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勇于尝试 挑战自我——访青岛市经贸委监测分析处处长李明超校友
日期:2013-09-30
勇于尝试 挑战自我
——访青岛市经贸委监测分析处处长李明超校友
【人物名片】李明超,男,198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纤专业,先后担任高级工程师、厂长、厂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青岛市经贸委监测分析处处长、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
初次与李处长见面是在酒店里,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为人和蔼可亲。第二天上午,我们在李处长的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了专访。李处长的“铁嘴”功夫让我们好生羡慕,形象生动的比喻,众多恰到好处的排比句……不管哪些方面,他都能用生动诙谐的话语一条条总结出来。除了“嘴”上功夫,他的工作水平和业绩更是让我们钦佩不已。不管走到哪里,在哪个岗位,他都能够把工作做到极致,尤其是在担任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时的一系列决策性的举动,更让我们佩服他的胆识。他的做人体会,他“学哲学,用哲学”的理念让我们不禁去反思自己,他善于思考和总结工作方法,让我们找到提高自己的路径。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在他幽默的语言里,在他过人的胆识上,在他诚挚的人生感悟中去体会吧!
忆大学时光,感恩母校培养
初见李处长时,他的平易亲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阳光般的温暖,他一开口即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出众的口才。第一天酒席间,他在致辞中就生动地为我们追忆了过去、畅谈了现在、描绘了未来。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妙语连珠,幽默风趣,高频率地使用排比句式,着实让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铁嘴”。
回忆大学生活,李处长说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可以说对华工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热爱。李处长是化学纤维专业82级,刚入学时,李处长就担任班长,第二年又担任了化工二系(后为轻化食品学院)学生会主席,当时他所在的班连续四年是华工先进班集体。据李处长回忆,当时华工的学生宿舍条件较差,住的都是木头柱子床,每个寝室有六个人,但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把宿舍打扮得漂漂亮亮,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书桌、鞋子、脸盆要摆放到位,和部队作风一样。同学间跟亲兄弟一样,直到现在,同宿舍的人还是习惯称呼“老大”、“老二”……关于当时化纤82级,李处长回忆说:“我们班第一年起就被评为院先进班集体,第三年起就成为广东省红旗支部(当时全校只有两个班获此殊荣)。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大学中发展学生党员,大学生党员很珍贵,但是我们班毕业时有一半的人加入党组织,这个班集体有太多的美好回忆,这个班集体非常值得留恋,这个班为后来的班级树立了榜样。后来在学生会主席的职位上,把整个系工作做得非常好,与原来班级的好做法与好经验作为基础有直接关系。”当问到为什么选择了化学纤维这个专业,李处长说:“这也是阴差阳错。家里是农村,自己要想有出息就要考上大学,当时上大学的想法很单一,就是能离开农村。但是教育水平很差,当时考上大学的人在整个乡镇没有几个,选择华南工学院是听了班主任老师的指导,当时不知道华南工学院在哪里,也不知道化学纤维专业是做什么的,只是觉得化纤是一种新的东西。”
谈到大学里同学友爱问题,李处长也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他说:“我们在大学里面会交到很多朋友,有一些知心朋友,也有一些普通朋友,从集体朋友到个体朋友,自己要把握好,原则上不要树立‘敌人’。我们在交友过程中无意中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分歧,要尽量沟通,尽量做好解释。朋友也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可能以后会变成知心朋友,也可能变成一般朋友。”
关于大学生活对后来发展产生的影响,李处长说,在大学里面担任学生干部时学到的组织领导才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影响很大,他还建议我们如果有机会也去做一些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这对锻炼我们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勇于尝试,不断挑战事业高峰
李处长大学毕业后担任过不少职务,从技术员到工程师,从生产调度到车间主任,从厂长助理到党委书记,直到现在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的自我充实,使得李处长无论在哪个职位都游刃有余,他是一位勇于尝试、挑战自我的强人。
李处长说,他刚毕业时被分配到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是事业单位,搞技术项目研究开发,是纯粹的技术工作。两年专业磨炼,觉得发挥了专业优势,自己得到了提升。这时做大学教授的舅舅提示说,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要把自己模式化,变化是正常的,要感于挑战自我,要适应这个社会。这些话对他的启发很大。后来,青岛有一个工厂上新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急需专业人才。李处长认为到企业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中,这样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来到青岛,在企业里一干就是十年,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后来通过选拔,李处长作为青岛市后备班干部被派到上海财经大学学财务,1999年回到青岛后,受组织委派,李处长到青岛一家特困企业——青岛纺织器材厂挂职党委书记,这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放弃了原单位的高工资和眼前利益,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在青岛纺织器材厂辛勤地工作了三年,实现了三年跨进三大步,实现了从拖欠工资到正常经营、从管理无序到改制重组、从企业搬迁到改造升级,走向了正常的良性发展轨道。2001年,通过选拔,李处长来到了青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主管全市行业管理工作。谈到这里,李处长说,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主席工作,对自己后来适应管理岗位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说到自己的管理风格,李处长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严细恒实,追求卓越。严细是工作之中必须严谨细致,恒实是脚踏实地和坚持到底;追求卓越是永不满足,不断挑战自己,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辉煌。李处长说,有了想法就要不断努力做下去,不光要说,更要去做。“严”就要求按规章制度去做事,但是严格并不代表不关心同事,李处长非常关心手下员工,这样的人格力量,增强了这个集体的凝聚力,成为作出成就的原动力。
学哲学,用哲学
李处长很喜欢哲学。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李处长说:“世界上的事物复杂多变,掌握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助于认识事物的特殊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性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要掌握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复杂事物,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关于哲学的应用,李处长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人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一个部门的领导,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哲学观点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其次,要尊重实践,要相信大家的智慧和才能,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实践,着眼于群众,着眼于客观实际,只有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懂哲学的领导就不能算是一个好领导,他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就解决不好事物的主要矛盾,就处理不好具体事物,这样的领导就不称职。
在采访最后,李处长向我们推荐了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我们请李处长用几个词语总结一下华工人的特点,李处长说:“华工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永不服输。”李处长最后祝愿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刘坤 刘申冉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