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的心态来工作——访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谢飞鹏校友
日期:2013-10-12

以创业的心态来工作

——访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谢飞鹏校友

人物名片】谢飞鹏,男,1997—2001年就读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毕业后供职于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春日的一个午后,我们来到了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刚迁入广州科学城不久,偌大的工业园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虽然在此行之前,我们对谢飞鹏校友的年轻有为已经有所耳闻,但见到他时,还是吃了一惊,这位校友实在是太年轻了!谢飞鹏是我校机械与工程学院铸造专业1997级校友,2001年毕业加入了毅昌,现在已经成为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公司广东分公司的副总经理。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设计、生产和销售电视机外观结构件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总部坐落于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内,占地173亩,注册资本338亿元人民币,拥有合肥海毅精密塑业有限公司、青岛恒佳塑业有限公司、无锡金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毅昌科技有限公司四个子公司。公司通过运用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DMS经营模式,整合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产品制造等环节,缩短了外观结构件从设计到量产的周期,实现了为电视机整机厂的高效供货,提升了电视机整机产品竞争力,成功开发了国内外客户300余家。
   “我这间办公室不大,装修也很简单,原来连这样的大班椅都没有的,开始的时候我要求所有管理人员都坐那种硬硬的塑胶板凳。这和我一直提倡的‘三个走出去’有关,硬凳子坐久了不舒服,人就会到处走走。”刚在谢总的办公室坐下,我们就发现眼前的这位师兄是如此健谈。
进入毅昌,延续与模具设计的不解之缘 
    谢飞鹏讲起他与毅昌的缘分颇有几分感慨。1997年,谢飞鹏考入了华工机电工程系大机械专业,后来重新选专业时被分到了铸造专业而不是他最向往的模具专业。但是他一直以来都对模具很感兴趣,以至于他的毕业设计都和模具有关。2000年临近毕业时,他以优异的个人条件拿到了广东省国家安全局和广州市卷烟二厂的接收函,但是他放弃了这些世人眼中的“金饭碗”,毅然选择了当时刚起步不久的广州毅昌制模有限公司。谢飞鹏说,当时全年级符合广东省国家安全局的招聘条件的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两个人,他当时觉得安全局待遇不错,并且有为国家工作的神圣感,但是和他的兴趣不相符。毅昌刚好是以模具设计为主,和他的志趣接轨。
    谢飞鹏对第一次进入毅昌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毅昌还只是在天河北路租来的民房中办公的一个不起眼的民营企业,他对毅昌的第一印象就是几台电脑和为数不多的几位员工。“我当时根本就不了解毅昌,只知道老板从一家企业辞职创业,老板也从来没有录用过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我是他招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或许就是缘分吧。”当时谢总看到一位员工正在电脑上设计模具,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和这位师傅聊起来,之后就下定决心加入毅昌,当时的他甚至连待遇都没有问。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放着广东国家安全局和烟厂这样的别人求之不得的工作不要,偏偏要去一个名不见经传并且前途渺茫的民营企业。其实谢总心里清楚他的人生方向,早在毕业之前,他就已经有了从工程师到专家再到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
合肥实习,艰苦却从没想过放弃 
    谢飞鹏是公司招聘的第一位大学生,当时公司没有相关的培训经验,他刚来公司就被派到合肥的基层工厂里实习,与普通工人师傅一起在车间里工作。那三个月,他每天要在生产线上工作将近14个小时,和一般的车间工人无异。谢飞鹏说,当时的实习生活真的很艰苦,但他坚持了下来,当时最难熬的就是晚上,工作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的时候,高达40℃的室温实在让人无法入睡,谢飞鹏当时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席子上泼上凉水,然后再躺在上面睡,那一段时间,谢飞鹏没有想过退缩,只想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做好。谢飞鹏说,其实华工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我在合肥实习时还打破了一项纪录呢。”谢飞鹏说,当时的电视机外壳制造流水线上有一道工序是打螺丝钉,之前厂里的最高纪录是一位工人师傅创造的一天打7600多颗,谢飞鹏自己设计了一个小工具,平均打一颗钉可以节省零点几秒,只用了两周就将纪录刷新到一天打8200多颗。
    谢飞鹏说华工的学习生活培养了他动脑动手的能力,这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受益匪浅。
“饭票事件”带来第一单项目 
    海尔集团是毅昌公司的一个主要客户,当时公司安排他去海尔实习,他到了海尔之后发现,公司并没有给他安排工作餐,而海尔公司的食堂又必须凭饭票才能就餐。空着肚子工作两天之后,他实在没有一点力气了,就去找了海尔工厂一位姓后的老总。后总笑笑说只要帮他打扫干净办公室,他就会给谢飞鹏一些饭票。后总走后,谢飞鹏用了整整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把后总的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总下午来到公司,看到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的办公室,着实地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话被眼前的这个青年认真地执行了。后总不仅给了他一堆到实习结束还没有用完的饭票,还对谢飞鹏刮目相看。谢飞鹏也没有想到,这次“饭票事件”也给他带来了工作以来的第一个项目设计的机会。
