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记海南建筑设计院院长罗华侬校友
日期:2013-10-09
![]() |
【简介】罗华侬,男,59岁。1974—1977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现任海南建筑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在海南建筑设计院院长办公室的门前,两个穿着橘黄色上衣的女孩在犹豫着是否应该进这间摆设朴素、干净整洁的房间。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和蔼又带有一点惊喜的声音:“你们是华工的吗?”瞬间,我们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于是,我们异口同声地问:“请问您是罗华侬院长吗?”罗院长点了点头,随后把我们领进了他的办公室,热情地拿出茶水招待我们。一个建筑设计院院长的亲切,一个华工老校友的热情就这样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很快就要步入花甲之年的罗院长,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两只深陷的眼睛炯炯有神;头发整齐浓密,让人一时间无法相信这竟是一位要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
说起华工,罗院长如数家珍
采访正式开始后,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罗院长当时为什么选择了华工?话音刚落,罗院长就毫不犹豫地回答:“华工是华南地区的一所知名大学!”罗院长向我们娓娓道来,当年,华工叫做广东工学院,后来经过院校合并,曾经的广东工学院越来越强大,不仅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华南地区最好的工科实验室,还有华南地区最强的工科老师,因此这就像是一间功能齐全的大型医院,任何患者,一旦出现重症病状就会送往本地区最好的大型医院。所以,能够到这样一间知名度高、教学设施齐全、资源丰富的学校,那是谁都愿意的事啊!因此,在“文革”期间整个海南地区每个县仅有一个名额的宝贵机会下,罗院长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来到了美丽的东湖边,在古朴却不显沧桑的红楼下开始自己三年半的大学生涯(当时因为“文革”的特殊背景,五年的课程被压缩成了三年半)。建筑红楼——这座毕业三十年后也要回去的地方就是罗院长最难忘、也最割舍不了的建筑。据院长回忆,建筑红楼曾叫做一号楼,也是建筑学子们学习、画图、上课的重要场所。提起红楼,院长就想起了以前在东湖边看书学习,围着东湖奔波在课室和宿舍之间的日子。院长说当年的日子虽然辛苦和单调,但一想起多年前著名的罗松法教授说的“华工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专业是唯一能和清华抗衡的专业”,他就感觉到自己到这样一所高水平大学来读书的幸运。
那无法忘怀的华工的人和事
有人说:只要是地球人,就一定知道世博会!那么,只要是中国人就一定知道2010年上海将举行世博会;只要是华工人就一定更加知道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我国著名的建筑名师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就是这位1965毕业于华工建筑学的大师兄不仅对我们后来的华工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更是成为了罗院长在大学期间最难忘的人之一。讲起何院士,罗院长忍不住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往事,当年华南理工大学第一届建筑设计院院长就是他当年的班主任——陈开庆。多年以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就由建筑名师何院士担任。当我们在感叹何院士设计的诸多作品时,罗院长又激动地说:何院士是一位非常专业的建筑大师,在建筑学学习中有一项最高境界的练习,那就是人体素描。只有将人体肤质、肤色等质感画得清清楚楚,才可以设计出色彩明快、造型突出、功能完善的建筑。迄今为止,在建筑学领域里,能够将人体素描画得如此逼真、如此专业的人是凤毛麟角,然而何院士就是其中的代表。当我们还沉浸在何院士所设计的美丽的大学城和造型特别的逸夫人文馆等我们熟悉的建筑时,罗院长又向我们讲起了一个他最难忘的大学之事。每天,太阳东升西落,一周一次的素描课显得格外珍贵,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次素描课上画出最夺目的图画。罗院长回忆说:“那时,一周一次的素描课根本无法满足素描的要求,所以他们全班同学就在周六周日,一起带上画板到野外写生。”画画、素描就成了周末休息的全部,但只有拥有达尔文这种画鸡蛋似的精神才能画出最动人的素描画。最让院长记忆犹新的时刻就是每次素描课结束后,老师都会要求全班四十多位同学将他们所画的画挂在墙上。此时此刻,四十多张画就像国庆阅兵时的军人一样等待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检阅。四十多张画鲜明地挂在墙上,谁的画画得好,谁的色彩用得好,谁的明暗对比度协调得好,一目了然。就在这种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氛围下,每个人都努力争取将别人的目光全部吸引到自己的作品上,此时,罗院长脸上再次表现出了当年那种追求梦想的神情,他深情地说道:“那时候,我心里想的就一件事,一定要把本事学好,做40多张画中最好的那一张!”听到这里,我已经完全理解了罗院长这件对于他最难忘的事情的意义,就是这样一种赤裸裸的检验,一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竞争让他迸发出了对理想和梦想的最强烈的追求——哪怕那只是一幅画。
