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巍巍百步梯 漫漫人生路——访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院长谢树浩校友
日期:2013-09-30
【简介】谢树浩,男, 1959年9月出生于广东潮州。1978年2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华南工学院,1982年从基础部马列师资班本科毕业。毕业后分配到桂林陆军学院担任教官,历任潮州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潮州市新华书店总经理,现任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潮州校友分会副会长。
谢树浩校友是我们回潮州采访的第一位校友。当我们通过潮州校友分会联系上他时,他非常爽快地和我们预约了采访时间。当天下午3点,谢树浩校友专程赶回他的办公室与我们见面。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面积不是很大,但环境清幽怡人,是治学的好地方。时值暑假,树影斑斓的校园比往日多了几分宁静。谢树浩校友一见到穿着活动队服的我们,就挥手道:“华工的校友?走,我们到办公室去。”寥寥数语便显出谢树浩校友爽快、利落的个性。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促膝畅谈了近两个小时。回忆起在华工的岁月,谢树浩校友慷慨激昂,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谈起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谢树浩校友语重心长,他就是我们尊敬的师长。
默默前行的好教师
从“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的人,心中都会留有一道深深的印痕。那时,他任教于潮州市太平中学。他说:“‘文化大革命’给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身为一名教师,崇高的使命感迫使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样才能教好我的学生。我努力把我所学到的知识教给我的学生,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就这样,谢树浩尽心尽责,学生愈是尊敬他、喜欢他,他愈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
回忆起被华工录取的那一幕,谢树浩校友显得异常激动。他说:“成为华工学子,真的很不容易。我被华工录取的消息传出来后,轰动了整个‘南门’(位于潮州老市区中心区域),大家都为我庆祝。潮州市还专门包了一辆车,送我们去广州上大学。”谈吐间,谢树浩校友抑制不住心中的自豪之情。
从教师到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再次走进校园,当是责任使然。天暗天明,他不曾停步。
勤奋尊师的好学生
谈到在华工生活的岁月,谢树浩校友说了一句:“大学时光,太美好了!”他深邃的目光,穿过三十载的光阴,定格在大学时代。
“理想、抱负很重要,它支撑着人生全过程,激励着你不断努力。大学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经济学家。为此,我与图书馆结缘,啃了很多与经济学有关的书,后来还发表过《国防经济效益论》一文。”
“当时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吧?”一直聆听这位大师兄侃侃而谈的我们不禁问道。
“不!艰苦是相对而言的。华工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们都很珍惜,大家学习都很刻苦。当时我们没有课本,老师就把课本内容抄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跟着抄,大家都抄得很起劲,恨不得一下子把全部内容都啃光。教我们统计学的朱惠强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课本用蜡纸刻印给我们使用。那时候,大家都争取时间学习,晚上课室没有灯,就几个同学一起,带上灯泡和电线,从课室外面引电到课室里面学习。因为同学们都这样做,所以几乎所有课室外边的电线都有一小截绝缘层被破坏了。”说到这里,谢树浩校友哈哈大笑起来。
谢树浩校友一边回忆着大学时代的种种情景,一边浏览着校友总会赠送给他的华工画册,口中不断称赞:“华工真是越来越漂亮了!”突然,他指着一幅图片对我们说:“就这里,湖滨路!那个时候,同学们每天都很早起床到这里绕着湖跑步。广播播放着军乐,同学们喊着口号,那气势啊,丝毫不逊当年的延安!跑完步,有的同学就在路边晨读,背英语单词,学习氛围真的太好了!”
世间的感情,一言难尽;所有的真情,都值得我们去珍藏和品味。谈起同学关系、师生情谊,谢树浩校友娓娓道来。
“同学们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在生活上,大家互相帮忙,互相关照;在学习上,大家互相竞争,暗中较劲。如果有哪一位同学有亲朋好友来了,一起出去散步聊天或到校外看电影,其他同学可就高兴了,就会想:‘我又比你多了一个晚上的学习时间!’就这样,你追我赶,大家一起快乐地进步。”
两年前,谢树浩校友专程赶往广州,和他的全班同学一起,为他们的哲学老师冯敬阳教授庆祝生日。谢树浩校友高兴地说:“三十年过去了,但冯老师看清楚是我后,就脱口而出:‘谢树浩!’”与其说是老师的记性好,不如说是老师与学生心中都有彼此:桃李满天下,冯老仍惦记着他情深谊重的学生;四海发光热,学生永远忘不了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时光倒流三十年。那是一个中秋节,冯老师邀请几位学生到他家做客。他平日省吃俭用,但对学生非常热情。学生到来了,他马上端出发糕和同学们一起吃。昏暗的光线下,高度近视的冯老师竟看不到发糕上的黑蚂蚁,看不到学生目瞪口呆的表情,拿起一块发糕就往嘴里送,边嚼还边叫大家吃。同学们对冯老师敬重有加,心中有话而口不敢言,也跟着老师吃起了发糕,还说,这发糕很有嚼劲!
以生为本的好校长
从华工毕业后,谢树浩校友历经广州军区桂林陆军学院教官、潮州市宣传部科长、潮州市新华书店总经理等职。2001年12月30日,潮州师范学院并入韩山师范学院,成立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为省市共管的师范类大专学院,后来,谢树浩校友调任该院任院长。从此,谢树浩校友再次走上教育的道路。
来到学院后,谢树浩校友深知,要提高潮州师范分院的办学水平,亟须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他平静地说:“我心中有一个信念:我要做得比别人好。华工的毕业生,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心。面对棘手的难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心中要有使命感,要有迎难而上的必胜的信念,其次才是具体策略。”那段时间,谢树浩校友下班后就独自到校园里走走,思考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他说:“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要使学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要解决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不久之后,谢树浩校友就断定,学院当前的主要矛盾在学生工作,只有解决好学生的问题,才能解决好学院的发展问题。在一次工作会议上,他果断提出了“以生为本”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一提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老师直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质疑:以生为本,那教师的利益怎么得到保证?但工作思路非常清晰的谢树浩校友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大学必须担当起它的社会责任,大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向社会输送人才。教师乃至学校的价值,必须由学生来体现,所以,学校以生为本是正确的。他说,有的学校提出了“学校以师为本,教师以生为本”的观点,是不偏不倚的“二本论”,是错误的。后来,他把个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实践写成论文,发表在《高教探索》上。
心系华工的好校友
谢树浩校友身在教育前线,又对教育理念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但当我们提及他对母校发展的建议时,他却显得非常谦虚。他说:“我很关心母校的发展,我现在也是按照我读大学时的印象来管理学校的。我希望 母校能够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坚信母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谈及华工学子,谢树浩校友语重心长地说:“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应用才是力量。华工是一所以工见长的大学,学生更应注重实操能力的提高,注重知识的应用。华工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铭记百步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重视基层工作,不要好高骛远。基层是实操性最强的地方,学生要珍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华工无法教给你们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但它却给了你们一把钥匙,我希望你们能用它去开启智慧的大门。”
告别了谢树浩校友,我们感受到了一颗滚烫的赤诚之心。母校啊母校,三寸粉笔谱灵光,四海桃花别样红!
作者:林荣 章沐扬 黄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