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孜孜求索 不断超越——访罗定市供电局副局长谭武英校友
日期:2013-10-28
孜孜求索 不断超越
——访罗定市供电局副局长谭武英校友
【人物名片】谭武英,男,1972年出生于广东省,199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现任广东电网罗定供电局副局长。曾多次获得“罗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一印象
车门打开,他走下车来。穿着黑色的西裤,白色的衬衫,看起来比较严肃,走路很快,给人一种能干、讲求效率的感觉。
我们到达他的单位,那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但是他手头上的工作一直没停下。我们离开他单位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回去的时候我问了一声“师兄,你们一般工作到几点啊?”他说“五点半下班,但是干活时不分得那么清楚的。”
他的话不多,但是在路上、在吃饭的时候他给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让我们好好把握在大学学习的时间,要牢固掌握好专业知识。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是称他为师兄,他也很乐意。
情源华工 思忆母校
问:我们知道广东省以及省外都有挺多比较有名的大学,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来到华工的?
谭武英:当初选择华工,一个是比较近,另外一个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想学的。
问:闲暇时,您有什么兴趣爱好?
谭武英: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比较喜欢吃。华工周围都被我吃遍了,五山街,还有现在已经拆掉的原来西湖后面的那一条街,那时候我们几个人下课后就喜欢跑到那边去吃。
问:在华工的生活中,您有什么难忘的故事或最难忘的人?
谭武英:大学的话,对一些老师会比较难忘,比如以前教我们的郭玉藻老师。
因为我读书的时候,经常跟他讨论一些问题,所以感情比较好。有时候也会去他的实验室。对一些老师印象还是比较深刻,因为交流得比较多。
用时光和努力来造就成功
问:您现在已经工作很长时间了。您是怎样处理您在工作上和家庭中的角色。
谭武英:我刚工作的时候,总想干出点成绩来,所以除了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也还在干。就是将一些比较系统的东西,通过书本转化出来,变为自己的东西,就是在做这些事情。可以说刚出来工作5年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休息,都是在做这个事情。对家庭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我刚出来的时候,还没有建立家庭,所以那时候影响也不是太大。到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会相应地调整。但是应该说,你在某一个地方,如果在一个单位里你打算这样干下去的话,工作还是比较重要。其实家庭和工作就像一个联合体,很难分开。我觉得还是得找到一个平衡点。现在好一点,没有以前那么忙,就可以照顾家庭多一点。
学习重于一切
问:您觉得您在华工的求学生涯中学到了哪些?
谭武英:在华工学到的一个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另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上的一些知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问:那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这对您的工作又有什么帮助?
谭武英:最重要当然是专业知识啦。如果你不是干本行,体会就没那么深,但是像我这样学这行干这行体会就很深,书本的东西你掌握得越好,出来工作就越方便,对哪个专业都一样。如果再让我回学校读书的话,我真的是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不去干其他的事,我就读书。我以前干活的时候,就要经常回去翻书。很多时候学校教的不够用,要自己去买教材,要不断补充。
我本身是学电的,后来也是干这行。接触到的基本上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说指导了我整个工作过程。所以在学校,一定要把专业知识牢牢扎实地掌握在手中。这个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管理者
问:您作为单位的领导之一,您的管理理念是怎样的?
谭武英: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制度。要有一个比较开放,让别人能够信服的制度。不能单单靠人来管,单靠人来管是管不住的。要靠制度。没有制度,没有这样一个标准,是很难管下来的。
我们一般是层级管理和跨级管理两种情况都有,要视情况而定。私人企业跟国有企业有什么不同呢?在私人企业,这个人你如果觉得他不行的话,你就可以把他炒掉。但是国有企业不行,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那么你就要做思想工作,调整他的思想,甚至位置,而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效率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你接到上级的文件或者是命令,你往下一级压,在中间那一部分传递的过程中效率会降低,一件任务传递到基层可能就只剩下百分之几十而已,它有这个效能的损耗。作为管理者,你要想办法去减少在这个传递过程效率的降低,效能的损耗,就有可能跨级管理。一个好的制度,不能因为它的层级传递产生太大的衰减,或者说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个效能的衰减。一个好制度,重要的是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要求每个人要熟悉这个制度,执行这个制度。要保证它的效率传递。要保证它确实是把这个东西传到下面的每一个人。
问:您奋斗的这么多年里,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解决的?
谭武英:其实最困难的也是刚才讲的那一个,因为你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理解你的管理政策,管理理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它不像一项工序,你要做到某一步它就能完成下去。管理,它是有一个衰减在里面,你要确保经过那么多层的传递后,基层的每个人能够百分之百的执行你的意图,或者制度的标准去执行。为了确保达到这个目的,有几个方法,比如通过监督,现场检查,反馈,这些比较细微的方法去保证这项工作能够达到原本的目的。 问:作为一个管理者,您选择人才的时候会考虑到哪几个方面?谭武英:一般我们是这样要求:德勤能绩。这也是现在政府选人的标准。德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是勤,勤能补拙。一个人如果他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如果勤奋,也可以赶上去的。接下来是能和绩。
问:为什么绩会放在最后呢?
谭武英:因为你刚进入公司,或者处于基层,基本上你是没有什么业绩的。所以我们一般会把它放在最后。但是对于职位比较高的,业绩这一块的重要性也会加强。
淡薄名誉 不断前进
问:我们之前上网找过您的资料。知道您曾获过罗定市的科技进步奖,也发表过一些论文,等等。现在事业上您又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在您的诸多荣誉里,您比较看重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谭武英:大概从1997年到现在,我获过很多项科技进步奖。但是这些东西,也没有说哪一个是最好的。
问:从大学生涯到您的工作生活,在您获过的荣誉里就没有一个比较看重的吗?
谭武英:我对过去不会去太多的关注,也不会太多的留恋。我觉得你要往前走,你不要往后看,后面的问题你已经解决掉了,那个是你的成就没错,但是那个成就给你带来什么呢,就是让你不断前进。你要看着前面,前面还会有很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许会给你带来荣誉,但我觉得这些荣誉并不那么重要。重要是往前看。
情系母校 关怀学子
问:我们知道您很关心母校的发展,请问您对母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祝福?
谭武英:华工在整个中国的排名大概是第二十几名吧,我对学校的希望就是:一个是在总体的位置上它能够再更进一步,能够进入前15名的话,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另外一个是能够培养出顶尖的人才出来。通过产生的顶尖人才的带动,技术的带动,在科学领域产生一个带头的作用。
问:回首您的大学生涯和工作历程,请您给师弟师妹们提些建议吧。
谭武英:在大学最重要的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其他东西可以看得不那么重要,像社会经验这些东西,你出来以后自然而然它就可以拥有。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它有它的包容性,它不会说你没有社会经验,你就没有路走。
问:但是现在找工作,很多企业都要求你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
谭武英:那些私人企业为什么要求你要有社会经验呢?它认为你有这样的社会经验,就是你已经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某一个程度上转化,可以对它进行运用了,节省教育培训时间。社会经验对于你们以后的找工作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学校,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在学校,你就是一个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重于一切。
作者:张晓银 柯娇娜 占小说