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厚积薄发 把握成功——访贵州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任林校友
日期:2013-09-30
厚积薄发 把握成功
——访贵州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任林校友
【人物名片】任林,男,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机系轻工机械专业。先后在贵阳市烟叶复烤厂、贵州省烟草进出口公司、贵阳市烟草公司工作。现任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聪明小伙的华工路
1980年,中国南大门广州已经可以嗅到一股海外的新风,时代的感召和优异的成绩促成了当时17岁的任林校友与华南工学院的机缘。
任林校友所就读的轻工机械专业侧重于造纸。任林校友回忆,这与自己当初对专业的预期是有一定差距的,“积极性不够高”,任林校友开玩笑说,自己没有整天泡在图书馆,喜欢打球,打上几个小时都不嫌累。不过,任林校友对学业有着清晰的认识,没有半点含糊。“专业就是主业,一定要过硬”,今天的任林校友虽已在管理高层,但对机械设计还是信手拈来,还清楚地记得当初绘制图形,准备毕业设计的情形。
四年大学时光,“不是那么死读书”,任林校友走过了丰富多彩的华工路,尽管不存在就业压力,任林校友还是认真对待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他更是潜心积累,为今后不断学习创造条件。
苦干基层 终显华工人本色
本科毕业后,任林校友被分配到贵阳烟叶复烤厂设备技术科做技术工作。“轻工机械”是个大领域,这样的专业虽然便于分配,但是复烤与造纸有着很大的鸿沟。烟草是战略储备资源,需通过复烤工艺去除烟草中的水分,从而延长贮藏时间,便于下游产业加工。任林校友以自己机械方面过硬的技术知识和精通英语的优势,很快就胜任了这项工作,即便如此,由于新问题的出现和对生产效率的要求,画图、零部件维护还是必须坚持的工作。长期的一线技术工作让任林校友逐步成为烟草加工的行家里手。
日复一日,从已经驾轻就熟的日常生产到时不时需要完成的技术攻关,时光过去了六年。而那时,贵州烟草人期待已久的技术改造终于从理想化为现实。
烟叶原始的加工方式很简单,称为“隧道式”,现改为“片烟式”加工,又叫“打叶复烤”。贵阳复烤厂当时成套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贵州和云南、湖南,是全国第一批拥有这种生产线的省份。任林校友作为技术骨干和项目总指挥,把握机遇,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信任,先后任设备科长、车间主任。后来贵州省进出口公司计划投产一条“片烟”生产线以补偿贸易方式出口欧美市场,需要该领域专业人才,任林校友受到推荐,调入贵州省烟草进出口公司南明公司筹备处,公司成立后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技术管理,指挥生产中的专业电气工程等设计、维护和创新。
成功转型 工科思维促管理
由贵州省烟草进出口公司调任烟草专卖局计划处处长后,任林校友从技术岗位走向管理岗位。善于学习的任林校友这次选择了管理工程的硕士进修,不仅提升了管理者的素质,更带回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对于自己的工科专业背景,任林校友认为这是一个优势,工科学生的逻辑思维比文科学生要强,为现实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任林校友认为,他能够走上管理岗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从生产实践中累积出来的。华工对他最大的培养就是工科的基础。
任林校友举了一类公司面试题,就是布置一项工作,让应试者回答完成这些工作的程序。这类题就是考察组织能力,从一开始成立组织、确定小组到明确职责、分配任务……如果应试者仅仅针对事件本身来说明,那就说明他的组织能力不够强。而这些思考正好切合工科思维条理性强的特点。
开拓思路 现代企业管理进传统企业
在贵阳市烟草公司工作期间,任林校友完成了让传统企业重获活力的“三部曲”,并在10个月的时间内把一个全国烟草系统考核不合格的单位重塑为“先进单位”。
首先推进了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旧有的薪酬分配制度沿用了“大锅饭”的模式,一线职工待遇低,任林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建立新的分配制度。这一改革符合当时国家政策和烟草业发展方向,尽管存在很大阻力,最终还是将新的分配制度成功实施,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上分配制度的三个核心:收入向核心人才倾斜、基于绩效的可变薪酬、员工的竞争性流动。接着按照ISO 9000标准进行体系建设,搭建企业的综合管理平台。第三是将卷烟销售网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工商协同、品牌培育、客户服务,这些烟草业重要问题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任林都有过成功的改革。
