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领军中国工业设计, 我在 ——访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冼燃校友 |
他,是我国工业设计的一个传奇。1991 年,他在康佳电子集团参与研发了风靡全国的“彩霸”系列产品;1997 年,他开始打造自己的企业,创立毅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彩电企业提供创新服务,随后,产业不断推向汽车、手机、电脑等各个领域,努力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一字之变,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化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他是一位工业设计的布道者,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和各大高校都可以看到他为宣传工业设计而忙碌的身影……
他,就是冼燃校友。
一辈子只干一行
冼燃校友祖籍广东南海,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他从小在北京长大。父亲是建筑设计专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冼燃校友从小就对画画、设计很感兴趣。母亲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做事严谨细致,求真务实。“母亲从小教育我
说,做人要有毅力,只做好一件事情,而且要做通。”父亲设计天赋的秉承和母亲深刻的教导,对冼燃校友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87 年,冼燃校友考上深圳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后来,他发现自己对工业设计更感兴趣,于是在大一期末申请转到工业设计专业。这时,一直认为建筑设计出路更好的父亲强烈地反对,他认为,在建筑设计方面,不管是找工作还是接任务,他都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此时工业设计的种子已深深埋进冼燃校友的心里,并生根发芽。最终,冼燃校友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转而学习工业设计,并把它当做一辈子的事业。
冼燃校友认为,一个频繁回头的人是走不到远方的,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干一个行业。他说: “23 岁第一天上班决定了你未来的30 年,决定了你的53岁。不断地为自己设立人生一个又一个目标是不对的,而是应该设立一个总目标,连续20 年,甚说直到退休,你只干这一件事。如果用时间去证明,前面5 年,肯定是做副手的。但是5 !10 年后,你懂得了这个行业,一旦通了后,你就是这个行业的可造之才,你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真正成功的人,他只是干对了一件事,而且只是执着的干了一件事。”
冼燃校友认为,一开始的选择很重要。在青年时代,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路,那就要想尽办法转行,转到最喜欢的那个行业,然后只干这一行,把它做成人生中唯一的事情,专业的事情,形成个人的优势。就是靠着这样的念头,从选择了工业设计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冼燃校友只是执着的做着一件事———工业设计,并成为了我国工业设计的领军人物。
冼燃校友说,不要把人生成功的道路想得太复杂,第一是你只干一件事情,第二是干这件事情必须是你喜欢的,第三是你要把这件事情永远干下去绝不转行。简单朴实的三条总结,却是冼燃校友成功人生的高度浓缩。
带着求学的心上路
当谈到大学毕业后入职康佳并被分配到工厂一线的经历时,冼燃校友说,那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
刚进生产一线时,曾担任深圳大学武术协会和摄影协会会长的冼燃校友有点血气方刚。但后来他发现一线工人干的活明显多于自己,比如一个插机,别人能插11,12 个,他却只能插五六个。他意识到,每个人,即使是一线工人,都是可爱的,值得学习和尊重的。接下来的半年里,他虚心向工人请教,跟着他们跑遍各个厂房,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熟悉生产一线流程,而且还跟他们交上了朋友,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基层的锻炼,冼燃校友感悟深刻:“基层学习是很重要的,就像大海一样,浮在表面的东西是有限的,海底才是营养层,所有的养分都沉淀在下面,你吸收了,你就成长了。”
不断学习,不断吸取养分,是冼燃校友实现人生进步的制胜法宝。“我每年找不同的5 个老师,每年不停地找,不管是厂里的工人,还是我们公司的经理部长,大到整个社会,只要值得我学习的,我都肯把头低下来。”就是凭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冼燃校友的知识库不断扩大,也不断踏向人生新的阶梯。从只会画工业设计效果图,到后来会画结构图、模具图;从专心研究绘图设计,到后来转向生产管理;从生产管理逐渐上升到公司管理,在战略层面上成为一位企业家;从企业家到后来的研究资本,进行公司上市……就是这样,带着一颗探求学习的心,冼燃校友在人生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实现和突破自己。
打造工业设计长城
离开康佳后,冼燃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
一开始的创业并不如意。他自主设计的手动剃须刀,开始时在商场上卖得不错,但是商场如战场,头两年,他亏了80 万,冼燃校友从中吸取了两条教训:一是要做自己最熟悉的行业;二是要意识到社会的复杂,不能随意相信别人。
