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与自信铸就“焊王”——访广州友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东升校友
日期:2013-10-21

勤奋与自信铸就“焊王”

——访广州友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东升校友

【人物名片】洪东升,男,1968 年生于福建永安,1986—1991 年就读清华大学焊接工艺设备专业本科,1991—1994 年攻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硕士。曾在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任职两年,后自主创业,创立深圳市东山和实业有限公司,现任广州友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7 月22 日,天气清爽,我们队一行四人来到位于广州科学城南的广州友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访问校友洪东升总经理。走进友田企业的办公楼,映入眼帘的是金色墙壁上气势恢宏的两个字———焊王。焊王是洪总创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打造起来的品牌。这位中国焊接行业的领路人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怀着好奇和紧张的心情,走向洪总的办公室。
    洪总的办公室宽敞而明亮,红木办公桌后面是一个书柜,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话、台灯和一些文书资料。正对着办公桌的是为来访客人准备的沙发,茶几上摆放了一套功夫茶具,古典精致,显现出洪总是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的人。洪总身材高大魁梧,身高一米八多,穿着深色横纹上衣和西裤,戴着眼镜,显得威严而沉稳,他的声音洪亮而低沉,显得自信而有魄力,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种属于成功者的魅力。

勤奋好学筑基石

    洪总出生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人民教师,母亲是公务员。因此洪总小时候在较好的环境下成长。但是不管家庭条件如何,一个人能否有所建树,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洪总说他小时候说不上勤快,但是喜欢读书,学习从不需要别人催促。男孩子多是生性贪玩,可是从初一开始,无论是酷热难当的暑假,还是寒气逼人的寒假,他都坚持每天读书。严格自律的他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早上6 点起床读书,晚上10 点准时睡觉。到初三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自学完了高中的数理化知识。
    由于个人的勤奋努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严格科学的作息时间,洪总的成绩一直不错,中学期间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的数理化竞赛,并获得过不少奖项。1986 年,他考上了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用勤奋、好学打造了他的清华之路,也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焊接之门。
    勤奋已成为他良好的习惯。刚开始创业时,他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2 小时以上。对于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他已经习以为常。

 坚持梦想扬风帆

    洪总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特别崇拜陈景润,很佩服他能想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而洪总自己也属于想法比较多的一类人。1989 年之后,他觉得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做科研不如创业,自己创业的想法开始在脑中酝酿。1991 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洪总回到福建,在厦门曾到两个单位面试,两个单位都很愿意接收他。但是为了实现创业的梦想,他毅然决定报考华工的研究生,为创业做准备。那个时期,国家正大力开发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机会比较多。在华工读研究生期间,洪总去深圳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想读完研究生后,寻找机会,在一两年内开始自己创业。洪总说,那时候创业做什么并不重要,最主要是有这个想法和胆量。
    1994 年从华工毕业后,洪总在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华联发一元工贸公司研发部工作了两年。在研发部的工作是洪总自己争取到的,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和积累经验,洪总觉得时机成熟了,1996 年,他开始自己创业。十多年来,从深圳市东山和实业有限公司到广州友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洪总的工厂从创业之初时只有三个股东和一个工人的家庭式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将近300 人规模的企业。一路走来,洪总经历了很多苦与累。刚开始创业时,洪总自己是股东也是工人。他随身背的大公文包里放着各种工具,随时准备好辗转各地不同的工厂帮忙修理机器。因为包里的工具太重,背包的带子经常被弄断,他甚至就用木筏和螺栓自制一个牢固的提手。当时没有专车,他都是乘坐公交、中巴,甚至“黑的”往返于深圳、东莞各区镇。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洪总对创业初期的苦与累感觉甘之如饴。
    随着优秀人才的引进、自主产品的研发、焊机品牌的建立,洪总的“焊王”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已经拥有包括弧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电阻焊机、数控切割机以及自动化焊割专用设备等产品,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但是洪总并不满足于东山和实业有限公司首次创业的成功,依托广州友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了焊王二次创业。洪总的二次创业,立志于将焊王品牌进行全球化品牌塑造,将焊王品牌的工业焊机推向世界。

  自知自信做企业

    洪总给人的感觉是很自信,这源于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同样,洪总对自己公司的认识和发展方向也很明确。他的远见是建立在对工业和焊接行业的深刻认识上。洪总认为现在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焊接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影响焊接业的主要因素是设备,其中是否采用变频设备是关键。现在市场主推的是变频技术,如变频冰箱、变频空调等。传统的技术耗能耗电,相比之下,变频技术有显著的节电节能的优势。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变频技术在国外已经产业化,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发展变频技术。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企业,这是我们国家需要追赶的,也正是广大企业努力的方向。
    当问到为什么起“焊王”的名字时,洪总说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这是一种品牌营销建设手段,响亮而有气势的品牌名称能引起一定的关注;再者,受到TCL 王牌彩电的启发,从名字入手鼓励自己,要在本行业做出高质量的产品,成为行业中的王牌。成为焊接之王就是洪总创业之初给企业发展确定的方向与目标。洪总说,当时国内的焊机质量很差,口碑不好。在第一次跟香港企业打交道的时候,同样的技术,假设外国的机器能卖2 万,我们的机器只能卖5 千多,毛利少。洪总坦言,时至今日,处于世界前列的焊机公司,在某些焊接技术上仍比国内企业先进,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智能化以及生产材料等方面也还领先于国内企业,这些也都是国内企业需要不断追赶的方向。
    现在,洪总的“焊王”也在不断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技术,降低成本,力图开发毛利更高的产品,同时,用全球化的眼光,创新营销方法和模式。
    谈到今天的成就,洪总说这与学校对他的教育和培养紧密相关。在学校打下的扎实专业基础是他专业创业、技术创新的根本,而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督促他不断学习,知识和眼光不断与时俱进。
    国家宽松的经济政策也拓宽、铺平了洪总的创业之路。谈到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洪总表现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说: “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也在为社会作贡献,在我们工作的同时,协助国家成为一个强国,不被别人欺负,让我们中国人走出去不让别人欺负。”的确,如果国家不强大,就没有个人和企业的强大,而个人和企业的强大,也是国家强大的体现。

 勉励学子勤学问

    洪总对在校大学生也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议: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掌握基础课程和知识。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要愿意学习,擅长学习,除了学好课本知识,还要会向他人学习,可以向比自己老的人学,因为他们有比较丰的经验;也可以向比自己年轻的人学,因为他们可能有更多新的灵活的想法。在谈话中,洪总也多次提到其他成功的企业人的例子,可见,洪总本身就是一个愿意去学并擅长去学的人。再次,要广交朋友,发展人脉,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
    就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洪总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可能会不稳定,三年是一个坎。他的经验是企业(特别是工厂)很看重员工初上岗的头三年。新人到岗的第一年主要接受岗位培训,其工作失误和浪费要大于他创造的价值;第二年主要是适应岗位,其工作价值(工资)等同于他创造的效益;第三年开始正式上岗,才可以为工厂赚钱。而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熬不到头三年就想跳槽,这种不安稳的心态普遍存在,造成企业(和工厂)员工流失严重,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付出成本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洪总鼓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就业之初要选择好方向,沉下心,努力学习,爱岗敬业。
    离去时,回头再望了一眼前台墙上冉冉生辉的“焊王”二字,一种崇敬之情涌上心头。这背后的故事,也许没有人能完全了解。“焊王”二字,不只是一个品牌,更是那位高大、自信的董事长———洪东升校友的真实写照。

作者:谢慧琦 张永豪 李婉青 吴伟成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