有了在贵阳市烟草专卖局的成功经验,任林校友任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时同样推进了有关改革工作。
情系烟草 把握政企发展方向
说起贵州省的经济增长,不能不提到烟草业。贵州烟叶生产居全国第二位,年纳税高达60亿元,占到省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长期默默地肩负社会责任,提供丰富、优质的产品,产业链齐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管理,厂房整洁……“遵义”、“黄果树”等品牌如同贵州的风景名胜古迹,作为贵州省的名片,闻名全国。
对于贵州烟草的发展方向,从中国烟草的大环境来看,就是适度引入市场竞争,各省市场向其他省份开放,逐步适应市场竞争。成立工业集团,并逐步实现跨省联合重组。而贵州烟草的弱点——品牌竞争力不够,决定了今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品牌培育。
谈到企业的利益与政府部门关注的税收和公众健康,任林校友反应很快,似乎早已有了现成的答案,不难发觉这是烟草行业领导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问题。烟草行业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烟草业不存在特殊利益,关注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同样体现在社会责任上,金融危机时期烟草业利改税600亿元,每年捐赠金额是各行业中比较大的。目前遵守控烟框架协议,不做商业广告、在香烟上印制提示语。消费者利益至上,包括了销售者与购烟者、烟农两个方面,服务水平按照市场化服务水准。
展望未来 专卖体制下引进市场化机制
我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沿用烟草专卖体制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大潮下有的“兵败如山倒”,有的通过改制和创新做大做强,如果国家政策发生变化,允许民间资本、外资进入烟草业,打破了垄断的中国烟草能否保持不败?任林局长指出垄断打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也举了日本取消烟草专卖的例子,由于国内企业紧握全国的营销网络,其他资本要进入市场不得不通过这些企业的渠道,由于一个企业重新建立营销网络成本高昂、风险大,日本国产烟始终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份额稳居60%~ 70%。尽管目前中国烟草效益不错,过“小日子”没问题,不过任林校友为了应对未来市场体制的变化,用市场化的理念来改造。具体来说,就是加快并完善从订货到配送的营销网络建设。烟草销售上一切都是按照市场化体制来实行的,市场化营销,配送到户。另外走特色道路,提升品牌竞争力。
回望成功 母校恩情不忘
在当时的华工,“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很有效果”,不论课外活动怎样,在学习和起居上“是管得挺死的”。学校还对体育锻炼有着硬性要求,早晨必须完成1500米长跑。任林校友今天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办公室干净整洁,让人感到舒适。虽然身体条件不允许长跑这样的运动,任林校友仍会适度参加游泳、高尔夫球练习等运动。
大学本科的学习,好比是通向今后学习的桥梁,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外语和数学尤为重要,“这两件东西学好了适应性就很强”。这不仅是就读研究生所必需的知识,也是工作中解决新问题、习得新知识和能力的法宝。用外语走向学科前沿,从数学看遍工学,涉及管理。在华工打下坚实基础的任林校友,工作之余喜爱阅读。“现在领导也不好做,不充电、不学习就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
谈到华工学子,任林校友这样说道,华工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高,适应性比较强,这是华工的特点,在华南两广地区号称“小清华”。大学时素质教育较为关键,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好专业基础,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外语和数学。学习工商管理,但却缺乏企业实践,学习成果也许不会有用。实践就是做人的一部分,人际交往也是做人的一环,刚刚完成学业的毕业生不太可能很快获得企业单位的信任,只有一块某某专业毕业的牌子。这是任林校友对华工学子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真心话。
成功背后 华工情结依旧
在接受我们访谈前,任林校友刚与一位如今在东莞发展的校友久别重逢。访谈还未正式开始,任林校友就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的儿子今年高考以高出重点线85分的好成绩被华工录取的好消息。今年任林校友更是带上儿子返回广州,再临华园,看到了母校建设的新成就。和父亲一样,儿子也喜欢上了充满活力的广州,更对古雅美丽的华工校园“一见钟情”。
作者:吴迪 张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