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为大——访湛江市人事局副调研员钟世明校友
日期:2013-09-30

 

淡泊为大

——访湛江市人事局副调研员钟世明校友

【人物名片】钟世明,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广东湛江人,中共党员。1979年3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华南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湛江陶瓷厂,历任廉江经委副主任,廉江红星瓷厂厂长,现任湛江市人事局副调研员。
    有些人,笑得霸气、笑得张扬。有些人,笑得亲切、和蔼可亲。有些人,笑得谦逊、带着拘谨。有些人,笑得淡漠、淡淡疏离。
    而他坐在那里,还没说话,就淡淡地一笑,就能让你静下心来、正襟危坐。没有过分的亲近,也没有那种疏离感。你能感受到的是那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就是钟世明师兄给我们的第一感觉。
命运替他选择了华工
 
    从上学开始,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成绩在班里都是在前5名内。钟世明师兄提起,其实当年他报的第一志愿并不是华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命运替他选择了这个专业。当被问到有没有后悔来到这里,他诧异:怎么会,华工教会我很多很多。然后低声说起他的故事。
    一进大学,钟师兄就当起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于是,学习之余,还要调查了解班里同学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以便学校决定奖学金的发放;落实每个月饭票的数量;帮老师收作业、发奖学金等许多琐碎的小事。不过他的语气中却没有一点的抱怨。他说:“无论是什么事,只要你好好去做,一定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从那以后,几乎出去活动都是由我来管理账目。其实这也是一个管理学习过程,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他还笑着自称是个管家婆,建议我们也去试着当管家婆的滋味。
    在钟师兄眼中,大学的友情是那样的清澈、单纯、美好。那个时期的奖学金是发饭票的,票上标明了日期、早午晚时间,过期无效。宿舍里如果谁外出的话,他的饭票就会放在桌上,由宿舍的人帮忙打饭回来,或给了宿舍的其他人用。他说,那时同学间互相帮忙、关心,人际关系比现在好很多,总觉得现在的社会太个人化了,独立的饭卡,独立的这个或那个,彼此不自觉地疏远了。
    大学里的他,还是个很热爱运动的人。或许和他那坚韧的性格有关,或许是由于戴了眼镜的关系,他并没有多么热衷于足球、篮球,而是爱上了沿着那校园里蜿蜒的小路慢跑,或是在排球场上挥洒热汗。他笑笑说,运动,那几乎是每天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大学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满肚子都是学问的老教师。这位老教师上课从来不带讲稿,只把要点写下来,然后展开来侃侃而谈。内容很有深度,也非常有趣,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是屏息聆听,生怕会遗漏了什么精彩内容。
父辈遗传下来的性格
 
    从谈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在待人接物还是为人处世上,钟师兄都是比较平静淡泊,却又是友好、恰到好处的。我们奇怪,这到底是天生的性格还是后天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呢。他自认为是从父辈那里遗传下来的性格。
    父母都是工人出身,虽然是在市区长大,但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困难。从小吃着番薯粥长大的他,从不奢望父母能对自己学习生活能有多大的照顾。但又说道父母都是很平和淳朴的人,即使自己有困难也一直乐于帮助身边的人,这对童年时期的他的性格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里有5兄弟姐妹,大哥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去农场打工帮忙维持家计。从小就明白了只有读好书才有真正的出路的他,一直非常的自立,努力学习。并且心胸宽阔,和同学相处很好,不以成绩好坏定亲疏。
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做到最好
 
    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辉煌的人生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正如钟师兄所说当初是命运替他选择了华工,其实也是他自己选择了华工。我们细问之后得知钟师兄高考时候的第一志愿其实是华工的建筑系,或许是因为报考的人太多还是自己那特别优秀的化学成绩,他被录取到无机非金属专业。不是没有伤心懊恼过,不是没有幻想过,如果自己读的是梦想中的专业那会多好。“现实就是现实,由不得你埋怨,只有去做好它。”钟师兄说。
    毕业以后,钟师兄作为瓷厂“文革”后第一批的大学生,曾做过化验室主任、质检部负责人,搞过技术引进,做过副厂长。在改革开放初期,调入新成立的高岭土公司,并由技术部门转入行改管理部门。后由于某种原因又转去廉江,先后担任经委副主任和红星瓷厂厂长。2003年他调回湛江人事局工作。在每次工作交接的过程中,他秉行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去完成,有一次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去整理手上的资料,等接替者的一切工作都顺利运作以后才放心离开。
    从当初的梦想做一名建筑师,到如今的从政道路,我们问他是否会觉得有点欷歔。他说:“其实以前的经历对现在是一种财富。若当时我不是读了那个专业就不会去到瓷厂,而当时瓷厂不是处于亏损状态,我也不会遇到一位让我从他身上不仅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还有待人处事、管理能力、对我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厂长。在我看来,读书是接触社会的一个桥梁,而更重要的是毕业后你进入社会的切入点。若大学生毕业时能有机会进入一个好的单位,融入一个好氛围的团体,就不要在乎眼前工资的多少,努力去做。他们教会你的,会影响你以后的一生。”
    无论是大学未能如愿的专业,还是以后不断变换的工作以及繁杂的工作交接程序,他都努力去做到最好。他笑着说:“走上这一行,就要学会这一行、爱上这一行。不是没有过挫折,只是要用平常心面对,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忠职守,挫折总会过去的。”
这是我会一直走下去的路
 