再伟大的人,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时代抛弃
罗院长毕业已经32年了。罗院长从华工毕业后,靠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准则,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走到了海南建筑设计院院长的领导岗位。几十年来,罗院长和他的同事们为海南的建筑行业设计出了一批批具备海岛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像海南天邑国际大厦这样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海南独特的标志性大厦。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一个人,一个再伟大的人,只要他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时代所抛弃!”院长语气凝重地向我们介绍道:1979年后,海南建筑设计院不再是由政府拨款的一个部门,而是成为了一家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就好比是市场上的一家理发店,只有你的技术和设计足够精湛,才能吸引顾客到理发店来剪发,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罗院长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越来越不够用,当年在华工,三年半的时间里他们只学到了一些理论和平面设计的知识,没有学会将知识联系起来,没有学过如何综合设计,做到将建筑的各个部分比如排气管道、照明设施、排水设备等安排得更好,设计出功能齐全的建筑。就在不断地学习之中,罗院长没有埋怨时代带来的压力,而是更加主动地跟随时代的变化,应对时代的要求,学习更加综合系统的知识。在院长的办公桌上,我猛然发现院长没有配备电脑,只有一叠一叠的设计图稿和理论书籍,这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院长天天都在学习、天天都在进步的真实表现。罗院长还努力地将建筑设计院营造成每个员工的家,鼓励每位员工都一起学习,竞争上岗,将自己曾经在华工画图时追求梦想的精神再次带到工作之中。就这样,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设计市场中,罗院长带领全院创造了一年两千万元到三千万元的绝佳业绩。或许,这个让全院满意的业绩数字就是我们看到的院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不断有电话要接听、不断有业务要处理、不断有设计图纸要吩咐的那忙碌工作的最好回报,也成为震撼我们内心的无穷力量。
华工明天会更好
看着院长在采访过程中都一直忙碌,我们想尽快结束采访,让院长安心工作。然而,院长却对我们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过母校了,好不容易有机会跟你们聊一聊,只要你们不嫌啰嗦就好。”院长虽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科生,但是,他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趣闻讲给我们听。最后,他又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位仅仅小学毕业的工人,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于是,几十年来,他都没有间断过画图,在某一年的全国建筑参展会上他挂出的四张参展作品,一经挂出就被当场卖掉!这充分证明了院长告诉我们的:只要持续做你感兴趣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实现目标的,但最重要的就是目光要长远,懂得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在我们告别海南建筑设计院,告别我们的老校友罗院长时,望着罗院长的背影,我们深深感到作为华工一分子的骄傲和自豪。是啊!几十年来,华工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人才,如今是桃李满天下。在中国甚至世界的许多角落,都有我们华工的前辈在默默地耕耘着他们的事业,在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贡献着他们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昨天,母校培养了这样一批杰出的校友;明天,校友们的拼搏和功绩会让母校更加发光发亮。木棉花开花落,中山先生的眼睛注视着华工的前方,我们也在仰望华工更杰出的校友,更光明的未来!
作者:颜文轩 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