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浓浓茶乡情——访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史民校友
日期:2013-10-09
![]() |
【简介】陈史民,男,1952年2月生于潮州。1981年之前,工作于广东省陶瓷研究所,主要研究陶瓷配方方向。1981—1983年在华南工学院无机陶瓷专业学习。1993—2006年,担任广东省陶瓷研究所所长。2004年至今,担任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在采访陈史民校友之前,我们在网上搜索他的相关资料。一打开网页,印入我们眼帘的是关于他的几十篇报导——潮州市成为首个实现“废瓷制瓷”、“废瓷再生”技术的城市,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我们将要采访的陈史民校友。
拜访陈史民校友是在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室。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占据了很大的位置,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办公资料。桌子的后面,立着一个放满书以及各种资料的书架。而在另一边的墙角,放着一套红木茶几,茶几上放着潮汕人家特有的功夫茶具。就在这简单的办公室里,陈史民校友以潮汕人特有的热情接待了我们。就在那茶杯里散发出的浓浓茶香中,我们开始了访谈。
如果不去华工学习,我可能也不会坐到今天的位置
1981年,在广东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了两三年的陈史民和潮州其他十几名职工一起被派到华工学习。在华工,学徒出身的陈史民第一次系统化地接触到一整套的陶瓷理论知识。因为是参加工作后才重新返回学校学习,所以陈史民在学习上的方向性及目的性十分明确。他说:“当时我在研究所是研究配方的,进入华工学习后也是注重这一方面,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学习比其他同学快,接受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也正是因为有了之前在研究所工作的那段经历,陈史民在求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实用性。当回忆起当年的课程时,陈史民说:“当时有上基础课,但是上得比较少,我们工作后去学习的还是重点学专业知识比较实用,特别是普通陶瓷方面在理论上的东西不是很多,大部分还是侧重于应用。”他还特别强调,平时在研究所工作时碰到了很多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让他受益匪浅。
在谈到华工的老师时,陈史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时的老师都是研究这个领域的,我们是参加工作后去学习的,有很多问题去找当时的老师咨询,经常麻烦老师。当时的刘校长也是陶瓷行业的专家,还给我们上过几节课呢”。正是有了这些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陈史民在陶瓷行业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在访谈的过程中,陈校友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说到,如果不去华工学习,我可能也不会坐到今天的位置。内敛的潮汕人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用他们的实干来表达对母校的深沉感激之情。
没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的事
在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老一辈人心目中,工作不是十分辛苦的事。当谈到最初进入研究所工作时,陈史民说:“当时的工作是被安排到陶瓷研究所,进入研究所时是先当学徒,学徒的生活也不是很辛苦,相比下乡来说好多了。当学徒是跟着师傅一步步开始学的,按照学徒的规矩去做,师傅说什么就做什么,不懂的就要多问。”就这样,在我们看来很艰苦的学徒生涯就被陈校友两三句话带过去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他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1983年,经过两年在华工系统学习后的陈史民重新回到陶瓷研究所工作,开始做一些陶瓷上的项目。1989年,陈史民开始负责整个研究所的工作,并在1993年担任了研究所的所长。
要说陈史民在当研究所所长时的最大贡献,当然要数研究出“废瓷再生”技术,这在全国可是首例。在谈到研究这个技术的过程时,陈史民说:“当时是市环保局的人来找我的,他们说潮州市被很多废瓷包围着,对环境破坏很大,陶瓷行业发展造成的无机垃圾污染很厉害,问我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我想应该有,就叫人去拉了一车废瓷过来研究,说一个星期之后给他们答复,研究结果发现有解决办法。没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就在我们被这句“没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的事”震撼着的同时,陈校友接着解释道:“从陶瓷行业来说,废瓷其实还是一种材料,陶瓷都是根据一些配方制成的材料去烧的,废瓷都是烧好的原料,所以当然可以用啦。”说到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时,陈史民轻描淡写也说没有遇到很大的问题,又说到:“这是我们国家首次解决这类问题,申请了专利,在这个过程中,从省政府到地方政府各级都是十分支持”。
