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无私方可无畏 ——访江门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利为民校友 |
2010 年7 月20 日下午,我们应邀来到利为民校友的办公室,简短的问候之后,他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的办公室。利为民校友的办公室布置很简洁,一张办公桌、一个资料柜,墙上挂着两幅字画,小桌子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再没有多余的装饰品。随后,我们在利为民校友办公室的接待室开始访谈。接待室墙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书写着“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勤俭刻苦求学路
利为民校友于1979 年考入华南工学院。当时的环境与条件比较艰苦,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利为民校友深情地回忆道,每当下午吃完饭后,大家就像赶集一样跑到教室自习,但他自己却极少这样。因为十分喜爱运动,下午放学后,他常常是和几个同学去打球,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都是利为民校友的爱好。尽管如此,他的学习也不曾被耽误,成绩依旧名列前茅。他的高数考试更是三个学期拿到满分,这与他注重效率有着莫大的关系。利为民校友说:“与其每天花五六个钟头坐在课室里低效率地学习,还不如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把激情提起来,再花两三个钟头高效率地学习。”
当时,利为民校友每个月都会有20 元的助学金,除了18 元的伙食费还剩2 元,他基本上都用来买书,到书店买书便成为每个月最令他兴奋的事。除了看书,他还很喜欢看电影。当时,东湖边周末时经常都会有电影放映,事隔多年,利为民校友甚至还能回忆起众多他看过的电影和熟悉的电影明星。
从利为民校友办公室的摆设可以看出他节俭的生活作风,而有两件事更是令我们嗟叹不已。第一件事是关于利为民校友和他父亲。当时利为民校友的父亲每学期给他寄56元生活费,利为民校友省下50 元,回家原封不动交还父亲。另一件事则是关于利为民校友和他的儿子,当年,儿子考上重点大学后,他和夫人让小孩到香港旅游,并让他买个手机。结果,喜爱玩游戏的儿子买了个游戏机回来,这让作为父亲的利为民校友既生气又无奈,怎么办?该管还是不该管?要纵容孩子,还是给孩子上一堂教育课?父子俩僵持了许久,最终父亲开口了:“不管怎么样,一年之内你不能买新手机,这是对你没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惩罚,也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更是一个执行力问题!”儿子心中尽管有百般不情愿,在父亲的教育下却也不得不遵循。利为民校友进入大学时,也有亲戚送他礼物,是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音机,这两件宝贝跟随了他四年。大学期间他用这个收音机每天坚持学习英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勤勉进取奋斗路
利为民校友主修机械与自动化专业,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办一间知名的大企业。所以大学毕业以后,他来到江门市一家国有工厂,踏踏实实地开始了自己的梦想追求。几年后,利为民校友成为这个工厂分厂的厂长。在这段时间,利为民校友充分认识到,要做好一名工程师和工厂领导,不仅要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更要具有比一般工人强得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带领、管理好企业。因此,参加工作后他从未放弃学习,一直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
在分厂工作十年后,利为民校友调入江门市重点项目办公室。虽然一切从零开始,但利为民校友却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与自信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有时,基本工作只是负责帮助筹建企业,但利为民校友却在组装设备、与外国专家交流、企业筹建的全过程中亲力亲为。并且,正如当初在工厂工作一样,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在部门工作上不断地进取。无怨无悔的付出、百倍辛勤的劳动使利为民校友工作成绩斐然,后历任江门市江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江门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虽然离当初的企业家梦想相去甚远,但正如利为民校友所说的,梦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重要的是能有一个工作平台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母校,无愧于父母,也无愧于百姓。
严格自律勤政路
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是身为政府领导的重要素质。在这方面,利为民校友年轻时便树立了一定的意识,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曾经是一个工厂的厂长,每次工厂分配住房时,他的父亲都是先分给职工,从来没有为自己优先考虑。这件事深刻地教育和影响着利为民校友,也使得他在如今的职位上更坚持多为他人着想,少为自己考虑。“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是利为民校友身为政府部门领导的管理理念,而对于自己的要求,利为民校友的答案是:“要有一身正气,无私才无惧。”正是这股正气与那幅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牌匾,一直激励着利为民校友在为官路上公正清廉。
“不断进取,无所畏惧”。利为民校友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是这样做的,他也是如此要求他的儿子。他希望儿子毕业后进企业到基层,多闯多干,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迎难而上。他说:“我为什么选择让他到外省去,就是要他有更多的磨炼。像他这个年龄,我相信遇到的挫折依靠他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是可以解决的。我希望他可以遇到多一点的挫折,没有经历挫折,人是不会成长的。”
当谈起母校的教育时,利为民校友一直赞不绝口。同时他也指出,华工培养出来的多是技术型人才,虽然毕业后十分吃香,但为了提高竞争力,还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加强互动,培育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最后,利为民校友衷心地祝愿母校及华工学子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作者:陈素 陈琳楠 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