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十号楼的故事——访工商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厉以京老师
日期:2013-09-26
十号楼的故事 ——访工商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厉以京老师 |
【简介】厉以京,男,1932年8月生,江苏仪征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56年本科毕业于我校机械制造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历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厂厂长、管理工程系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首任院长。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做访问学者及讲学。长期从事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主讲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国际企业管理、跨文化管理等课程。
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地停了,阴霾的天空也变得明亮起来,这一切似乎都欢迎着厉以京教授的到来。早就听闻厉教授的大名,见面才发现,这位工商管理学院的首任院长、德高望重的学者是如此质朴、如此和蔼可亲,我们不禁更想走近厉教授,去了解他的成长、他的经历、他的人生……
曲折经历 管理相伴
翻开厉以京教授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他与管理的联系是如此密切。他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18岁进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留校担任教师。为了响应国家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培养人才的号召,1952年他作为调干生被保送到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机械系深造。厉教授告诉我们,当时的课程大多是按前苏联的模式翻译过来的,其中有《机械工厂设计原理》等3门课程涉及了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他当年做的毕业设计是关于在广州建一个制造磨床的工厂,里面不仅包含了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有如何对工厂进行管理的内容。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之后,厉教授想去东北或西北磨炼,但未能如愿以偿。当时全班60个同学,有20个留校,厉教授是其中之一。1958年厉教授被下放到广州重型机械厂当学徒,干的是翻砂工的活,后来大炼钢铁,又调回学校,在华工机械厂当教学副厂长,开始从事与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厉教授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被发配到仓库当搬运工,1969年,他又到广东韶关干校劳动了两三年,负责过200多人的吃饭问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统筹经验。1971年,他回到了华工机械厂,负责供销和采购。他笑称:“这算是我第一次和营销打交道,可谓实践出真知啊!”
1980年,旨在帮助中国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中美科技管理培训中心(大连)成立,厉教授时任该中心市场营销教研组的中方教师。当时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霍尔顿教授的接触,激发了厉教授从事管理教学研究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开始重视管理学科的教育,厉教授从此一直承担起管理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担任了管理工程系系主任。1992年,工商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厉教授当然成为首任院长。
厚积薄发 硕果累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于厉教授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尽管当时厉教授已年近半百,但他的学术生涯又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厉教授的见解总是独具匠心,创新性、开拓性的思维丰富了管理现代化的内容。1979年,在参加了全国教委关于恢复工科院校管理课程的会议后,厉教授在华工10号楼顶楼的两间小房里成立了“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教研组”,并把家也安在了那里。“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正是在这两间10平方米的陋室里,他的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计划得以诞生和实现,也为后来管理工程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们一路前行,来到装修一新的10号楼时,厉教授显得兴致勃勃、感触良多。回想起当时那段艰苦却美好的生活,厉教授动情地说:“最初,管理工程系在我的家孕育成形,后来,管理工程系就成了我的家。”
1981年,厉教授向学校申请,要开设市场学这一学科。这无疑是厉教授前瞻性思考的又一次体现。厉教授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有不少朋友劝他,“千万不要搞市场学”,但厉教授坚信国家要发展就一定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今,厉教授依然说:“当时搞市场研究是十分正确的,以后还要坚持把市场研究搞下去。”
经过厉教授等几位老师的艰辛筹备,1982年,管理工程系正式成立,并受广东省委组织部的委托,开设了第一届企业管理干部专修班。不久,厉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进修了一年。此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先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管理学院,美国东北大学、都灵学院,香港浸会学院、城市大学等院校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学术思想。1992年,在厉教授的大力推动下,工商管理学院终于成立。当时学院师资力量不强,学科建设不规范,教学设备不完善,但是厉教授认为困难的存在正是前进的动力。于是,他带领着工商管理学院上上下下几十位教师职工艰苦奋斗,从课堂教学到新学科、新科研项目的申请,学院都不遗余力。在他的领导下,学院一步步地向前迈进,由最初的几个本科专业,发展到后来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体系全面建立,并最终在广东省管理学院建设中实力位居前列。
为人师表 桃李芬芳
作为一名老师,厉教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用他夫人的话来说,厉教授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子女还要亲。对待学生的毕业论文,他总是再三斟酌、反复思考,而对自己女儿的毕业论文,厉教授却一拖再拖,没有时间指导。
正是因为这种爱心育人、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才使得厉教授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桃李遍天下。在工商管理学院工作多年来,除了本科生,厉教授带过的研究生就有近百名。问起他最大的成就,他笑道:“我哪有什么成就?学生的成就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现在厉教授虽然退休但还是经常回学校走走,看到美丽安静的校园,看到发展迅速的工商管理学院,厉教授坦言,他感到十分欣慰。谈到学院今后的发展,厉教授指出:“我们要拓展视野,与国际接轨。要与国内外的优秀大学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资源共享,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此外,他还着重强调,师资力量的好坏对于学院将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注重师资队伍的软件建设——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拓宽学术视野,转变教学理念,充实知识结构,明确研究方向,逐步形成学术梯队,同时鼓励老师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的硬件建设——要发展就必须引进人才,可以从世界各地、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方法引进优秀的教师,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高层次、高水平、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通过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建设,促进全院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濡以沫 甜蜜温馨
厉教授和他的夫人感情十分深厚,当年两人常常拉着手在校园里散步。当我们让厉教授的夫人谈谈厉教授时,她笑着说:“作为丈夫,他基本合格。”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提出要给厉教授在旧教学楼前拍照留念时,厉教授招招手说:“老伴,一起吧,这样拍才好啊。”看到如此温馨的情景,不由得让人心生羡慕。40多年的时光,他们携手走过,相濡以沫,令人感怀。
当我们回到厉教授举行婚礼的地方——10号楼214房时,厉教授兴奋得像个孩子,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了当时的情景。他告诉我们,当年他和夫人结婚的时候,只是把课室里的桌子搬开,就在那窄小的空间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因为没有新房,只能把同班同学让出来的一套教工宿舍当成这对新人临时的家。看着二老在10号楼前亲密地摆着当年结婚照上的姿势时,让人感叹到,原来幸福就是如此地简单。
面对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豁达宽容的老人,我们很难相信他已过古稀之年,更难以想象他两年前动过一次大手术。谈到人生路上的坎坷,厉教授淡淡一笑,他说:“挫折和困难不是绊脚石,而是锻炼、学习的好机会,这就是人生。慢慢走,欣赏它。”
作者:姜海龙 陈元 孙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