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闪光发亮的“螺丝钉”——访韶关市城监局局长周伟源校友
日期:2013-09-30

 

一枚闪光发亮的“螺丝钉”

——访韶关市城监局局长周伟源校友

【人物名片】周伟源,男,汉族,1962年9月10日生,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华南工学院汽车工程一系汽车专业,曾任韶关市交通局局长,现任韶关市城市监督管理局局长。
    夏日的天气异常闷热,令人有些焦躁不安。来到约定的地点,推开房门,周伟源校友已经在等着我们了,耳闻他关切的问候,目视他健朗的笑容,感受着他散发出来的真挚的气息,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许多。
最感念华工精神——“螺丝钉精神”
 
    “华南理工大学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华南高校的一个‘王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涵盖了周伟源校友当初选择华工的缘由,并没有过多的浮夸。那个时期,经过十年“文革”,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加上当时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少之又少,竞争之大可想而知,他为此肯定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被我们问及他是如何努力学习的时候,周伟源校友却有些含蓄。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当时只是想着学习,想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罢了。这更让我们钦佩他的谦逊,但更多的应该还是他一直所强调的“螺丝钉”精神——一种专心学术、努力刻苦的精神。周伟源校友对华工最深的记忆就是那股无形的钻劲,对他而言,这股钻劲就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动力,是他奋斗的目标,追求的方向。既然要做,那就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好、最精致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至少让自己满意,这样就问心无愧了。在周伟源校友的字典里,钻研精神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韧性。该干吗干吗,要务实而不是浮夸。你是学生,就做好的你的分内事,好好学习才是真。这不关乎平凡,也不关乎伟大,只是平淡中的点点真谛。周伟源校友言谈举止中那份质朴,简单而深刻,发人深省。
回想华园  思绪万千
 
    当然大学生活不仅仅是这些,在那个精神富足、物质匮乏的年代,让他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大学的食堂。周伟源校友说,在那个一切都要凭票(证)供应的年代,大学食堂每天都有肉吃,这一点让学生时代的他很开心。
    周伟源校友还跟我们分享说,他们曾经是32个人住一个宿舍。那个年代的生活还真有点捉摸不透,不过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么多人一个宿舍应该是一种别样的风情吧。说实话,这点让我们挺羡慕的,这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专享吧。虽然他嘴上没什么表示,但我们的都能体会到他对那段生活的怀念。这也是华工带给他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记忆吧!
    周伟源校友的体魄很是强健,这要追溯到大学时期了——在校期间,课余的时候,周师兄喜欢运动,基本上是“碰到什么就玩什么,虽然都不精,但享受就好”。每天,足球场上有他挥汗如雨的背影,系队的排球比赛场上也有他的奋勇拼搏的英姿。也许在马拉松比赛中你看不到他的身影,那是因为他喜欢团队运动,喜欢和队友一起拼搏,共同承担失败,共同为胜利喝彩。他或许不是最厉害的,但一定是最努力的;他就是队伍中的螺丝钉,钉在自己的位子,在其位谋其职,专注而又享受自己的工作。豁达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是一个不把目标当作压力,享受工作并尽力而为的人。在大学时代早早体现出来的优秀品性特质似乎也印证了周伟源校友以后事业的成功。
打拼多年  求真务实
 
    谈到事业,我们很是讶异于作为工科学生的周伟源校友走上了公务员这条道路。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其实他并非一开始就涉及政务工作,从华工毕业后,鉴于当时的汽车行业大环境的不景气,他选择和专业比较接近的汽车维修行业。以现在他的发展来看,当时的决定是很明智的。从交通局局长再到现在的城市监督管理局局长,这么些年来,周伟源校友想必经历过工作上的诸多困难,也收获了许多工作上的成就。但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他始终没有给我们详谈他工作的情况,谈到困难,他爽快地告诉我们说没有。其实大家都清楚,哪有一帆风顺的事业。我想,之所以在他看来没有所谓的困难是源于一种心态,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于是,工作上不断创造了成绩——努力把韶关创建为全国的卫生城市,大大改善了韶关的市容市貌,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被评为“抗洪救灾先进标兵”,在自然灾害面前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切实地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点点滴滴,造就了在我们眼中周伟源校友强壮的身躯。但是提及这些,周伟源校友很是平静,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分内的工作。不以工作为负担,只是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部分,如此纯粹、简单。
    周伟源校友说“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而他自己从不把目标当作压力。他所坚持的观念就是学会享受自己的工作。难怪当我问他“如果上级下达的任务很难完成时,会不会倍感压力又或者是感到无所适从?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他不假思索地说:“直接说不能完成。”或许这就是体现在他身上的那种华工精神,如校训一般求真务实。当大家都在为了目标拼搏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还能享受这奋斗的过程。当大家都在为金钱为名利尔虞我诈的时候,又有谁还能紧紧守护心灵的那一池澄清。谁还能像螺丝钉一般,扎根自己的岗位,扎扎实实地工作。很高兴,在周伟源校友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华工精神。或许他不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者,因为华工有千千万万的优秀校友,但他一定是这种精神十分成功的践行者。这种精神体现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在优美的城市绿化,在整洁的街道马路,在清澈的江水,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事情虽小,却系民生;大局的统筹,量化的工作。工作虽然繁多,但若是为老百姓做实事,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做到最完整,自然就少了许多无端的压力。不难揣测,即便有时很累很辛苦,却也觉得欣慰和快乐。问及周伟源校友对自己工作的定位,他这样形容——自己就像保姆一样,照看着群众的饮食起居。朴实却真切的词语描述出他无私奉献,一丝不苟工作态度,令人甚是感动和钦佩。众所周知,“保姆”的工作是烦琐的,而周伟源校友在日常生活中,如他所言,就是扮演着一个“保姆”的角色,不断为人们排忧解难,事无大小,必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工科生的共同特点。周伟源校友说话很是坦率,他说,步入社会,所做的一系列改变,不管是走上政治道路还是其他,这些都只是惠己达人的一种方式,大社会是这样,不要想着社会去怎样适应你,而是你要学会去适应社会,这才是生存之道。这也许是达尔文“物竞天择论”的另一种诠释吧。
展望未来  满是期待
 
    提及现在的华工,周伟源校友也表示,在他看来,华工有了许多的改变,但是他内心深处,最欣赏与怀念的是华工优秀的传统,“求真务实”的纯粹的学术研究氛围,他希望自己母校能够继续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努力奠定在工学上的领头地位,并不断完善,使其永远走在理工科学校的前端。
    采访最后,周伟源校友送给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一段话——服务社会,发挥专长,爱岗敬业,争作更大贡献!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句话不仅仅是送给我们华工学子的,也是送给他自己的,是他一路走来,取得今天成绩的人生信条。从和他的谈话中,印证了这句话在他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地位,鼓舞而深刻。“螺丝钉精神”、“求真务实”是华园带给他的精神食粮,一生受用。而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拼搏后,他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把对“螺丝钉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理解融入他的生命旅程,话语中无不渗透出师弟师妹殷切的期望,满载着是母校深深的爱和期盼。
    今天你以华工为荣,明天华工以你为荣。24年来华工精神一直陪伴着他,陪伴他解决了生活或是工作中的各种未知数。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周伟源校友能够把这样一份朴实无华但却弥足珍贵的精神传扬给更多的人,让华工精神处处闪现。
作者:黄晓林 王荔 唐鑫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