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总在风雨后——访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卫国老师
日期:2013-09-29

彩虹总在风雨后

——访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卫国老师

简介】张卫国,男,1963年生,工商管理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数学系,1995年取得四川大学经济数学硕士学位,2003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学金融数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曾获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
    199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开始设立,在过去的14年当中,华南地区还没有人在管理科学部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今年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的张卫国教授首次打破了这一局面,获得此项殊荣。
    张卫国这个西北汉子总是给人随和、从容、轻松的感觉,但是他的奋斗历程可不像举手投足这般轻松与洒脱。他不愿意回忆过去,因为那样总会让人伤感,他说,人总要向前看才好,要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好。虽然知道回忆会让他有很多伤感,但是我们还是“残忍”地敲开了他那扇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
结缘数学  花开经济
    1979年张卫国考取了宁夏大学。出于对数学的偏爱,张卫国在大学里选择了数学专业。数学是个重要又非常基础的学科,每天接触大量的数字和公式,张卫国并没有因此感到枯燥,反而在刻苦的学习中乐此不疲,潜心钻研。四年大学中,扎实的专业学习为他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也深深感染着张卫国,影响着日后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使他在后来生活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也没有离开过大学的讲台。
    大学毕业之后面临着就业的选择,凭着一份对大学情怀的执著,张卫国放弃了回生活条件较好的家乡工作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高校教书。张卫国大学刚毕业时还是一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从未做过饭的他不得不自己下厨。一个小煤油炉、一口小锅、一些简单的餐具就是他做饭的全部家当。山区的生活水平非常低,常常没有蔬菜供应,道路也非常崎岖颠簸,坐长途汽车走一天的山路,才能回到300公里之外的家。回忆起当年那段艰苦的日子,张卫国并没有很沉重,反而很轻松地为我们讲述,有些忆苦思甜的味道。他说,正因为有了那段难以忘怀的日子,才使他日后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觉得不算什么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山区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却给了张卫国安静的环境、宁静的心,使他能够潜下心来专注学术、专注教学。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使在生活最困苦的时候,张卫国也没有仅仅“独善其身”,在这个交通和信息都非常闭塞的偏远山区学校,张卫国却在关注当时中国刚刚萌动起来的市场经济,关注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
    随着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这个山区学校的知识储量渐渐满足不了张卫国对知识的渴望,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包括教师纷纷选择下海经商的时候,张卫国却考取了四川大学经济数学方向的研究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而这一切都是出于非常朴素的愿望,为了给自己寻求一个更合适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平台。张卫国为了使自己所学的基础学科不停留在基础研究的层面,他选择了攻读经济数学的硕士学位,试图用数学方法与定量分析工具解决经济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女儿刚刚出生还不到十天,张卫国就又踏上了一条外出求学的路。
学术之路  渐行渐宽
    学术研究的前瞻眼光取决于学术研究的积累。在四川大学攻读经济数学硕士学位期间,张卫国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特别是系统学习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马科维兹、夏普和米勒等人提出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MM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础及投资组合理论的核心,也是金融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已经成为投资决策和管理实践的重要工具。这使他成为国内较早接触该领域的学者之一。
    张卫国虽然一直关注和研究经济发展与投资决策的问题,但他自己却一直离经济富裕很远。攻读研究生的日子也是清贫艰苦的。张卫国硕士毕业回到定向培养他的宁夏大学的时候,他成了全系唯一一个家里没有电话的教师。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四川大学时的潜心研究让他一直保持着学术研究的前沿状态。当时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教师的学术科研工作,由于多年学术研究的积累,在一批年轻教师当中,张卫国轻松地脱颖而出,在1995年就被破格评为副教授,1998年又被破格评为教授。年轻有为的张卫国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始攻读金融数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在西安交通大学做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他之所以一直能够坚持下来走到现在,他说是个人兴趣使然,自己感兴趣才有动力,才能够坚持,才能做好。只有努力、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做好事,他淡然地说结果不是最重要的。
    蜕变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困难和痛苦的,但是对于一个对知识渴求的人来说这又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只有蜕变才能使自己变成美丽的蝴蝶。本着基础学科指导实践的想法,张卫国的专业发生了从数学到经济数学,再到金融工程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的转变。虽然这些专业都与数学有关,但其中的跨度也是相当大的。张卫国的每一次转变都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向实用科学迈进一步,每一次转变都给自己多了一份拼搏的印记。谈到自己的专业转变,张卫国说,他研究的是国际比较前沿的经济问题,但当时中国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还非常不成熟,没有能够应用自己专业知识的地方,然而他对中国经济从来没有迷茫过、失去过信心。
    付出总有收获。目前,张卫国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在金融工程、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理论等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nformation Science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Soft Computing》及国内权威刊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模型、方法与应用》专著1部(科学出版社),被国际权威索引SCI收录论文20余篇,被引用40余次,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获得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原国家统计科技进步奖)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面对诸多奖项,张卫国很淡然地说,这只是大家对他工作的认可,也只是阶段性的成果。
亲情助力  乐观向前
    张卫国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虽说父亲工作相对稳定,但是对一个要养活八个孩子的十口之家也并非易事。由于张卫国一直在外求学、工作,能够尽孝的时间非常少,父亲临终的时候他也未能侍候床前。父亲为了养活这个十口之家付出了很多艰辛,怀念起因操劳过度而较早过世的父亲,张卫国满怀愧疚,不禁有些泪眼潸然。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姐姐为了能让他继续读书,很早就放弃了学业参加工作。家人对张卫国多年来无私而又坚定的支持,让他健康成长,学会感恩,也让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今天。亲情是他奋斗的原动力。
    现在同样是丈夫和父亲的他,对于妻女也是充满歉意。张卫国生于宁夏,长于宁夏,深造于成都和西安,现在又工作于广州,可谓“南征北战”,经历非常丰富。这期间他的家人对于他的选择都非常尊重和支持,妻子和女儿跟着他辗转南北,毫无怨言。张卫国看上去是个非常沉稳和踏实的男人,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并没有给妻女带来非常安逸的生活。
    2004年,张卫国应我校公开招聘从西安南下广州,至今已有五年之久,但是他对广州还很陌生,很少出去转,大半的时间都在办公室中度过。现在张卫国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外,还担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职务,工作更加繁忙。他说,教学科研是为自己做事,担任行政职务是为大家服务,大家的事更不敢掉以轻心。虽然集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于一身,但是张卫国仍是从容应对,他说自己做事计划性很强,不会因事繁忙而慌乱。
    彩虹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张卫国说,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是因为他常怀着乐观的心态、务实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信念。
作者:王云昀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