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叶茂——质朴“阿旺”创造的企业传奇
日期:2013-10-23
【人物名片】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在阿耙阿美讲述的“阿旺”的传说中长大,华南理工大学1982届毕业生。毕业28年里,叶茂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随着他个人角色的转变,叶茂带领的企业也从单一的生产拖拉机华丽嬗变为多个行业并举,唯一不变的是:无论是企业发展顺利,还是濒临破产和应对金融危机时,他都用承诺、责任和感恩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书写了一段传奇。
    2010年4月27日,人民大会堂。鲜花吐艳,华灯璀璨。
    叶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庄严地接过“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这个荣誉背后是一个企业华丽嬗变的神话,是一段千金重然诺的故事,是一颗积极进取的责任心,是一份浓浓的感恩华园情。
                                        重然诺的神话企业家
    1982年,时年22岁的叶茂从华南工学院(后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国营海南机械厂。他技术扎实,兢兢业业,很快就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升到副厂长。
    1992年,年仅32岁的叶茂被任命为海口八一手扶拖拉机制造厂(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厂长、党委书记,头衔看似很风光,其实,当时全厂500多名职工中300多人放长假待岗或停薪留职,1991年的工业产值仅114万元,工厂亏损达千万元以至濒临破产。
    临危受命,叶茂迎难而上,他庄严地向全体职工承诺:“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抓落实、第三年求发展,绝不能让国有资产贬值,不能让职工没饭吃!”
    叶茂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大刀阔斧地从管理体制到经营战略进行系列改革,企业的管理活了,职工干劲大了;他着力推进产品科研和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团队反复试验,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工厂的产品品种和质量上去了;他诚恳邀请待岗或停薪留职的职工回来和工厂一同进退,让这些职工有活干了,让职工的家属生活也有保障了。
    叶茂一诺千金,当年企业大幅度减亏,第二年即扭亏为盈,之后虽历经挑战却依然高歌猛进。2009年工业总产值近2.9亿元,从114万元到2.9亿元,17年间企业产值增长了254倍,由单一的生产拖拉机发展为机电、饮料、化工、建材、商业物业、物业管理、房地产、农业种养植等多个行业并举,叶茂创造了一个企业“神话”。
    正当企业发展顺利之时,2009年,金融危机来袭,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企业倒闭增多,不少国际企业都纷纷开始降薪裁员。叶茂再次庄严承诺,“我们不减员、不降薪、不给政府和社会增加压力”,职工们再次为之感动。冰冻的环境中“神话”依然上演,叶茂带领企业在金融危机年逆势增长。
    每当回忆起那些经历,叶茂都感慨万千,“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过危难都只是暂时的,不论多大的困难,我都和企业、职工一同并肩作战,不抛弃、不放弃,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且赢得了人心,真是‘事在人为勤耕耘,枝繁叶茂得福瓜’啊。”
                                      勤劳善良的海南“阿旺”
    在海南有个美丽的传说,青年阿旺住在土城东南海滨,他和他的阿耙(父亲)阿美(母亲)靠捕捞为生,一家三口,勤劳勇敢,正直善良,不爱钱财爱劳动,他们的美好品质感动了玉皇大帝,被宣旨成了勤劳仙子、仁慈仙子和百草仙子。勤劳仙子格外多多把勤劳的美德的传给海南人,仁慈仙子格外多多把仁慈传给了海南人,百草仙子也格外多多把春意撒在海南。
    叶茂,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听着这个传说长大,勤劳和仁慈的质朴早已外化为形,内化于心。他是家里兄弟姊妹中的老大,由于家里人口多,从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在节假日跟着妈妈干农活,补贴家用。
“那时劳动挣工分,大人干一天得12分,由于自己年纪小,干一天只能得4分。即使这样,我也干得很起劲,可以帮家里分担一些,自己很自豪。”从插秧、修水利到割稻子,在家里排行老大的叶茂,在劳动中明白了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懂得了责任的意义。
    叶茂爱读书,放学和劳动之余,只要一有空暇,他都会读书学习。读大学时他也常常独自拿着书去金银岛上看或者整天泡在实验室和图书馆。
    工作后,无论多忙,叶茂依然坚持多读点书,只要工作中遇到有什么不明白或者需要深入了解的地方,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灵光一闪的想法,他都会去买些书仔细研究。如今,叶茂领导的企业产品不断出口国外,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勤勉读书,还时不时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放到企业内部OA办公平台与同事分享。
    “叶总很勤奋,他作息时间很有规律,遇有空余时间,他总是抱着书在读。他的车上,有技术类、管理类、文化类各种书籍,车子成了一个移动书橱。”同事董海灵说。
    “一个优秀的企业应当自觉承担责任,要先好好做人,后踏实做事。”对于企业员工,叶茂满怀关爱,公司的叉车师傅曾照平的爱人患上了子宫癌,巨额的医疗费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叶茂立即组织并带头捐款。