1997 年年底,他重新回到他最熟悉的彩电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广州毅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家电覆盖件设计、生产、销售及模具开发等。经过10 多年的发展,毅昌科技始终秉承“忠诚、团结、活力、速度”的企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毅昌模式”,产品涉及电视、汽车、IT 等八大行业,服务于全球近300 家知名客户。其9 个子公司南至广州,北达沈阳,途经重庆、苏州、无锡、合肥、青岛,形成横跨中国南北的“工业设计长城”。至此,埋藏在心中的工业设计之梦已茁壮成长,绿树成荫。
毅昌腾飞的力量来自于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创立伊始,毅昌科技便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工业设计产业运行机制———DMS 模式(Design Manufacture Service)。它以工业设计为主导,融合信息技术,对新兴科技、创新设计、先进工艺、自动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集成创新,将包括设计、模具、结构、注塑、喷涂、钣金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通,形成了设计与制造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优秀的工业设计方案,而且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工业设计产品,在满足各类客户需要的同时,增强工业设计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赢。
2010 年6 月1 日,毅昌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毅昌科技的上市,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正以豪迈的姿态迈上一个新台阶。
右脑,工业设计之窗
作为广东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理事长,冼燃校友说:“企业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承担责任的时候要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平台,比如说去华工、中大、清华等高校讲课,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怎样做人做事,怎样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对于青年就业创业,冼燃校友认为,在就业创业方面,应该是鼓励青年就业,而不是鼓励青年创业,只鼓励创业是不对的,因为整个中国民营企业能活过5 年的不超过13% ,能活10 年的民营企业不超过5% ,但媒体只报道了5%的成功,这是一种误导。只有社会另外的95%都获得成功,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中国很多攻读工业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到国外继续深造。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冼燃校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中国,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基本上是错误的。从工业设计上说,它有个特点,是同时用左脑和右脑思考的。工业需要左脑作严谨的分析,强调的是逻辑问题,而设计需要右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的是艺术素养。产品的附加值的提升,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
冼燃校友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100 块钱成本的人造革手提包,为什么中国人只能以130 块的价格卖出,而外国却能把它卖成1 万块的LV 包。原因很简单,女孩子来到店前,刚要推门,门被轻轻地拉开了,一阵香气扑面而来,非常漂亮的小姐亦步亦趋地跟着你在店里徜徉,当你看中一个LV 包的时候,她会戴上洁白的手套,轻轻把包托到你眼前让你去欣赏。你问: “能不能打折?”“我们LV 从来不打折。” “能不能再拿一个来,我两个挑一个。” “我们的包是意大利名师设计,这个包在全球只有500 个,我们店只拿到1 个。”整个过程,他们突出的全是一种设计、文化和艺术,这些就是产品附加值增加的核心。
在冼燃校友看来,设计、文化和艺术是由右脑决定的。但是,纵观整个中国教育体系,基本上都用于开发左脑,用于开发右脑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冼燃校友给我们算了一下,小学正常一周的艺术课是2 节,90 分钟;中学降至45 分钟;大学,则为0。他说,现在的中国成年人,右脑的锻炼,就是艺术的课程,全部加起来只有42 天半,因此,大部分的中国成年人设计审美水平只停留在小学水平。相比之下,外国十分重视个人的艺术审美能力开发,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毕业生跑到外国进修了。
工业设计,是冼燃校友心中美好而伟大的梦想。在这条路上,他从未放弃,披荆斩棘,勇敢前行。他梦想着,终有一天,业设计的茂密森林将覆盖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工业设计的成果将遍地开花,生机盎盎然。
作者:李婉青 吴伟成 谢慧琦 张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