其实,我们在出发前已经了解到,这个“废瓷再生”的项目是从2003年开始研究,2007年才最终攻破难题的,这四年的研究过程并不是如同陈史民校友所说的如此轻松。正如在访谈过程中他说的:“最忙最充实的时候还是作废瓷这个项目,当时基本是没有休息日的。”可见这个项目背后付出的汗水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讲得清的,但是朴实、内敛的陈史民校友还是用一句“没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概括了,并把功劳推给了政府。或许,对于这位简单的潮汕人来说,潮州在2004年获得的“瓷都”称号就是对他最好的奖赏了。
希望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能够独立
2004年潮州被授予“中国瓷都”荣誉称号后,潮州陶瓷行业获得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因此,潮州政府经过综合研究,决定在潮州创立一所陶瓷学院,旨在培养陶瓷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更好地服务潮州陶瓷行业。就在这一年,在担任研究所所长的同时,陈史民承担了担任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的重任。“研究所与学校的联系一向很多,当时过来是为了筹备建立陶瓷学院。”在谈到担任校长的原因时,陈校长如是说。
2006年,陈史民卸下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专心担任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至今。
“现在学校主要钻研美术,集中在陶瓷的造型、雕塑、彩绘等外观造型上。学院已经建好了,但是由于一些政策原因还不能独立,现在还是附属于韩山师范学院。”谈到这,陈校长很期待地说:“明年政策就会变了,还是希望学院能够独立出来。”同时,陈校长对于自己的学生寄予了厚望,希望学生们出来能当陶瓷行业出色的一线技术工人,为这个行业作贡献。
陈校长对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关心,说到底,是对陶瓷方面专业人才的关心,是对潮州陶瓷行业的关心。“潮州这几年陶瓷行业发展很快,一是产量提高的速度很快,二是各种材质的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但是水平还是不够高,特别是很多小工厂水平还是比较低。另外,现在潮州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附近的原材料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潮州较好的原材料都要到湖南、江西那边运过来。最远的是到内蒙古,以后潮州应该逐步取消这些低档的产品,要做附加值高的产品,更好地利用潮州所剩不多的原材料。”在谈到潮州陶瓷行业的发展时,陈校长向我们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潮州人,作为一个陶瓷行业的专家,作为陶瓷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陈史民已经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潮州的陶瓷行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谈到今后的目标时,他说道,还是希望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能够独立。他想到的,永远都是潮州的陶瓷。
我是经常回华工的
陈史民曾经是广东省陶瓷研究所的所长,现在是陶瓷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潮州华工校友会的会长。
“潮州华工校友会已经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了,成立初时我就是校友会的理事,上一届会长退休了,众人推荐我承担会长的工作,我也就答应了,做会长也没有什么事,有事的话还是大家一起开会商量的。”对于校友会会长的工作,陈校长是这样说。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不时感受到陈史民校友对华工发展的了解,不时从陈史民校友那里得到他对当年所在学院情况的了解。比如,现在材料学院已经没有陶瓷专业了,现在材料学院在研究的是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其他陶瓷;学校的校容漂亮了很多……从这些简单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陈校友对华工的关心。“我是经常回华工的,原来是有很多项目回学校请求帮助,也常去一些老师家里做客,近几年也因为校友会的事经常回学校”。虽然已经离开华工多年,但是陈史民校友在工作上、感情上,还是和母校有很多联系的。
在谈到对母校的祝福上,这位朴实的校友说:“希望学校培养更多有能力的学生,更多为社会作贡献的学生。”
在浓浓的茶香中,我们结束了对陈校友的采访,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对母校茶香浓郁般的感激之情,对陶瓷行业的执著之情以及他对“瓷都”潮州的热爱之情。
作者:徐秋枫 林奕源 谢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