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的建筑师——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李少云校友
日期:2013-10-12

简介】李少云,男,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1994年获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同济大学城市设计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与建筑设计所所长,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曾获广州设计周十大杰出设计师奖,他的东方夏湾拿花园规划设计在2005年国际花园社区总决赛“绿色奥斯卡”24个国际社区中荣获全球金奖第一名;他的广州市沙面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建设部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三等奖;他的广东奥林匹克中心详细规划获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金质奖、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9年7月,我们有幸走进李少云校友的办公室,对其进行了专访。李少云校友的办公室位于珠江规划大厦,空间布局简朴而大气,粗犷的空间线条配置精致的办公用品,无一不表明这位设计师是一个胸怀宽广而富有情感和品位的人。
爱上岭南文化的建筑师  
    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定位中,他是一位爱上岭南文化的建筑师。李少云校友1994年获得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本科学位,毕业后来到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深造。在华工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李少云校友深入钻研珠三角岭南文化,渐渐领会了广东的岭南园林的精致、轻盈与自在,同时,华工出色的建筑水平也更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建筑视野。
    在华工求学的经历中,李少云校友的硕士导师——刘管平教授让他受益匪浅。刘教授是华工的著名学者,所从事的专业是景观建筑学,在岭南园林建筑方面颇有建树,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他的声誉和影响力都颇高。李少云校友在师从刘教授学习期间,走进岭南园林文化,亲身体验岭南建筑的高度,并且通过在华工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
    广东是一块经济热土,改革开放之初广州就先天下之先,在很多方面开创中国的先河。“当时只要广东有什么新型的建筑或事物,都会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李少云校友说道。所以,他认为建筑院校的发展跟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在广东这边有很多实践机会。与严谨的教学相比,实践机会是李少云校友更看重的。在李少云校友刚到华工之初,他就和同学跟着导师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一些设计实践。回想起当时在珠三角到处跑的经历,李少云校友感慨万千:“珠三角非常旺盛的经济发展和民间建筑的结合,让我有了这样的实践机会,给了我很多锻炼,提高了我对建筑的认识。”
    说起在华工攻读硕士学位的经历,李少云校友印象最深刻的首推自由的生活氛围,在他看来,华工这种自由的空间对建筑系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自由的生活氛围,学生才有了自由奔放的思想,创新的建筑思路也就有孕育的机会。其次,刘管平教授的学术修养对李少云校友及其同门的师兄弟都有很大的影响。“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李少云校友诚挚而直白地说道。再有,就是在校期间与同学非常融洽的相处,彼此间深厚的友谊,让李少云校友感触良多。
    当谈起华工精神时,李少云校友用了四个词形容:自由、务实、纯朴、草根。的确,在大家心目中,华工人只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现实中也是如此!华工出来做企业的比较多、做研究的比较多、做企业技术管理的也比较多。”李少云校友说道。
专注于技术提升的建筑师
    在追求社会定位的过程中,他是一位专注于企业技术提升的管理者。“我从来不迷信别人归纳总结的管理模式理论。因为对设计行业来说最为关键的还是技术。所以我90%的时间都放在方案设计和技术管理上。只有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得到公司实质的发展。”李少云校友的设计团队由六十几名建筑师、设计师组成,在这个团队里,没有太多严苛的规章制度,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分工,李少云校友更注重的是以人为本的感情管理模式。
    在他与团队共同成长的几年中,无论是其个人还是整个团队,专注于专业技术和设计理念的他们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办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奖杯,还有遍布在全国各地的设计作品都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李少云校友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实,把手头的每一个项目做好,最后一定会有成就。
    李少云校友对于建筑品味和设计技术的专注带给他的不仅是在专业领域的名声,更多的是带给他快乐,是投身于自己所热爱事业的快乐,这种满足感正如他所说的:“作为设计师一定要有追求,一定要有做出好作品的想法,如果只是把干这一行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那就太没意思了。”
坚持创新理念的建筑师  
    在追求设计品味的过程中,他是一位坚持创新的建筑师。他的方法,用他的话说就是“玩”。“玩”是一种态度,是尝试,是推敲,是放开胆量。因为是“玩”,所以不会厌烦。李少云校友多年来所从事的建筑尝试,都是希望把中国本土精神与国际价值观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模式。“要做的是现代建筑,但是要具备中国特色。”这就是他所追求的。二沙岛星海演艺集团办公大楼、阳朔阳光100酒吧街的项目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生成:建筑的取材、色调都是结合当地的本土的特点,但建筑的原则和细节却是国际化、全球化,这是李少云校友坚持己见、大胆尝试的代表。
    李少云校友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被磨灭。他也经常勉励下属:“做事情要‘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意思是说,即使建筑行业会受政治、经济的影响,不能完全遵照自己的设计理想,但是也要全力把自己的理念推销出去,绝对不能跟着甲方的概念转,把设计当作一种对甲方的应付交差,这样设计师才不会最后沦为工匠、绘图员。他说:“设计时要把每一个项目变成自己的项目,从最大的角度去获得最大的空间,然后实现自己的想法,要结合甲方的利益,做出自己的理念。”
    采访的最后,当我们提出让李少云校友说一说对华工学子的建议时,他简洁地说了一句“涉猎群书,重在思考,窘境不忘心中志。”我们知道李少云校友是建议我们要涉猎群书多思考。在他看来,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大师,成就绝对不在于他的绘图技巧,而是在于他的设计观念。“你的图纸画得再怎样美轮美奂,如果你的思想没有跟上,那你就没有可能突破。”这就是站在建筑师角度勉励后来人的李少云校友。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社会责任感,追求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同时也在一直坚守着内心的设计理想。
作者:胡颖 陈旭静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