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 以德服人——访宁夏银川市质监局局长陈旭东校友
日期:2013-10-21

一身正气, 以德服人

——访宁夏银川市质监局局长陈旭东校友

【人物名片】陈旭东,男,1983年考入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1988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锅炉压力检验所工作,现任宁夏银川市质监局局长。

    初次见到陈旭东校友是在接待我们的酒店,席间陈旭东校友简短的致辞里就为我们生动地追忆起往昔。华工校园那至今历历在目的一草一木,脑海里记忆犹新的人和事,串联起了在陈旭东校友内心永远珍藏的大学生活。交谈中我们得知陈旭东校友的儿子今年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华工,他戏称这是他培养的华工二代,幸福和自豪洋溢在慈祥的脸上。陈旭东校友儒雅的气质和幽默的谈吐使我们对于第二天的访谈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第二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陈旭东校友接待我们的会议室,会议室布置简约雅致,会议桌上摆满的各种水果让我们感觉到陈旭东校友的热情细致。看着会议室的墙上布满了奖状和荣誉证书,我们对陈旭东校友不由肃然起敬。据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只是他所获荣誉的很小部分。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优秀干部会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呢?会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呢?看着这些骄人的成绩,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由有些紧张和拘谨,而陈旭东校友爽朗的笑声和和蔼的话语很快消除了我们的紧张,他让我们称呼他师兄就好,并且强调只是以个人的经历与我们讲述和探讨,而不是说教式的谈话

忆大学——情满华园


    正式开始访谈前,陈旭东校友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讲,作为年轻的新一代,在各种思潮云起的今天,要坚定信念,讲政治,跟着党走,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的主旋律,因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拨乱反正,在古旧成分论的桎梏下,他就没有求学的机会,也就没有今天的一切,这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带着感恩的心来聆听这段饱含深情的故事。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间27年转眼过去。1983年高中毕业考上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陈旭东校友,只身辗转来到广州,长途的颠簸和诸多不适让这位18岁第一次离开家的少年哭了,甚至产生了要回家的念头,幸得同乡师兄的悉心照顾和学校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才使其度过了适应期,融入全新的大学环境。
    “机械工程二系,编号10483,陈旭东校友凝神望向远方,语气有些激动地说出了这个凝结了众多同学情谊和兄弟豪情的名字,它是那个年代一群雄姿英发、追逐梦想的青年人团结在一起的象征,承载着太多的回忆与情感。悠悠华园情,陈旭东校友深情地重温起曾经的大学时光。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班主任李尚周老师的音容笑貌,还记得年少轻狂、一身正气的自己刚进入大学时,因不满同学申请助学金时填写虚假信息与班主任老师发生冲突。到后来,陈旭东校友与班主任老师之间逐渐深入了解,并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了老师的赏识,感受到了老师的宽容大度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陈旭东校友回忆说,在华工开放的氛围中,老师总是远远地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引导学生成长、成熟起来,感谢华工老师对我的关心教导,让我在收获友情的同时更加明白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团结的可贵,更加明白人生路上要把握好自己,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求学华工,身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陈旭东校友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具有包容性,思考问题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富有远见,这些都在他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受用。陈旭东校友告诫我们,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青年人应该学会适时地让自己沉静下来,倾听他人的建议,学礼仪,学与人相处之道。