    谢飞鹏进入公司五个月的时候,海尔公司要给毅昌做一个产品设计,并且点名要求谢飞鹏来做。当时的相关领导有所顾虑,谢飞鹏毕竟是刚入职的新人。然而海尔集团爽快地说:“让谢飞鹏来做,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来处理!”“饭票事件”让谢飞鹏赢得了海尔的信任,也让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新人要有两年工作经验才可能接收单独的设计工作。
    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踏实的做事风格和过硬的技术水平,谢总得到了老板、客户和工人师傅的认可。
用创业的心态来工作,每个人都是老总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谢飞鹏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成绩时,谢总笑着说:“除了要有一个稳定的、志趣相投的团队之外,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
    谢飞鹏说,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创业就是开创属于自己的公司,其实,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也是创业。“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以主人翁的心态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你就是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就是老总”。谢飞鹏说,他加入毅昌也是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2002年,公司总共完成的项目设计有50多个,谢飞鹏完成了8个项目设计。“当时有很大的激情去做,我还试过三天三夜没睡觉呢。”谢飞鹏说,完成一个项目设计要从模具开发就跟进,先画出图纸,制作出模具,然后经过一次次地改进,直到公司验收并批量生产的时候,工作才算完成。2002年,公司的员工较少,分工也不是很细致,一个人几乎要全程跟进。
   “制造出来的模具需要在相关的设备上调试,而设备在白天要用于生产,所以只有等晚上设备空闲下来的时候才可以用。所以,白天我就上班,晚上要把模具装到设备上去调试,发现不行的地方就要修改。”谢飞鹏说,有时实在太困了,就在地上铺一个纸板睡在上面,告诉师傅如果发现模具调试时出现问题就叫醒他。而谢总经常躺了不到十分钟就被师傅叫醒,然后他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对模具进行修改。
润物细无声的企业文化 
    在毅昌办公楼的一楼大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创新是毅昌的生命”等标语。走在毅昌,我们感受着企业精致的设计和无处不在的企业文化。
    毅昌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这里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家”的气息。一楼大厅的楼梯入口处摆着醒目的大幅照片“亲亲毅家人”,是企业员工的全家福。甚至在洗手间的入口也挂满了题为“毅昌宝宝”的照片,让人感觉到浓浓的“家”的味道。
    没孝心的人不会忠诚。谢飞鹏说:“公司每年招聘时都有一道必考题,就是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除了笔试时要考这道题之外,他还会在面试时第二次提问。他之所以坚持加上这道题,就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亲人都不关心,我也不能指望他会对公司忠诚”,而“忠诚”是毅昌的首条信念。
    公司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公司的生产车间与设计部门只隔着一条走廊,而走廊上挂着各种图片,有各种专业数据,有集训照片,有漫画,也有他们的荣誉奖牌,处处可见的人文关怀,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在一个温情而又积极进取的氛围中。
    毅昌的车间由谢总主持设计,地板不是国内常见的灰色或墨绿色,而是乳白色。他要求这样浅色的地板必须洁净得发亮,而不能有任何油污,如此整洁的环境让前来参观的日本企业家都赞叹不已。
    走过喷漆车间,我们看见水帘柜前面有几台机器人在忙着给机壳喷漆,而工人只要将需要喷漆的部件放到传送带上即可。谢飞鹏介绍说,这是全国行业内第一条机器人生产线,工作质量比人工喷漆还要好。并且,毅昌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把喷洒到外面的油漆回收利用,使用的都是水溶性油漆,这种油漆对人所造成的伤害也是很小的。从环形走廊绕过车间,我们来到了企业的设计室,这里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像谢飞鹏和其他员工那样统一着装,屋内的装修也很简单随意,充满着自由自在的气息,谢飞鹏说这样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创造的空间”。
危机就是要在“危”中求“机” 
    从2008年开始,一场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毅昌科技公司作为中国民营制造业中的领军人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但是在正视这场危机的同时,谢总说他看到的更多是机遇。他说“优秀的企业就是在危机中找机会”,顺应当前的政策就是抓住了毅昌的发展机遇。毅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工业设计能力,创新模式是坚持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这也正是当前国家政策的导向。谢飞鹏说,从国家到省到市再到区,他们得到了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08年12月在开发区考察工作时也充分肯定了毅昌的这条“创造”之路。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毅昌就已经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所以,在金融危机面前,毅昌并没有手足无措,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采访结束后,毅昌的产品展示厅不时地在我脑海里显现,这些产品不是简单的“中国制造”,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毅昌创造”。从国内名牌的电视机壳到出口海外的显示器外壳;从最早方方正正的“大家伙”到流线体的“中国红”奥运机壳,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能诠释这个民营企业的辉煌。对于谢总来说,这仅仅代表着过去,他和毅昌人将会继续创造辉煌。
作者:董兰兰 李贝贝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