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酶制剂王国里的金子——访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锻成校友
日期:2013-10-21

闪耀在酶制剂王国里的金子

——访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锻成校友

【人物名片】陈锻成,男,1954 年生,广东广州人。1977 年考入华南工学院工业发酵专业,毕业后在英国、新加坡留学和工作十年,研究微生物工程。1999 年成立主营酶制剂的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任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0 年夏日的一个上午,我们来到了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刚迁入广州科学城不久,广阔的工业园区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们来到公司大楼三楼,在秘书的引导下,走进了陈锻成董事长的办公室。陈锻成的办公室典雅朴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明亮的大窗户和旁边的一壁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满了书籍和工艺品,办公桌上虽然有很多文件资料,但摆得井井有条。在办公室的另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图。见面时,陈董事长友好地和我们一一握手,随后热情地带我们去参观了他的企业。由于刚搬进来,有些实验室还正在装修,但从一些已经完工的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和正在忙碌着的科研人员的身影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科技型企业的专业性。

华工给予我的太多太多

    “华工给予我太多太多”,陈锻成用这句话开始了他在华工求学的美好回忆。陈锻成1977 年考入华南工学院工业发酵专业。作为广州人,陈锻成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华南地区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华南工学院。陈锻成回忆说,在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华工依然保持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给学生营造治学严谨的求学氛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陈锻成和他的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都很刻苦。当时有些课程没有课本,大家就用手抄的方式,把老师讲授的内容一一记下来。
    “华工的老师真的很负责任!”陈锻成深情地说,“令我感受到什么是诲人不倦。当时由于我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很多课程都没有现成的教材,专业课更是如此,我们的老师用手刻蜡纸油印教材给我们使用。他们恨不得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把知识传授给我们,在课余时间,老师会亲自走到宿舍跟学生交流,为学生解答疑难。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谈起自己在华工的学习时,陈锻成用“刻苦努力”四个字来形容。陈锻成是一个成绩优异、各方面都十分突出的学生。“当时我读书是很认真的,我认为,作为学生就要做好学生的本分,牢固打好知识基础和专业基础,事实证明,这些知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告诉你们,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当年学的一些学科的定理呢。哈哈……”陈锻成爽朗地笑起来,“必须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当然还要学好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跟外语都十分重要”。陈锻成非常欣赏华工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安排,当初就是由于学校为学生安排了较多的到工厂实习的机会和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操作机会,他才扎扎实实锻炼了良好的动手能力,才能刚刚毕业就成功完成了企业的一项工程设计。回忆起当年的课余生活,陈锻成眼神中充满遐想,他当时是团支部书记,还是系里的学生会干部,在同学当中很有威信,他经常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比如参观华南植物园、爬白云山等等。“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就那样扛着团旗出去,大家都很愉快。”陈锻成的脸上绽放着笑容,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求学生活中。正是源于对母校的深厚情感,现在,陈锻成在学校设立了“裕立宝奖助学金”。当被问及创立该奖助学金的缘由时,陈锻成深情地说: “首先是表达对母校培养自己的感恩,因为母校给予我的积极影响是一辈子的;其次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想帮助学弟学妹们。现在一些学生的家庭确实很困难,我不想看到这些学生因为贫困而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从“实验室巨人”到“产业化赢家”

    陈锻成是1998 年首届“留交会”回国的老海归,他先后在英国和新加坡从事了近十年微生物工程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酶制剂专家,在酶制剂行业特别是啤酒生产用酶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1999年,陈锻成开始创,成立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酶制剂。选择回国创业,主要是源于内心不停涌动的对创业的期盼与激情,陈锻成说:“我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心想假如现在不尝试创业,以后也许再也没有机会。”
    事实上,创业并非陈锻成一时冲动的决定,“其实我已经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陈锻成告诉我们: “本身,因为工作原因,我对企业运作非常熟悉,而且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就算创业失败了也不会影响我及我家庭的基本生活,还可以继续回新加坡生活和工作,于是我当时就给自己三年的时间。”关于创办企业的模式,陈锻成说:“我走的是一条先市场再生产的道路,不管手头有多少钱,先踏踏实实做市场。这种理念模式,当时是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时体验到的,掌握市场先机是创业成败的关键。” “与其等待风险投资企业的垂青或银行贷款的审批,倒不如先扎扎实实把市场做起来,有了市场,就意味着技术能够产业化,能够产业化自然就会有人投资,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陈锻成又豪迈地笑起来。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陈锻成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巨人”到“产业化赢家”的华丽转身。当我们问及他运筹帷幄的管理能力是怎样培养的,他强调说,这是从工作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一定要多实践,多摸索。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谈及人生感悟,陈锻成语重心长地说:“我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身边一些优秀同学的例子都是很好的证明。”
    在陈锻成班级中,很多同学都是被调剂进来的,入校前都不知“工业发酵”为何专业,但同学们都能做到既来之则安之,积极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他认为每个专业都蕴含着很深刻的内涵,每个专业都能有所成就,只要我们慢慢适应、体会和挖掘。就此,陈锻成总结出成功三要素:能力、努力和机会。他认为机会是人人平等的,每个人都会有机会,但机会也是稍纵即逝,关键是能不能把握好机会,这就需要各方面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和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假如能努力、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努力培养锻炼好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好准备去抓住机会,那么只要机会一出现就能成功。
    关于大学的学习,陈锻成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平时的知识储备,比如做销售工作,就应该各方面的资讯都要了解,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知识面过于狭窄,和客户谈几句就没谈资,那必然难以深谈。对于陈锻成本人,他虽然事务繁忙,但每天还是会抽空把报纸看一遍。“真的,我是会认认真真地几乎把报纸的每一个角落都看到,假如你问我现在有哪些流行明星我都知道呢!”陈锻成风趣地笑着说, “我就是各方面的知识都会接触,什么我都能聊,因此大家都乐意跟我交流沟通。我敢说,我做推销员也会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同时,陈锻成给学弟学妹提了三点建议:一是打好知识基本功;二是充分利用在华工的四年时间锻炼身体,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三是一定要珍惜大学期间难得的友谊。最后,他衷心地祝愿亲爱的母校在未来更创辉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黄智文 周静茹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