回家乡——崭露头角


    陈旭东校友是当时全班第一个离校奔赴工作岗位的学生,临别时全班同学挥泪送别,一句句温馨的祝福,再聚首的约定,让他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在事业上创出一片天地的信念。
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建设的号召,陈旭东校友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银川市,投身建设家乡的行列中。作为单位第二个大学生,陈旭东校友初到银川市锅炉压力检验所就承担起组建无损监测室的艰巨任务。初到岗位的陈旭东校友参加全国无损监测超声波二级考试,从众多名校考生甚至研究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个拥有此证的人。拥有专业技术,又具备出具检测报告的资质,奠定了陈旭东校友在行业中的地位。
    “干一行要爱一行,只有专业才能做好做精,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陈旭东校友不但很好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同时获得了锅炉等压力容器监测行业内的八个专业资质证书,这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这为他取得同事的尊重和领导的器重赢得了话语权,更奠定了后来事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大学生,能这样快地取得行业的所有证书,成为专家,这得益于在华工求学期间奠定的扎实专业知识。华工求学期间主讲无损监测的梁启涵老师是陈旭东校友非常敬佩的老师之一,也因此他这门课学得很好。
    华工育人环境开放,但是教学讲求严谨,强调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陈旭东校友还记得在广州造船厂实习的经历,面对和工艺图差之千里的实物,他真切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锻炼了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得他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游刃有余地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在大学期间就重感情、讲义气的陈旭东校友,在工作岗位上更真诚待人,注重团队力量。领先的专业技术、出色的业绩和亲和友善的待人处事方式,让陈旭东校友在同事中备受尊敬。一次远赴外地出差期间,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选为银川市锅炉压力检验所所长,直接从室主任成为单位一把手。面对部分人的嫉妒和不支持,陈旭东校友调整班子,勇挑重担,主抓业务,大刀阔斧搞改革,重用年轻人,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做工作——以德服人 


    质量技术监督局是一个特殊的结构,涉猎的范围很广,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大到电梯、医保设备等特种设备,小到进入市场前的食品都需要质量监督局的相关审核认证,因而更像是一个执法机关。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把握着每一件商品进入市场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更是老百姓赋予的责任。权力很大,诱惑也很多。陈旭东校友一直秉承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抓组织建设,兢兢业业提升业务水平,严格要求干部,紧抓廉政,同时注重团队内部建设,活跃内部氛围。作为单位的领导者,陈旭东校友深谙一个团结进取的团队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一直坚持德能兼顾,以德为先,有德无能培养使用,有德有能提拔使用,有能无德慎用,无德无能坚决不用的用人原则。在陈旭东校友的领导下,银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各项工作均居全区前列。
    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成长进行启迪教育时,陈旭东校友感慨万千地提起在刚刚立市的中卫市质监局工作的经历。初到中卫市质监局,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境,对上承担着建设办公大楼的艰巨任务,对外70万的欠债更如千斤巨石,但那时陈旭东校友遭遇事业的最大困境还不止于此。刚刚立市的中卫市政府急于招商引资,五乡镇引进了国家部委明令禁止的地条钢项目,陈旭东校友为此态度鲜明地予以反对,并与领导据理力争。正是因为这场冲突,在中卫市质监局工作的三年里,陈旭东校友及其相关单位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不断检查,虽然三年的排查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陈旭东校友的身体和精神却遭受到严重的影响,每天需要吃安定片来缓解。可是他依然坚强地顶住压力,在经费匮乏和不受上级支持等压力下,依然使质监局成为第一个自主建成现代化样板办公大楼的事业单位,西北五省一流的实验室也平地而起,斐然的政绩让曾经误解他的领导向他致歉,而陈旭东校友一直以来执着的追求和对于职业的忠诚,正是源于他以德服人扶优扶强,打假治劣的工作信条。
    陈旭东校友教导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尊敬长辈、理解领导,要学会和领导有效地沟通,要谦虚,要讲政治讲大局。初到岗位的年轻人要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谦虚、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把领导和前辈的批评看做成长的阶梯,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端正心态,反思错误,在前辈的指引下不断地修善其身,不断学习,让自己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对学子——深情寄语


    和陈旭东校友的交谈不仅仅是访谈,而更像是在向一位前辈请教并彼此敞开心扉的交流。陈旭东校友认真地回答我们所问的每一个问题,针对我们的每一个困惑,不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生体会给我们进行指导,因此,这次访谈也像是在倾听一位富有人生阅历的慈父,在娓娓道来他的成长故事和他的人生感悟,使我们受益匪浅。
    陈旭东校友告诫母校的学子们,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大环境下与人相处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大度的气魄,人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要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培育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种锻炼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学好本事打好基础,才能拓宽发展的平台,同时要善于发现,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注重德行修养,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作者:唐素婉 徐伟宁 马娟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