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生活——访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教授徐军校友
日期:2013-10-21
【简介】徐军,男,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1962 年10 月生,祖籍山东蓬莱。1980 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1984年分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2006 年调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化工系副主任,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对徐军校友的采访有一段小小的前奏,因为采访时间被突然提前,我们还没有做足心理准备,内心有些忐忑。但当见到徐军校友的那一刻,心中却顿生亲切———当时徐军校友特意穿上了一件2009年11月回校参加校友总会活动时学校发的衣服,左胸上的母校校徽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我们眼里,此刻的他更像一位亲切的大师兄,奋斗的经历,与母校的情谊,听着他娓娓道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80 年,徐军校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理工科前50 名的成绩考入华南工学院。徐军校友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人的疼爱。高中毕业择校时,他母亲告诫说:“将来你人生的路得你自己走,那么你以何谋生?”徐军校友思考着母亲的教诲,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决定报考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广州的华南工学院。本着学习知识、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徐军校友大学四年里认真学习,“宁可挂科也不抄袭作弊”的学习态度使他没有浪费一点时间,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徐军校友的工科专业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课余时间,看书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他看的书门类繁多,从名著、散文到古希腊哲学,都有所涉猎,他还特别喜欢读诗。在交谈中,徐军校友一直强调看书对人生的益处,让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时间多看各种书籍,将来会受益不尽。
     从小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徐军校友,除了阅读还酷爱游历。每年的假期,他都去全国各地旅游。一个人背着简单的行李,潇洒地踏上旅途,祖国的大好河山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各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被他一一纳入心中,眼界拓宽了,人生观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徐军校友豁达、乐观、善于交流的性格形成也与此密不可分。徐军校友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多年在全国各地走访,他学会了许多当地方言,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不时“露一手”,幽默风趣,更令我们钦佩不已。

难忘校园生活,尽心校友会建设


     回首在华园的四年生活,徐军校友滔滔不绝: “那时候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和篮球。”那时养成的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谈到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情,他笑着说:“通过四年坚持收听粤语广播和电视节目,他终于学会了粤语。”徐军校友认为粤语保留了古代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和修辞,很有韵味,他建议在母校就读的外省学生要多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也是一种生存的技能”。
     谈到学习,徐军校友说他们当时的考试监考环境非常宽松,但是大家的自觉性都很好,几乎没有人作弊。当时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难,徐军校友说他们那年的论文题目都是源于社会实践中的难题,他的题目是“德国进口球罐焊接热处理技术难题”,通过一年的动手实践和研究,徐军校友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论文。“华工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开放和包容。”当时,华工和华农之间没有围墙,两校学生经常交流学习。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也特别体现了包容和自由的特点,非常注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徐军校友认为华工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懂得宽容别人,这些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2006 年李元元校长到宁夏考察,得知还没有华工宁夏校友会时,希望宁夏校友能够组建。当时,学校党委书记刘树道来到宁夏亲自主持成立校友会,现任宁夏校友会秘书长孙钟铭校友和副会长徐军校友立刻带头开展组建校友会的相关工作。近几年,宁夏校友会工作开展得很好,成员也在不断增加。校友之间经常组织活动以增加彼此间的了解。关于校友会工作,他说:“这也是回报母校的一种方式,能和这么多校友建立联系我也很快乐。”2009 年,徐军校友作为宁夏校友会代表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理事会会议,“利用这种机会回报母校真的很有意义,也算是为母校的建设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寄语华工学子,努力为校争光

 

    浓厚的华工情结使得徐军校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着母校的建设与发展。他认为,学校的建设首先是要保持工科院校特色,不随波逐流。在当今高校合并成风的时代,学校一定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工科优势,并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其次,要以开放的思想办校,培养实践能力强、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在徐军校友看来,华工最鲜明的特色是学校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鲜明的个性,这是由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所决定的。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培养新时代的具有华工特色的学子。再者,既要准确定位,又要向其他高校学习。徐军校友认为,华工目前处于我国高校第二梯队中的领先位置,要想取得突破性进步,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只有在确保工科院校特色的前提下才能制订合适的发展战略。华工学子的创新性和开拓的视野是母校的一大优势,以此为基础,以新思维、新思路加强学校的建设,学校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各优秀高校的交流,借鉴他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努力将母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
     徐军校友对师弟师妹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培养宽容、包容的待人态度,宽容和包容是他眼中华工人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是当年母校帮助他养成的最重要品质。而且,同学们要努力认识自己,发挥特色,树立华工人自己的鲜明个性,其中创新性、实践能力强、进取心强等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更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走在别人的前面。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同学们要以开阔的视野看待事情,以开放的胸怀面对生活。徐军校友说,作为华工学子,看待问题一定要视野开阔,要看得比别人远,比别人全面,才能比别人成功。而对待生活则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成功就要与人合作。开放的心态可以帮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你的成功。最后徐军校友鼓励我们:“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一切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辨别真伪,才算是有用的。趁着年轻我们应该多实践,不要怕苦怕累,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

作者:马有福 金宝文 李勇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