朴素、家常的蓝灰色布衫,使他在雍容与儒雅之间,多了些普通人的平易与自然。
饭局间,大家交谈甚欢,周利民校友亲切地让我们称其为“大哥”,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此时,他已经不是那个遥远的企业老总,此刻,他,只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大师兄。
最难忘华工的开放、自由
“最喜欢华工的自由与开放”,他简短地回答着,这点让我们觉得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华工人。随后,他又解释道:“那时候高考完,也不知道要考哪所学校,阴差阳错地就被录取到了华工,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了广东,那时候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没出过远门的我当时对什么都很好奇,经常会跑到各个地方去逛。开放的城市也给了我一种开放的视野、包容的胸怀,这是华工、广州这种开放、自由的环境造就的。这种与北方完全不同的开放、自由的氛围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我很喜欢这种自由、开放。”这时他又调侃地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留在广州,留在这个开放、自由的城市。”
虽时隔22年,但言谈中我能感觉他对华工还是那么熟悉,当他描述这些时,我们也跟随他回到了22年前的华工,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前沿城市,而这时我们仿佛也嗅到了开放、自由的气息。
时光荏苒,周利民校友离开华工已经22年有余,22年是漫长的,昔日的热血少年已经成长为受人敬仰的企业家;22年又是短暂的,周利民校友对华工的那份眷恋依然深厚如昔,那份记忆依然清晰如昨。从他的言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华工的那份热爱,以身为华工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他不知道,现在的华工,现在华工的师弟师妹们又何尝不受他影响,以他为傲。
在大学既要会学,亦要“会玩”
大学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周利民校友的大学生活同样令他难忘。我们很好奇地想了解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世界500强公司的副总裁到底有着怎样的大学生活,于是我们斟酌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概括一下您的大学生活?听到这个问题,他很快就说出了一个让我们很吃惊的答案——“玩”。这个答案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这位优秀企业家会如此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他是“玩”过来的?接下来他似乎猜出了我们的心思,将“玩”真正的含义娓娓道来。
“大学时候,我可是学校的积极分子,还担任学院文娱部部长,经常会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活跃在学校、社团各个活动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管理能力也跟那时候的锻炼有很大关系,读大学并不只是读书,而是各种能力的锻炼,学习,是要学有所用。”说着,他给自己点了一支香烟,思绪如袅袅烟雾,如丝如缕。
他又说道:“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学会几种能力:综合各种知识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个社会并不缺乏知识而是缺乏会做事的人才,我们必须学会用学到的东西去处理问题,当然在现代社会,更不可避免要与人交流,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两点非常重要。”
而后,他说,在大学,学习成绩好、分数高并不是唯一最重要的。将专业基础知识学好,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被问及“大学时有想到自己有今天的成就吗?当时的理想是什么?”他说:“当然,当时上大学时就想以后一定要成功,做出一番事业。”眼神中,那是一份坚定、一份自信。
从技术员到副总裁,一如既往
如果你问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一个岗位上拼搏20年会不会厌倦,答案可能是会,但如果你问他在一个公司拼搏20年会不会厌倦,答案肯定是不会,而他就是这样一位爱海尔、22年如一日拼搏在海尔的能人。
如果把周利民校友的人生比作一幅画,那么毫无疑问在海尔的这20多年必将是他人生画卷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87年华工毕业后分配到海尔的前身——青岛冰箱总厂,后来到海尔模具公司,22年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相当于一直在海尔工作。”这时我们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自豪,我想他是在为自己自豪,也在为海尔这样一个优秀企业自豪。
就这样,他在一个公司的不同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2年,把所有青春和激情都献给了海尔,看着海尔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到了世界500强的集团企业,他自己也从技术员到部长到总经理再到集团副总裁,扮演的角色也不断变换,同时他也在接受更高的挑战,但他一如既往奋斗在海尔。技术上,几项研究成果获得科技奖,管理上也不失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被誉为海尔功臣的他说:“海尔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搭建了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做出点成绩对不起集团领导对我的信任。”对海尔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企业设计师,打造世界级精品模具
作为海尔模具公司的总经理,在管理上也大胆创新,他永远铭记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句话: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的角色首先是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海尔文化,把自身的价值体现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他说:在公司管理上,他始终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一个设计师,率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将制造系统分成几个订单执行公司,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市场终端、每个人的目标都和市场直接关联。另外他还给员工制造主动创新的空间,只要对工作有利,都会对员工进行鼓励,很多小发明都被采用,为企业节省了很多资金。他还在企业内部推行负债平台,将员工的质量损失记入个人账户,每周公布排名。
海尔集团以一天开发1-3个新产品、一天申请2-5个专利的速度挑战国际市场,这与海尔模具的科技开发是密不可分的。说到海尔模具,他说:“我的梦想就是把海尔模具发展成国际一流的模具制造商,为客户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塑造世界级的精品模具,为中国模具工业的腾飞而努力。”现在,海尔模具已经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模具供应商,先后为丰田、福特、佳能、韩国三星、LG、通用汽车、日产、美国PW等公司进行模具制造和供应,成为几个国际化大公司合格的模具供应商。
“人生”三部曲——谋生、谋财、谋事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或幸福或痛苦,或贫穷或富足,或顺利或坎坷,信念不同,对人生的理解也就不同。
在周利民校友看来,我们从事业的起步到成功,人生按照不同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谋生、谋财、谋事。他补充道:此谋生、谋财、谋事非我们平时所说,首先,我们必须生存,所以这时候的事业是为了养活自己,谋得生存,此之谓谋生;谋财,是我们在可以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多赚钱可以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非平时所说的谋财害命之谋财;谋事,是在可以谋生、谋财后,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将之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并为之奋斗。这时,我们在他脸上看到的是严肃,是沧桑。我想这也是他20年来事业打拼的写照吧,当然,我们不知道他在20年的海尔奋斗路上,在谋生、谋财、谋事途中他所付出的血汗有多少,但这肯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艰辛之路。
谋生、谋财、谋事,人生的三部曲,一路走来,周利民校友用这六个字谱写了他人生的辉煌乐章。同样是这六个字,对今天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具有深刻的启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好人生每一步,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大,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份坚持,我们的人生必将绚烂无比。
不知不觉,我们的访谈已接近尾声,短短几十分钟纵然不能浓缩周利民的人生,但我们从这些故事中,读到了他对华工的眷恋,读到了他对工作的热忱,读到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这对我们又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作者:申丹丹 王宣媚 白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