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念的人更自信——访江门市龙骏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启超校友
日期:2013-10-21

有理念的人更自信

——访江门市龙骏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启超校友

【人物名片】苏启超,男,1991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现任江门市龙骏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苏启超校友之前,在我们的想象中,他应该是一位身着西装革履的标准的成功企业家形象。而当苏启超校友推开上城骏园售楼部会客厅大门,同我们一一握手问好时,我们才发现站在面前的他戴着眼镜,手拿公文包,却穿着一身运动服。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苏启超校友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既有着青年企业家的朝气与魄力,也有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

投身房地产:纯属机缘巧合

    论及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的发展,房地产业绝对是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行业之一。当被问到当初是如何独具慧眼地选中房地产这个行业时,苏启超校友笑着说,当初选择做房地产其实是无奈之举。
    苏启超校友1987 年入读华南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当时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他一心想毕业后找份好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当时属于新兴学科,在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仅华工和大连理工两所学校,可以说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毕业生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转投土木建筑行业,因为两个行业存在着相通的一点就是都与工程结构息息相关。“我做房地产真的是机缘巧合”。苏启超校友告诉我们,“我当时想,不能从事夕阳行业,那样发展几年就会过时,一定要从事朝阳产业,而房地产业就是这样一个有前途的,可以长久地做下去的行业”。
    苏启超校友感慨道:“以前我们家5 口人,挤在一个只有20 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那时中国人的生活确实很困难。”曾经的艰苦岁月,使苏启超校友心中许下了一个愿望:做好房子,让更多的人有房住。

做企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本

    在上城骏园售楼大厅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这座楼盘所获得的各种奖杯和证书。2009 年,上城骏园更是被《江门日报》评为年度“最美和谐人居楼盘”。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楼盘的设计与开发处处体现着苏启超校友做企业的理念: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本,尊重人的居住价值,努力做出最好的产品。
    “好房子是不愁卖的”。苏启超校友带着我们参观了上城骏园第一期工程,“园内楼房均为一梯两户、坐北朝南的小高层。小区内还设有业主休闲会所,设施十分现代化”。上城骏园的楼房间距很宽,密度小,容积率低。而园内的绿化、景观设计更是结合了东西方园林设计的精髓,令人赏心悦目。苏启超校友说:“楼盘之所以这样设计,为的是让业主有一个最好的居住环境。做房子不能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要追求品质最高化。”他指着几处景观介绍说:“你们看这几只马的雕像,全部都是用铜铸的,真材实料,一百年也不会变质。种植在小区的树,我们也选用了有些年头的大树,而不会退而求其次买小树苗。”当苏启超校友指着一个类似瀑布的景观让我们猜是什么时,我们却连连猜错,答案竟然是供水池。随处皆成景致,只要花心思,一个公共设施也能变作一道怡人的风景。
    苏启超校友说:“只要把你的本分做好了,消费者自然会青睐你的产品,所以我们的房子一做出来,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卖完。”他还说即使在2008 年金融危机那样严峻的形势下,他的公司也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损失是别人的,我的楼盘经得起考验。”上城骏园只是苏启超校友旗下公司开发的众多明星楼盘之一,谈起其他作品,他说:“玉湖别墅是我最满意的楼盘,它建在玉湖圭峰山风景区,本身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但它的受众只是港澳富商。我们现在会集中精力开发像上城骏园这样的楼盘,因为它需求量更大。”可见,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也是苏启超校友成功的关键。
    当谈到苏启超校友以前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做企业必须要保守”时,他解释说:“我指的是对于企业的财务和资金的管理必须要保守,你不可以去做一些你资金能力以外的事情。但是在企业的用人和科技创新方面要大胆尝试。”话语间处处体现着一个企业家的谨慎与胆识。
    近年来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困境,当被问及对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房价问题时,苏启超校友答道:“我认为房地产业还是会继续发展的。至于房价,我本人也不希望过高,这样会影响需求量。”

谈创业: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苏启超校友的创业之路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那样充满曲折与艰辛,而是水到渠成。他回忆说,当时大学刚毕业,家庭条件不富裕的他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以开创自己的事业,于是就先尝试着接一些小型项目来做,慢慢地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金后,便开始购买小块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就这样越做越大,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当被问及怎样当好一个领导者时,苏启超校友谦逊的答道:“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还在探索。我是学工科的,对于管理方面有先天的不足,我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做得更好。”
    对于大学生创业,苏启超校友认为大学生并不是只有创业才会有出路,重要的是要能够展现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这样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职位都会取得成功。
而在择业方面,他认为兴趣乃首要因素。对工作的热爱是投身工作的强大动力,得之而幸,失之嗟叹。有兴趣,有热情,再多的付出再艰难的奋斗,也能耐着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去前行。

忆华工:大学养成三个受益终生的习惯

    回忆起当年在华工的学习和生活,苏启超校友脸上立刻展露出笑容:“那是一段难忘的快乐的时光。”他告诉我们,在华工的四年,他养成了三个受益终生的习惯:看书、运动、积极的独立思考。至今,苏启超校友仍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我都会抽出两到三个小时看书”。知识已成为他生命的需求,增强了他对生活的微妙体察和探索。
    苏启超校友回忆道,当时华工已经有很好的运动氛围,校园里经常可以看见成群锻炼身体的学生。而今,虽然平日工作繁忙,苏启超校友依旧不忘看书,也不忘锻炼,尤其擅长游泳和网球,2009 年还取得了江门市业余网球公开赛男双前四的好成绩。
    “华工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的自由氛围。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学校和老师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去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接触更广阔的天地,这一点非常好。”苏启超校友感慨道,也正是这种自由的氛围无形中鼓励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们遇到问题,会积极而自觉地去搜集各种资料,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谈及华工的毕业生时,苏启超校友也不吝赞美:“华工的毕业生是很优秀的,我们公司也有一些华工毕业的员工,他们非常务实、肯干。”他还表示,由于工作难度较大,公司一般不会招聘应届毕业生,但明年会考虑招聘一些优秀的华工毕业生。

印象:儒雅、从容、自信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苏启超校友用他那一贯的温和语气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其间无不体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母校的感恩眷念和对人生的睿智思考。他是一位有着文人儒雅气质的企业家。
    苏启超校友还有一个高雅的爱好———下围棋。在2010 年“五邑杯”广东省干部、企业家围棋联谊赛中更是一举夺冠。谈起这件事,他谦虚地说自己的水平可能不及比赛中的某些选手,只因为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才赢得冠军。越重要的场合,越能够超常发挥似乎已经成了苏启超校友的一个特质, “中考、高考、华工的考试都是这样的”,苏启超校友呵呵笑了起来。如此一个特质也正体现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容笑对挑战。
    或许正是这种心理素质帮助他每每遇到人生或事业的关键转折点,总能冷静应对,把握成功的机会。苏启超校友谈吐间的温和和自信,以及对事业的热爱,更是令我们印象深刻。

作者:卢亚慧 刁文君 黄家蔚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