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外慧中的华工人——访广州市南区邮政局副局长李凤婷校友
日期:2013-10-12

秀外慧中的华工人

——访广州市南区邮政局副局长李凤婷校友

人物名片】李凤婷,女,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热能工程专业; 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先后辅修了计算机软件和英语专业。1998年7月进入广州市邮政局工作,历任广州市中区邮政局经营服务部主任、局长助理、副局长,现任南区邮政局副局长。获“工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计算机软件辅修毕业证。 
惠风和畅
 
    见到李凤婷师姐之前,我们先由她的秘书引领,前往广州市南区邮政局的办公地。一路上她的秘书跟我们聊着“李局”的“才女”名气,钦佩之情溢于言表。30岁出头就做到南区邮政局的副局长,还能够让下属感到如此亲切,又如此敬佩,师姐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不禁好奇起来。
    南区邮政局的办公处设在一片居民小区之中,室外是热闹的居民生活区,进了门却是闹中取静的一块温馨之地。见我们前来,李凤婷师姐连忙微笑着起身相迎。师姐的办公室并不很大,墙上挂着一块宽大的匾额,上书“惠风和畅”,格外引人注目。出自《兰亭集序》的这四字箴言,不知是师姐自己的座右铭,还是别人对师姐的评价,但不管哪种情况,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师姐,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惠风和畅,原意是指柔和的风,让人感到温暖舒适。就像师姐的办公室,高大的绿色植物、馨香的百合花,以及桌上的水果和点心,给肃静的办公室平添了一股舒适的家的感觉。师姐不管是说话还是气质,也都是那么温和,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电话打来或下属来请示工作,师姐总是很温和也很快地给予答复,外面的同事们则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个人都那么从容自然。真的像师姐提到的那样,她希望和员工在一起时是朋友的感觉。
     “惠”字也不妨理解为“慧”。因为一位企业的管理者,要做到这四字,还需要有智慧才行。这就不得不说起师姐的“才女”之名了。师姐在校期间就是位典型的好学生,曾是学校第一个企业奖学金——宝洁奖学金在电力学院的首位获得者。在华工生活的五年里,她修读了四个专业,最后拿到了热能工程和国际贸易两个专业的学位证书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辅修证书。进入到广州邮政工作之后,她以自己出众的工作能力和实干的工作精神很快脱颖而出,三十多岁就开始在南区邮政局中执掌大小事务了。
    这样的经历,如此的秀外慧中,李凤婷师姐果然不负“才女”之名。 
“进入华工是偶然,也是必然”
     
    李凤婷师姐来自湛江,从小家庭环境比较艰苦,父母也都忙得管不了她的学习,甚至到她高考报志愿时才知道原来女儿的成绩好到可以上重点大学,这才重视起来找老师商量。但是师姐说她当年有“三怕”,一怕和钱打交道,二怕处理人际关系;三怕死记硬背。再加上本来就理工科相对更好,所以就先锁定了理工类院校。而为免家人牵挂和担心,华工作为广东理工类最高学府当然就成了不二之选。
     回首当年,师姐说:“现在回头看那三怕,未免幼稚和单纯,但正是这三怕让我进入华工从偶然变成必然。现在看来这个选择的确是对的,因为华工的氛围和学风、华工的老师和长辈培养了我,也正是华工的这种实干型作风造就了我。”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刚见面时看师姐的气质,我以为她应该是一位很感性的人,但在聊天中却发现师姐其实是一个逻辑思维很强、很理性的人,“实”是她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师姐说,华工校风很务实,华工人很踏实,而五年的华工生活也培养了她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实干作风。
    当年,抱着投身国企、服务祖国的理想,李凤婷师姐放弃了大多数同学趋之若鹜的大型外资企业;为了回报自己贫寒的家庭,她放弃了出国;也因为诚信而最终选择了邮政,放弃了看似前景更光明的其他行业。这种单纯就算在十年前,在有些人看来也是有点傻的,但也许正是因为坚持了这样的傻傻的“实在”作风,师姐才没有走很多弯路,才能如此年轻就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李凤婷师姐入职那年,正是中国邮政“用五年时间断奶”的第二年,邮政从此正式走进市场进行企业化运作,而当时全国邮政系统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尽快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快步推进企业化改革,广州邮政当年首次大量招聘本科及以上大学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并直接放在管理层。对于当时惯于排资论辈的老国营企业而言,这批本科生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开始的半年实习时间里,李凤婷师姐并没有像很多同期入局的同事那样抱怨或跳槽,也没有坐在办公椅上悠闲度过,而是积极投身基层一线做起了收寄、封发、分拣邮件等搬搬抬抬的体力劳动,穿着“白领”的衬衣、西裤、高跟鞋,做着跟工人师傅们一样的工作,师姐以自己的实干赢得了师傅的心,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经过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到了管理层,师姐仍然坚持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作风。她说:“在邮政的这十一年,我始终相信只有实实在在把工作做好,为企业谋实利,才是企业需要的,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身边的朋友建议我去‘跑’去‘送’时,我都婉言拒绝了。”在师姐看来,那些工作之外的“门路”即使能带来短期好处,但让她心虚,觉得不踏实,也不能长久。师姐一直在企业的经营部门工作,作为企业创收的核心单位,难免会有各类经营指标,但她始终坚持“实实在在做市场,为企业谋利益,而不做虚假的经营指标”,不在经营指标上做文章,而是从大局出发做工作规划。师姐笑言:“这就是个人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也许在现实的眼光看来师姐这样的作风有些傻,但是她的成绩也证明了一个朴素却容易被遗忘的道理:靠自己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上展现自己的能力来赢得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样得来的成就才有根基。
怀想华园,感恩母校
 
