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激情的人——记广西南宁市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王建平校友
日期:2013-10-12

简介】王建平,男,汉族,1963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有机化工专业。历任南宁有机化工厂、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车间技术员、主任、技术处副处长、总经理助理、总工程师,现任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南宁市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南宁市化学化工学会会长、南宁市营销协会常务副会长、广西比较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因足球而选择华工  
       初见王建平校友,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健壮,很有运动员的体魄。还未正式采访前,在闲聊之际,便得知王建平校友很喜欢踢球,曾是华工广西校友队的队长,曾多次带队征战,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但令我没想到的是,王建平校友也是因为足球而选择了华工。
      王建平校友是有机80级的学生。1980年是高考恢复的第四年,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王建平校友也是因为对足球的激情而选择了华工。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华工时,王建平校友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足球,华工的足球很厉害!”回顾大学生活,王建平校友讲得最多的是足球,看得出他很怀念大学的足球时光。他是班里的足球队队长,每天下午5点钟就跑去踢球,有时甚至中午不休息去踢球!对足球的热爱,也让他被选入了系学生会,成为一名文体干事,并在大三时升任系学生会副主席。
      足球所给予王建平校友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激情,对生活的激情,对学习的激情。他说:“在一次次的比赛中,在一次次的较量中磨炼了自己的斗志!足球给了我很多激情,不仅是在大学期间,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如此!”足球场上的随机应变以及在学生会的工作经历,让王建平校友拥有了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为他以后工作中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华工的学习氛围,王建平校友记忆犹新。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学生,他们对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学习劲头很足,每天都会去图书馆自习。华工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王建平校友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习惯,一直在努力学习新知识,获取最新的资讯。他始终秉承的一种精神是:通过不断学习并聚焦新资讯,创造尖刀效应,将自己所能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在华工的求学生涯中,王建平校友学到了很多。他说:“由于华工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他的观念、思维方式、理念都是处于全国高校的领先地位,我们学在其中,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华工早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也使得他对足球的热爱有了充分发挥的舞台,足球场上的拼搏锻炼了他临危不乱的能力。可以说在求学期间,王建平校友是在学校中得到培养,在球赛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加强!
有激情才能成功  
       足球带给王建平校友的激情延伸到了他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学校毕业后,他总是保持着谦卑感恩的心态,激昂做事,从一名车间技术人员一步步晋升到副总裁兼院长的位置,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而支持他一路走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激情,一种永不言败、永远斗志昂扬的激情。
虽说已离开学校多年了,但王建平校友从没有停止过学习。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期间,他攻读了企业管理研究生课程,将自己的管理经验进一步上升为了理论知识。他利用假期参加一些有关《个人潜能开发和成功学》方面的课程,如《Magic Your Life》课程、国际说服力讲师班、NAC(神经链调节术)等;看一些潜能开发和励志的书籍,如最近热销的潜能开发书籍《秘密》等。参加这些课程的培训,一次就要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参加这些昂贵的培训课程时,王建平校友有他自己的想法:“我虽然可以说取得了一点点成功,但与世界级的成功人士相比还相差甚远,所以一定要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把自己的钱和时间多投资到脖子以上的部分,向世界顶尖成功人士学习!”
       虽然王建平校友是我们父辈那一代的人,但他的思想仍然年轻。他说:“年长的人要多跟年轻人沟通,以保持年轻的心态。”谈起这次的“访谈校友启迪人生”的活动,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个活动不错,在全国的高校,甚至在全球的高校中,母校在这方面做得很有创意,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校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资源,让新一代的年轻学子与成功校友沟通,会从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对我们校友来说,也可以感受一下年轻人积极向上的心态。”确实,与王建平校友谈话,会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他的成功经验也让我们受用不尽。
       斗志昂扬的激情让王建平校友一直前进着。现在,他又设定了新的目标:①成为一名北部湾学者;②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写成书籍,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得到启发;③寻找机会,拍一部电影;④在65岁前,成为广西为数不多的化工院士。这些目标在年轻人看来都是遥不可及的,更别说是中年人了,但从王建平校友的言谈中却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这就是激情的力量!在这里也祝愿王建平校友早日实现他的新目标。
成功五条件  做事三原则
       王建平校友现在在广西化工领域可算是小有成就。在2002年9月,时任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和总工程师的王建平校友受南宁市政府委派,兼任南宁市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处理了各种遗留问题,克服了重重困难,稳定了职工思想,组织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及工程设计,并拓展新业务,完善运行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使濒临破产的设计院终于走出困境,并得到了稳步发展,现在正谋划在今后五年内将企业成功上市。
       他将自己的成功归纳为五个条件:伴侣、贵人、团队、商业模式、产品。伴侣给了他最大的支持,是他的精神后盾;贵人对他的赏识,对他的培养和提拔,使他少走了很多弯路;团队是一个共同前进的力量源泉,有了团队的前进,才有了个人的前进;商业模式和产品是团队努力的结果,是与同行竞争的有力武器。他说:“做什么事情,事后都要懂得总结,找出不足的地方以及更好的方法。”他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每次搞完活动,都会自我反省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并作出总结。他做事情也有三个原则: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这三个原则正好与做事的三个部分——事前、事中、事后一一对应。“当然有了这五个条件和三个原则还不够。”他补充道:“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用最好的服务去吸引别人!”
华工精神  代代相传  
       王建平校友将华工精神归纳为两个方面:拼搏和创新。从他们这些成功校友身上我们确实能看到这些精神的存在。唯有拼搏才能前进,唯有创新才能升华!
       谈到现在的大学生,王建平校友的评价是: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激情,缺少拼搏的劲头,没有耐性,浮躁。对此,他也向我们这些师弟师妹提出了几点希望:在学校学好该学的,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做好各种进入社会的前期准备,尤其是心理素质上的准备。遇到问题不抱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也希望,华工精神能在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身上传承下去,并能有所创新。
       生命有了激情才能长久不衰,有了拼搏才能充满精彩。人生如梯,只有一步一步地攀爬才能到达生命的顶峰!
作者:赵永华 刘晓明 周兆钦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