    不仅如此,叶茂还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博爱挥洒大地,与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工程基金会携手设立“金鹿农机助学基金”(海南本土企业在省希望工程设立的第一个长效的专项助学基金),每年捐资20~30万元人民币,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圆大学梦;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早上,公司及职工快速行动捐款39万元,成为海南省捐款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捐助近50万元用于城市美化建设、儿童福利事业、老人活动中心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向困难村镇捐赠拖拉机100多台。
                                     感恩图报的华工人
    28年的时光逝去,弹指一挥间。叶茂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身兼海南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海口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海口市企业家协会会长、海口市质量协会会长和海口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多职,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跃升为厂长、党委书记、董事长。叶茂谦逊地认为:“我个人以及企业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母校华工的培养和帮助。与母校共建的‘海南金鹿高效农业机械研究开发中心’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华工人‘求是、踏实’ 的作风更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实际上,华工的种种回忆早已深深镶嵌在叶茂脑海中,无论是老师们手把手地传授知识,还是华园的四年苦读、校园的美丽风光。在那里,他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巧,领略到踏实做事,大胆创新的华工精神,为他以后创造企业“神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感怀风雨兼程路,情牵母校学子心”。叶茂广召群贤,专设公司大厦的一层楼为联络办事处,组织筹建了华工海南校友会,动员热心校友捐款在海口万绿园建造了“华工园”,如今的“华工园”绿树苍翠、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叶茂每年都会回母校走走,教室里坐坐,图书馆里转转,与师生们聊聊天,后来干脆担当兼职教授,分享他商业实战经验和工作感受。“师弟师妹们一定要从基层做起,要把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在基层不断磨炼自己的基本功。”他对学校组织的校外实习记忆犹新,“希望母校能够保持这一传统,鼓励学生们多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他的公司也是华工的学生就业创新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他还在华工设立了“海南金鹿教育创新基金”,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收获品尝创新果实。
    力挽狂澜于企业将倾之时,锐意创新时刻不忘进取,雪中送炭给需要关心之人,常存感恩心系母校建设和发展。这就是叶茂在轰轰烈烈的辉煌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的人生。
当人们为叶茂送去鲜花和掌声时,他却从未停下脚步。他想得更多——不断构思企业上市后的蓝图规划;时间排得更紧——忙着继续“充电”学习;脚步迈得更快——期望能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为母校多做点事情。
    我们期待并坚信,叶茂,这一海南质朴的“阿旺”必将继续书写他的企业传奇。(文/党委宣传部 王功敏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王丹平)

链接: 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创建于1958年的海口八一手扶拖拉机制造厂,先后合并和兼并了原海口实验厂、海口通用厂、海口标准件厂、海南机械厂、海口市砖二厂、澄迈县红峰农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司下辖多家分厂、分公司和1个农场。是集农机生产销售、低速汽车生产销售、钢网架、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房地产、电梯安装、维保、商业物业、物业管理、氟塑制品、玻璃钢制品、农业种养等多个行业并举的股份制企业。
    2005年5月由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社会自然人发起的海南金鹿农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批准,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以农机生产销售、低速汽车生产销售为主的规范化股份制企业。
    公司多次受到省、市和有关部门的表彰,获得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企业、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全国质量、信用、服务AAA级企业、全国诚实守信示范单位、海南省新型工业十佳杰出开拓企业、中国拖拉机质量公认十大知名品牌、海南省拖拉机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海南知名品牌、海南省著名商标、海南省文明诚信企业、海南省核心竞争力50强企业、海南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海口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海南省诚信纳税企业、海南省希望工程圆梦活动贡献单位、海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海南省安置就业工作先进民营企业等称号。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