    在我们的采访中,师姐不时地流露出对母校的感恩和作为一名“华工人”的骄傲之情。从她的讲述中,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在邮政局跟学校的合作中,事无巨细师姐都要亲自去跟踪——那是因为她对母校的感恩、对华园的一切都抱有深深的情谊。
    提起学校生活,李凤婷师姐首先满怀感激地向我们介绍了她当年的诸多良师。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马小茜老师培养了她今天的思考能力;有一颗父母心的蒋金良老师为她提供了很多帮助她发展的机会;像朋友一样的桑成好老师对她校内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并为她协调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冲突;还有喜欢把她当年的作业作为样板的制图老师、鼓励她继续深造的英语老师,以及虽然她只上了一半课但仍给了她98分的系主任,等等。每一位老师,她都清楚地记得他们曾给予自己的教育和帮助。师姐说:“没有他们帮我积累这些东西,我以后的择业、在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那么多资本,也没有那么多的基础。”
    五年的华园生活,师姐收获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收获了真诚的友谊,更收获了不拘泥某一专业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正是因为母校这种文理结合的教育方式为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使她成长为一位复合型人才,在后来的事业中能够迅速适应、提升自我。 
寄语师弟师妹:思维方式最重要
 
    对于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李凤婷师姐叮嘱我们要充分把握在校的黄金时间,用在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提升、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有帮助的事情上。她反复强调,在校读书不要死记硬背,不要读死书,要着力培养自己的整体思维方式和能力。对所学的理论体系、核心知识要有充分的理解、吸收和掌握,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最终要提升为自己的个人能力,而不是仅仅背下一些公式或条文。马小茜老师的教育方式最为师姐赞赏:不注重死记硬背,而重于怎样把知识应用起来。考试就是用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理解、按照整个专业知识的逻辑去寻找合适答案,而不是把课本上的标准答案背出来。师姐说她后来专业课学得比较轻松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整个热工体系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不见得全对,不见得全面,也不见得以后会全部用上,但学好专业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学习专业的科学知识可以培养好一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学会如何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培养的思维能力或者说综合能力。”因此,师姐建议要强化思维能力,这对以后就业更有帮助。因为只有这样,不管以后从事的是不是所学专业,也能很快掌握规律,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走在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前沿。而对于大学生择业,师姐则建议我们要有从低做起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积累和沉淀,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把握住,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师姐最后鼓励我们勇敢地走向社会,将学术中的思路和领悟运用到社会实践,历练自我,提炼能力。师姐说:“有思维能力的人就能在社会上走得快,实干的人就能走得稳,创新的人就能走得远。”这三句话是师姐自身的写照,也是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作者:李欢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