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有理想,更需要努力奋斗——访原广西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黄名汉校友
日期:2013-09-30

 

人需要有理想,更需要努力奋斗

——访原广西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黄名汉校友

【人物名片】黄名汉,1945年7月生,广西玉林人。1964年8月考入华南工学院,就读于造船系船舶内燃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学制五年,但因“文化大革命”推迟至1970年8月毕业分配。参加工作后,黄名汉从基层做起。当四年工人,此后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广西航运总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广西航务局局长、党委书记,广西交通投资公司总经理兼广西交通厅厅长助理,广西防城港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西钦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广西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广西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06年获“广西十佳优秀企业家”,2008年7月退休。
    广西投资集团公司是广西资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为中国500强企业之一。
    一开始很难想象一个如此成功的人竟然没有任何架子,竟能如此平凡朴素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说他每天锻炼身体就是走上几里路,走路是最方便、最能持久的锻炼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找伴,也不需要花钱。

    和他聊天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无拘无束,他也毫无保留地让我们分享他的经历和经验。


    记者:您当时在大学的理想是什么,有没有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
    黄名汉: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太多的政治运动,长期受到带有那个时代特点的政治教育,我们的思想都很单纯。“为人民服务”、“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信念和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大学时期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动荡的年代,身为“臭老九”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过多地期待,只盼望早日毕业分配,有一份工作。那个年代,没有更多个人选择的自由,“党叫干啥就干啥”和“服从组织分配”是我们必须的正式表态。
    我曾经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讲过一课,题目是“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每个即将离校走上社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都充满憧憬,对即将进入的社会充满期待。说世界很精彩,是因为社会为我们提供演绎绚丽人生的大舞台,为我们建功立业提供很多的机遇;说世界很无奈,是因为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纷繁复杂,有时会让你感到很无奈。实际上,在社会中自己能选择的空间是有限的,自己能获取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所谓“实现了个人所设定人生目标”,是成功人士成功后之说。
    我赞同“一分为三”的理论,社会现象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一分为三,例如,物质:电子、中子、质子、酸、盐、碱;人:好人、平常人、坏人;信息:好信息、一般信息、坏信息;人际:朋友、一般人、仇敌;财富:富豪、小康、贫困;事业:成功、平凡、失败;等等。常态下,中间状况总是居多。
    所以,人,特别是年轻人,应当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能实现自己理想和设定人生目标当然很好,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甚至事与愿违。这就需要有豁达的人生观和现实的态度。对工作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态度是不可取的。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挑战自我,积极进取,尽量做得最好,在适应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
    人需要有理想,更需要努力奋斗。
   
    记者:在华工的生活中您有什么最难忘的故事和最难忘的人?
    黄名汉:在华工的生活中难忘的事情很多,许多事还历历在目。但最深刻的是到海南三亚当兵锻炼。我们造船系的新生到学校报到后即分到南海舰队当兵锻炼,我被分到三亚海岸高炮部队。当时正处抗美援越时期,美国军舰、飞机封锁我们的领海、领空,战争一触即发。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密集的防空作战演习和警戒、繁重的修筑营地劳动,磨炼了意志、健壮了体魄、增强了纪律。我还荣获广州军区的“五好”战士。
    1968年下半年到广东阳山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子令我终生难忘。当时农村的生活十分贫困艰辛。吃的是一大锅水和几把木薯粉煮的粥及水煮毛豆皮,做的是重体力活。老乡们对我特别好,特别是老婆婆,对我比对自己的儿孙还要好。总是把粥里稠的捞给我,有好吃的总是让我多吃,劳动时处处关照我、帮助我。在农村的日子,使我体会到农村的落后,农民生活的艰难,农民情感的朴实。往后的几十年我的心里一直装着农民。
    在大学里最难忘的人是我们班的政治辅导老师。东湖畔散步谈心、食堂里同桌共餐、运动场上师生同乐;一起探讨人生,一道畅谈理想,互相答疑释惑;协调同学关系、沟通师生感情、解决学生困难。
   
    记者:您觉得您在华工求学生涯中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学到了哪些?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对您的工作又有什么帮助?
    黄名汉:事实上,我们在大学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相对于实际工作需要也是相当肤浅的。重要的是基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辩证的逻辑思维,学会做人的道理。
    事业成功需要以知识为基础的智慧做支撑。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从事的工作并非是大学所学的专业。所以学习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我切身体会到,持之以恒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是提升自身价值和成就事业的最重要的途径。对于任何一个想成就事业的人来说,工作与学习永远是结伴的。我经常对人说:“专家专家,钻进去就是家。”
    我认为,技术专长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想,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辩证的逻辑思维,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事物,正确地分析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事实上,做领导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也不需要什么都懂。能够善于倾听意见,善于判断是非,善于总结,善于推广,就是一个好领导,就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
    人品与才华相比,人品更重要。俗语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我们的大学教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大学生需要注重学习做人的道理,修养自己的品行和人格。因为,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事业成功而做人失败的教训比比皆是。
    我认为,做人最基本的要求是诚实守信;我待人处事的格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记者:作为单位领导之一,您的管理理念是怎样的?
    黄名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员工、发挥员工价值、满足员工合理要求;营造团结向上、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诚待人、以信立业。
    做领导,肩负两副担子。一方面要对国家负责,把企业做强做大,为社会多作贡献;另一方面要为员工多谋利益,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素质。同时做领导一定要大度、宽容,受得起冤枉和委屈。员工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需求来看你的言行,会有不同的看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受委屈和冤枉是在所难免的。
   
    记者:有没有让您觉得遗憾的事?如果让您重来一次您会怎样做?
    黄名汉:人无完人,我不可能对每一件事都认识正确,每一件事都判断无误,每一件事都处理得当,每一项利益都照顾周全。日积月累,肯定做过很多错事,对不起许多人,当然有很多的遗憾,但是,我没有后悔。“时间过后不言长,困难过后不言难,错误过后不言错”,人的一生总是在错对之间度过的。没有后悔,无需后悔,后悔无用;事情不可以重来,只能在人生留下痕迹或历史的记载。但是,时刻反省自己,吸取教训却是应该的。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发挥自己的价值;诚实待人、以善待人,无愧于心。
    一个学校的质量和社会对它的认可很大程度是靠该校广大的毕业后的学生的工作能力、事业成就、社会贡献来衡量的。我们每一个华工学生学有所成,业有所立,就是为母校争气、增光。
 
采访手记:
    采访当天下午,南宁由阴转晴,阳光透过云缝洒下来,满地金光。黄名汉校友一身休闲装,平头,面带笑容出现在我们面前,精神矍铄,并亲切地和每个人握手,是一位和蔼的长者。
    采访过程中,他像一个能和你亲切谈心的大师兄,很乐意与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聊人生、聊生活、聊如何为人处事,没有什么顾忌。可以聊得开怀大笑,也可以深沉地探讨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如他所强调的,人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去年退休之后他还每天坚持一个多小时的学习。
    无论聊什么话题,他总能滔滔不绝,观点明确并且有条不紊,妙语连珠。说到专家,他认为“专家专家,钻进去就是家”。而说到智慧,他则认为“智慧是知识加上灵感”。说到机遇,他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就是被苹果砸破了头也不会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对笔者来说这一次采访更像是一次聊天、一次学习、一次向大师兄取经的过程。
作者:黄湛 杨花蕊 张浪辉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