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我永远都在游泳——记广州绿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泽生校友
日期:2013-10-12
我永远都在游泳 ——记广州绿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泽生校友 |
【人物名片】林泽生,男,1977级华南工学院物理师资班,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自费到美国深造。1997年回国创业,现任广州绿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总出现在国际孵化器大厦一楼时,肩上挎着个公事包,一只手拖着行李箱。我们好奇地问他是否刚出差回来,后来到会议室才发现,那些是专门为我们采访准备的,里面是他当年在华工时,还有留美、结婚和工作的照片,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资料。
很亲切、很热情、平易近人,这是他给我们的第一感觉。
百里挑一 求学华园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怀着对知识的渴望,570万名学生再次走进因“文革”而关闭10年之久的考场。当时全国录取名额不足30万,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林泽生正是其中的幸运儿,而且,他所考上的是当时“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南工学院。
在此之前,林泽生曾做过电工、从农、入部队,之后又做了五年中学老师。他从教的是中大的附属中学,是所重点高中,很多学生高考报考中大。他开玩笑说:“我不想考中大,不然我的学生和我在一起上课,那就很麻烦了。”
不过,林泽生报考华工更多是出于对工科的热爱,尤其是无线电,他曾经用1000多个分立元件组装了一台电视机。所以当时高考志愿是无线电专业,但校方考虑到他高中教过物理,高校又缺乏教师,就将他分配到物理师资班。虽然是被分配到的专业,师资班当时却是由华工最好的老师任教。
大学生活 三位一体
对华工当时的学习氛围,他描述了一个叫“天女散花”的场景。那时候,图书馆下午清场后,到晚上7点钟才开馆,馆外早早就挤满了学生。等到馆门一开,学生蜂拥而入,所谓“天女散花”,就是学生们在拥入时将一摞子书往长桌上撒,撒到哪就占哪的位。他说2008年校庆,他和几个同学谈到当年的情景时,感慨现在的学生没有当时那么勤奋,上课竟然还要点名。对于学习的经验,他说系统的知识学习是很重要的,这对他以后做科研、留学、创业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以后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而且当掌握了一套系统理论后,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领域。说罢,他从箱子里拿出当年图书馆的旧照片,从他看照片时的眼神,我们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他对母校的热爱,对那段大学时光的怀念。
学习之余,他认为实践同样很重要,不能一味学习而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可能读书能力、考试能力很强,但动手能力太差,这点和我们以前很不一样”。对这个问题,林泽生认为是制度的问题,他说可以参考一下外国的模式,国外大学考评一个学生不光是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有没有社会实践,有没有创意,就算学生的SAT考了满分,其他方面不符合,也有可能不被录取。由于他当年经历了“文革”,在谈到这一点时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国学者对“文革”的看法。“文革”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要实践不学习;现在刚好相反,大家只看书本但缺乏锻炼,动手能力差。这就好像给婴儿洗澡,最后连婴儿和脏水一起倒掉。
所以,林泽生绝不是个光会读书的人,他说自己“爱动”。他曾担任校学生会的秘书长、会长、副会长,“抓钱啊,抓活动啊”,当时还请来外面的人印制书签和信笺,在学校里卖。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教室组织活动,因为参加的人太多,把一些凳子踩坏了,林泽生以为自己闯了祸,主动到领导那认错,领导没有批评他,反倒鼓励他勇敢面对,并告诉他当下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同时还是校乒乓球队的一员,曾随队创造了华工在广州地区高校间乒乓球团体比赛六连冠的辉煌。他从箱里翻出了当时球队的照片,他当时个子不高、不胖,但眉宇间透着那个年代的青年独有的气质。
在频繁的实践和运动下,他的学习成绩还一直保持top5。“可以说,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打球,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学生会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还是学得很开心”。
孜孜不倦 留美深造
大学毕业后,林泽生留校任教,同时做一些科研。不久后他自费到美国深造。
他说当时机票要3000多元,工资一个月只有200元,最后出国是带着one penny(美国一分硬币)去的。到了美国,他要申请助学金、找兼职、找房子租,文化的差异,语言的差异,一切都很陌生,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克服。另外,林泽生所读的物理专业在当时属于热门学科,竞争非常大,尽管如此,他还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美最高金额奖学金。
“我的动力就是要生存,我只有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他说。
于是,他在课余时间做兼职,有段时间甚至一天同时做4份兼职!从早上7点到下午4点,做助教,做家教,在中餐馆做电工,在四星级西餐馆做沙律,这时候他不仅是为自己的生计,还要供女朋友攻博。在我们学生看来如此高强度的生活,林泽生只觉得无所谓。在林泽生看来,他最得意的是成就了自己的妻子,她曾是世界最高建筑吉隆坡双子星大楼的五大设计师之一。
他说年轻人相信命运是傻瓜,但到了他现在这个年龄,不相信命运也是傻瓜,他相信人生就是要不断地闯。他经常说自己不算成功,因为他们那个年级培养出好多名人,比如当年中国电视机四小龙(TCL、创维、康佳、长虹)里面有三个是他们77级的同学,还有一位同学到英国留学,把当时英国教科书里的一个定理给推翻了。社会的变革造就了一代人,这是林泽生的看法。对于中国77级、78级大学生,林泽生引述美国一份报道:世界上很难找到这么一批人,他们又学过农,又学过工,又参加过部队,这些人蓄积了十年后,百里挑一考上大学,接着出国深造。
回国创业 征程漫漫
在美国工作几年后,1997年,林泽生选择了回国创业。他说他的关系网主要是在国内,读书、教书期间都积累了大量人脉,他觉得自己的长处就在于擅长沟通,广交朋友,他说:“做生意最重要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他说当时回国创业是个偶然的机遇,那时候广州有个计算机工程在招标,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经过六天没日没夜的准备,设计方案、制作样机,最后成功中标。他的创业之路由此开始。因为自己以前做过教师,对教育方面有些了解,林泽生在西藏建立了西藏第一个教育网络系统。他说当年还有一个很天真的想法,他要把“电话教育模式”做成具有像麦当劳一样的品牌效应,不过至今尚未实现。
2001年6月,林泽生在广州科学城留学生创业园注册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广州绿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创业园第一批进驻者,他的创业之路也踏出了新的一步。“绿讯”属于双软、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环保、节能领域的产品与技术研发。“绿讯”在环保节能领域有多项专利发明,其中一项是在2004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方法的大气在线监测分析仪研制”。
从大学学习到创业的人生,林泽生如此感慨:“我是被赶到大江大海里面学游泳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但一部分人‘泡死’了。”但林泽生通过拼搏,他“存活”了下来。当问到现在是否准备“上岸”时,他说:“我永远都在游泳。”困难一直会有,但是“克服一个困难,你也就进了一步”,这条路没有尽头。
谆谆教诲 寄语后人
从林泽生的谈话中,我们没有发现很多的坎坷或者跌宕起伏的经历,而更多的是他对生活对理想的乐观和执著追求,他走的每一步都那么踏踏实实。他表现出的是一种战士的形象,他说:“我们如果连死都不怕,就什么都不怕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就好像经营一个企业,一开始要面对如何开发产品的问题,接着产品有了,打开市场又是更大的问题,知道市场怎么打开,资金从哪来又是个问题。困难是一个接一个的,永远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够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想对现在的大学生说,现在的学生不缺乏书本知识,但社会经验欠缺,要先学会做人。求学也好做事也好,要踏踏实实,人要有抱负、有理想、有进取心,但实际的行动远比空想更重要,很多东西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作者:陈铨铨 李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