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亮人生——访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校长姚莉校友
日期:2013-10-23
 【简介】姚莉,女,1957 年出生于北京,1977 年考入华南工学院,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造纸专业,1987 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对外经贸部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工作,曾任总经理一职。1996 年开始创办物业管理公司,任总经理。2004 年投身慈善事业,在北京创办全免费的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如今该学校已在全国六个地区开设分校,每年为特别贫困的年轻人提供免费职业教育,并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工人。
    第一次见到姚莉校长,是在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她快步从楼上走下来迎接我们,她年轻、时尚、干练,一脸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了她的热情与活力。在姚莉校友的办公室里,我们对她进行了采访。

                                                                                                                                                  只身南下,求学华工 
       1977 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怀揣着对南国的憧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生长在北京的姚莉毅然报考了当时“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南工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工学院的优势学科———造纸专业。1977 年3月,年仅20 岁的姚莉终于踏上了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从此,这位北方姑娘在南国这方热土开始了她的求学之路。回忆起当年的那段求学经历,姚莉仍难掩心中的感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没见过太阳”,这让习惯了北方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姚莉一时适应不了, “饮食不习惯,晚上时常饿得团团转”。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北京长大的姚莉在最初着实吃了不少苦头,但燃烧在心中的梦想从未破灭,姚莉逐渐爱上了南国的特别“韵味”,喜欢上了这里的“婉约”气候,更爱上了校园林荫小道上静静漫步的感觉。1979 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优秀思想文化的涌入,让姚莉和她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广东地区的迅速发展,各类新鲜事物也让年轻人大开眼界。
       1982 年本科毕业后,姚莉被分配到对外经贸部的包装公司工作,工作两年之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我的愿望,她又重回母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间,尽职、爽快、务实的姚莉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并被推举担任了研究生学生会主席。通过组织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姚莉体会到了付出的艰辛,也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这段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为她日后从事企业和职工的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然而就在研究生将要毕业时,姚莉遇到了一个困难。当时要完成毕业论文需要学生自己去争取经费、购买实验设备、获取数据、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而恰在临近毕业时,姚莉才发现由于数据出错,导致论文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眼看时间已过去大半,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毕业论文,后果不堪设想,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本着对知识的尊重,在导师卢谦和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重新做了整个实验。天道酬勤,最终姚莉以全优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回想求学的这段小插曲,姚莉打趣地说:“有了这碗酒垫底,以后我什么酒都不怕了。”因为她坚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不怕困难,不屈不挠,没有办不到的事。

      1987 年姚莉研究生毕业。学成归来,她重回对外经贸部工作,在那里一做便是10 年。这10 年中,她收获了许多经验,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这使她不断地成熟起来,也更加睿智。在这期间,姚莉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被公司派到美国学习,她发现国外的物业管理行业很发达,也很完善,在美国物业管理行业是社会正常运转和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而当时在国内这方面却普遍做得不够好,于是她萌生了建立一个专业的物业公司的念头。尽管当时的姚莉已是公司的总经理,但她还是毅然选择了离开,成立了专业的物业公司。
       在物业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姚莉发现公司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却极为短缺,“当时,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弄不懂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生又不愿意从事物业管理职业,现实矛盾就是如此”。姚莉说:“当时公司急缺土建、电力、空调、水暖、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却很难招到此类人才。”于是,开办全免费的职业学校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播下了种,并渐渐开始发芽。
       在经历了不断的磨合之后,物业公司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并在业内广受好评之时,姚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毅然离开了物业公司,又开始人生的一次全新尝试。
      “我很享受从一张白纸变成一个团队的过程。”她高兴地说。

                                                                                                                                                   办学育人,至诚可嘉 
      “无知者无畏”是姚莉给自己当初决定投身教育时的评语。那时,满含一腔热情的姚莉和准备一起搞慈善、办学校的朋友们并没有仔细想过可能会遇到的艰难。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遭遇了无数次的碰壁,也无数次体会了绝望和挫败。“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你自己,一定要战胜自己。”姚莉说。这些挫折没有让他们轻言放弃,也正因为这样不懈的坚持,这个团体相互鼓励着,齐心协力挺过了一个个难关,将他们“以公平沟通教育”的梦想、追求“干净、透明、高效”的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理念传播给了全世界。如今,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已成为多家慈善基金的合作对象,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中国第一所免费职业教育学校,并在全国多个地区开设分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十年树木,百年人”,农工子弟职业学校的开办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大善事。
       我们参观的这所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胡同里。“为什么选在市里办学校,也是有原因的”,姚莉校长说,“就是要让那些农民工的孩子们不会觉得无法融入这座城市,要让他们渐渐熟悉这里”。
      学校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整个学校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墙壁上挂满了学生们参加活动和各界慈善家捐助的照片,照片中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围绕着整间学校。学校的图书馆配有国外捐赠的先进投影设备,戴尔实验室里摆放着一排排计算机,还设有专门的口语教室。学校的每一块地砖,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教室,甚至每一台空调都融入了办学者们对学生们的那份细腻关怀。
        让孩子们学习有用的东西,这便是我的教育理念。”姚莉校长说。她将自己在国内的学习经验与自己女儿在国外读书时受到的教育,以及现在的市场需求相比较,将自己的育人心得运用在教育学生中。她鼓励学生们多尝试,宽容他们的错误,让孩子们在犯错中不断成长;她将国学教育作为语文课,让学生们学习并背诵《弟子规》《论语》等古典名著;她一反常规地不教英语语法,只让学生们敢于开口说英语,做到能够准确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现在,姚莉将自己一步步发展、创业的经验写下来出版了《用梦想填平沟壑》一书,书中记录了很多曾经给予她力量、灵感与感动的人,从向学校捐赠了几百万元的慈善家到开电梯的小姑娘,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让她牢记在心。她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华工人“求真务实”的精神,任何想做的事都会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地完成。

作者:王琛 陈思敏 赵冬啟 申丹丹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