    访谈的过程中,钟师兄的手机不时响起。听着他熟练地处理事务的声音,我们不禁问:“您的工作那么忙,那您陪家人的时间多吗?”他的回答有点低,很少。
    在女儿1个多月大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廉江忙于工作,甚至没有时间回家。到了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总是女儿睡了,自己还没回家。吃饭时间总有工作上的应酬,几乎没怎么陪过家人吃晚饭,周末也常有工作任务而没法陪着女儿玩。等到女儿在广州上初中以后,几个小时的车程,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探望。他说一直觉得很内疚,却笑言幸好女儿从小就很懂事,也不会因此而闹脾气。“或许是像我吧,”说起女儿的时候他的脸上不自觉的浮现出一种温柔、骄傲的笑容:“她在生活上一直很自立,很懂得照顾自己,不让家人担心。很多时候即使很想要一样东西也不会开口要求我们去买。不过我们也会给女儿买那些需要的东西和时常会给她一些小奖励。虽然很少时间陪女儿,但还是对她的学习抓得很紧。她小学的时候,会把不懂之处折页放在书桌上。无论我多忙,回家以后都会帮忙看女儿的笔记,一有空就和女儿讲解。那估计是父女相处最久的一段时光吧。我对女儿注重的是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她看书学习的能力。”
    我们问道,你那么努力的工作,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吗。他笑着说:“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好了,把责任都完成了,那就足够了。做人啊,没有必要把名利看得太重要,那都是过眼云烟。所以我也不执著地追求什么东西。人要做好本分,还有要懂得知足,就够了。”当被问到以后有没有打算如何做个好爸爸、好丈夫的时候。他沉默了好一会:“或许我不是个好爸爸、好丈夫,可是我的工作需要我,我还是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当然,我也会尽量抽空来陪她们,可时间还是太少了。估计我在这方面是注定要对不起我的妻子和女儿的了。不过,我相信她们会理解我的。”
说到底,还是知识技术重要
 
    在采访前我们就了解到,钟世明师兄曾担任过湛江市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的主任。我们忍不住请教:“你们是怎样招聘人才的呢?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应该怎样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钟师兄说,大学四年,专业方面的学习带给自己的东西其实很少。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当初所学到的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的。而我们在大学四年里要学的,是学读书,是学方法,是学做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而且我觉得,大学生没有必要过早实习。因为实习只是一个与社会的磨合期,以后有的是时间,不需要操之过急。当学生先要学好技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记得自己的角色。要珍惜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珍惜你会遇到的人和事。注重发展身边的社交圈子,不要只和自己同类的人交朋友。要懂得向别人学习。
    我们又问,现在许多专科学校对学生的学习都抓得很紧,甚至还帮学生制定了学习时间,包括早操还有自习。而华工却是非常轻松的,轻松得让我们有点忐忑不安。您是怎么看的呢。
    他说,其实在学习技能和课本知识方面,哪个学校都一样。学校的重点、非重点之分,不是在于师资之类,而是在于技能学习的方法、学风、概念,还有氛围。一些专业学校固定的时间安排其实不够灵活,约束了大学生的自由学习,局限了学生开拓式思维的启发。那种适合高中生学习管理模式,是基于学生思维和约束力还没有定型而制定的。到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初步的思维能力。在华工里,自由不是放任,因为其考试非常严格,这就要求学生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想当年我们经常去图书馆自习,互相帮忙占位置。没有位置的时候,就到外面的草坪上学习,这是一种培养自觉学习的方法。再者,大学不是军校,不要求纪律严谨,我觉得那种体制不适合大学生。其实,什么样的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学生要找准社会的切入点,要注重的是进社会之后怎样发展,怎样发挥自己的能力性格,发展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很快结束了,当我们请钟师兄写下对母校的寄语时,钟师兄沉思片刻说:“想对母校说的话太多了,想给师弟师妹的祝语也太多了,现在竟是找不到一句能代表我心情的话。”过了许久,钟师兄拿起笔,庄重地写下了“多彩人生的始发地——华工”。
作者:姜欢倩 郑诗洁 陶韵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